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大豆点蜂缘蝽虫害防治方法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京郊大豆生產面临严峻形势,北京市种植面积一直在减少。2014年,全市种植大豆4.09万亩,同比减少30.6%,很多农民因种植大豆后遇到绝产或产量、品质严重下降,极大影响了种植户生产的积极性。笔者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由于十几年来北京市干旱少雨,气候发生变化,原来只有在南方发生的大豆害虫点蜂缘蝽象目前在京郊已普遍发生,其是造成大豆减产、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介绍京郊大豆主要害虫点蜂缘蝽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大豆为害症状,指导防治该虫为害,为京郊大豆正常生产提供保障。
  关键词:点蜂缘蝽;大豆;症状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9.042
  點蜂缘蝽是为害豆类作物最严重的一种害虫。点蜂缘蝽主要以吸食茎、叶、花、荚汁液的方式为害大豆,轻则霉腐粒增加,重则植株卷曲生长发育不良,籽粒不饱满,有荚无粒。笔者经过多年调查,在北京地区,由于农民对该虫认识不足、疏于防治,点蜂缘蝽在大豆作物上的虫害发生率已接近九成以上,造成大豆严重减产,品质下降。而周边河北地区,2016年不施农药的大豆地已全部绝收。所以,认清点蜂缘蝽危害,严防点蜂缘蝽,为今年大豆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1识别点蜂缘蝽,了解点蜂缘蝽的危害
  成虫身体特征:身体长约14~16毫米,宽约3.3~4.4毫米,浅黄褐或黑褐色,身体布满细绒毛。复眼,头呈三角形。触角第1节长于第2节,第1、2、3节端部稍膨大,基半部色淡,第4节基部色彩变淡。喙自然状态可达到中足节间部位。头与胸部两侧可见黄色点斑状光滑斑纹。前胸背板及胸侧板可见不规则的点状分布黑色颗粒,前胸部位着背板前叶向前倾斜,前端缘具有领片,后缘处可见2个弯曲。小盾片呈三角形。前端翅膀膜为淡棕褐色,比腹稍长些许。腹部外露于翅外,分黄色与黑色错落排列。四足和身体颜色相同,胫节中段颜色略浅于外端,后足有黄斑,腿节较前足粗壮,腹部表面可见几个小齿和4个长刺,后足的胫节形状朝背面弯曲。腹下可见许多小黑点,呈不规则分布。
  虫卵特征:长约1.2毫米,宽约1.1毫米。单卵为半卵形状,多附着面呈扇形,上面平滑,中间略显一条横形带状连通。
  若虫特征:1~4龄虫体与蚂蚁相像,5龄体若虫形如成虫,但翅膀未丰满。各龄若虫体长:1龄虫2.7~3.4毫米,2龄虫4.4~4.8毫米,3龄虫6.7~8.5毫米,4龄虫9.8~11.4毫米,5龄虫12.6~14.1毫米。
  危害症状特征:成虫与若虫常刺吸植物体液,在大豆结实早期,往往以群集性为害为主要特征,致使大豆结实早期蕾、花凋落,导致果荚不结实或形成瘪粒;严重时全株枯死,绝收。
  在北京地区危害典型症状如下:
  豆荚外皮,从豆荚外面可以看到小黑点;豆荚内皮,打开豆荚,去掉荚膜,可以看到刺孔;籽粒,与豆皮对应的籽粒上有小孔,有的小孔处正常,有的已开始变黑腐烂;植株,绝收地块因为没有生殖生长,造成大豆贪青生长,到老秋不落黄;找虫子,趟进豆地,可以看到灰颜色、形状类似马蜂的飞虫,也可看到形状类似,体形小,颜色黑,好像蚂蚁的虫子。这些都是点蜂缘蝽,不过是不同代数的若虫。
  2 防治点蜂缘蝽
  2.1点蜂缘蝽的生活特征
  目前观察,根据当地气候特征,年可发生2~3代,成虫在枯枝落叶和草丛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卵。5月上旬~6月中旬第一代若虫孵化,羽化为成虫在6月上旬~7月上旬,产卵于6月中旬~8月中旬。6月中旬末~8月下旬第二代若虫孵化,羽化为成虫于7月中旬~9月中旬,产卵于8月上旬~10月下旬。8月上旬末~11月初孵化第三代若虫,羽化为成虫于9月上旬~11月中旬,越冬于10月下旬后。卵产于植物嫩茎、叶柄及叶背上,可见2枚或多枚在一起,雌虫一生可产卵20~48枚。成虫可在地边废弃秸秆、枯枝落叶等处越冬。若虫在白天可见迅速爬行和骚动,成虫不易徒手捕捉,碰之即飞,形状与马蜂相似,早晚或阴雨天气温稍低时反应迟缓,阳光下多躲避在植物背阴处。
  2.2点蜂缘蝽的防治措施
  寻找成虫越冬躲避处,在冬前清理地边秸秆、枯枝落叶,可于地边收集,用土填埋,拍实越冬腐熟,作为来翌年田有机质,并可清除躲避越冬成虫。实行轮作,在大豆地块实行至少1年以上轮作期,减少大豆病虫害宿主寄生。对大豆地收获后于秋后进行深耕,深埋豆类枯枝落叶,斩断卵来年孵化。培肥地力,增施有机肥或土壤改良,培育壮苗,增强大豆机体抵抗力。
  选择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两种药搭配使用,效果最佳。
  在种植作物前,对有过杂草或新出杂草的重点边角地块喷药灭虫。幼虫和成虫的化学防治。大豆花荚期,出现危害时,于傍晚16~17时,用5000倍液的3%阿维菌素乳油,或4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3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或20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亩用药液40~50公斤,进行植株整体喷雾防治。每隔6~7天喷药一次,因为点蜂缘蝽具有迁飞性,所以要连喷2~3次,喷药时要做到不重喷、不漏喷。
  参考文献
  [1]何广全.点蜂缘春的发生与防治[J].河北农业,2009(05):33.
  作者简介:张文强,大专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村农业发展、农技推广。
其他文献
樟子松是北方一种适应能力极强的树种,用樟子松作砧木嫁接红松,能加快生长速度,且成活率高、成林快,应该进一步推广高枝嫁接的试验,加快林业经济的发展与生产。
摘要:科技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长白山作为北方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它受到的影响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气候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长白山生态系统在气候变化趋势下的响应。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长白山;响应  基金项目:“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012BAD22B0401)  中图分类号: S718.5 文献标识码: A DOI
加强和完善农村气象服务事业是气象服务事业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佛山地区已使用了现代网络科技提供农村气象业务,提高了气象信息传输效率,与此同时气象服务产品、农村气象知识
芸豆作为一种豆科农作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以及经济价值,在我国内蒙古地区种植广泛。近些年,芸豆新品种引进与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内蒙古地区的芸豆种植产量、质量。
小麦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穗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小麦田间病虫害治理的主要阶段。针对小麦穗期病虫害不同省市制定的预防措施均获得良好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立足于
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安福县推广了一种新型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新型水稻饲草轮作种植方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推广种植的饲草为黑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