学校治理的理论意图与实践进路

来源 :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jinsongdu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治理是教育治理在学校层面的具体实践,它表达了多主体参与和协商共治,改变学校的等级化格局,以及消解学校中核心与边缘、形式与实质的区隔化模式的理论意图.基于这些主张,并结合学校治理的国家逻辑,可以确立影响学校治理改革的"国家权力介入"和"学校事务参与"两个变量.以这两个维度为标准,可以明确学校治理改革的"服务型"、"专业型"、"均衡型"和"松散型"四种进路,它们都意味着学校从"他律"向"自律"的治理转型.在中国语境下,推进学校治理改革不但有政治和教育上的迫切性,而且具备现实的可能性,同时也面临着制度和机制上的困难.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合理的定岗定编实施路径,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方法:利用Excel2016软件,依据某公立医院职能科室岗位职责拟定岗位数,参照岗位工作分析表及实际考勤拟定编制数。结果:该院职能科室岗位数量及其设定人数,与当前实际人数有一定出入,部分科室工作量较大,人均工作量已经超过职能科室平均水平,存在一定人力缺口。结论:人力资源配置优化需要部门职责与岗位职责矩阵检查界定岗位设置,同时对岗位能力的改善进行预测以确定是否有精简编制的可能性。
新形势下,十一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党建品牌“党建之舵”的王牌打造,强化基层党组织的辐射,将行业特点、发展战略、业务特色、经营价值、思想宣传、企业文化融入其中,以党建之舵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江苏常熟人。他出身官宦世家,自小受传统儒家教育,饱读经史,先后为同治、光绪帝师。他一生关心国家政事,重经世致用、忠君爱国,习书作画只为自娱,但常陶醉于此。在日记中他曾这样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