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学科中如何渗透德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oni_i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古以来,人们对人才的要求就是德才兼备,德育素质是当今对人才要求的一个重点。在如今的各科教学中落实好德育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通过抓好课本教材和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是可行的。
  关键词: 中学历史学科 德育 渗透方法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其传统美德深深地扎根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在历史中的报国情操、爱国精神、勤劳俭朴、自强不息等的道德精神在历史教科书中不乏典型的例子。在传统美德中,德育一直是各科教学中的重点,历史学科也如此。加之,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今天的素质人才是需要在他们从小的教育培养中用德育熏陶的,在这方面历史教学中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里,主要思考的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把传统美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教育学生,让他们成为将来社会德才兼备的人才。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其主要是道德与人格的形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善待生命、以人为本,并关注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健康健全的人格,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要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尊重与理解各地区传统文化,形成一定的历史观。历史教学中,只有把育人作为基本目标,学生的人文精神、人生态度、健全人格等方面的精神才有可能形成,才会树立起关注生命、关注人类,并为之担当的责任感。如今对人才的要求是,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青少年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要进行德育教育。因为学生对一切动机是由道德需要推动的,把道德行为作为内动力,它包含一个人的欲望、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对道德动机的现实性、时代性越来越突出。加上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自主性也强烈,自我表现力就旺盛,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忽视别人的建议,这就更需要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又因为现在的学生对传统道德意识淡薄或现实中不良现象的侵蚀,造成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的不合道德规范,所以塑造学生健全的道德人格是如今历史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历史学家白寿彝说:“历史教育关键主要有三条,第一条讲做人的道理;第二条讲人类改造自然的道理;第三条讲历代治乱兴衰。这三条中,第一条是最紧要的,也就是说,学历史首先就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历史教育家赵亚夫指出:“为什么要学历史?为了学会做人。”我们都要求现在的学生先学会做人,这也是当今历史教学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二、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由于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劳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加之就算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德育素质,也不能长时间地稳固在学生的灵魂深处,所以我们只能抓好能抓住或可以抓住的一些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
  1.充分用好教材内容,熏陶学生灵魂
  历史教材就是一本现成的德育教育的好材料,它里面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充分让学生明白礼义廉耻、明礼诚信的基本德育要求。还有历史教材中的金铁马、折戟沉沙的古战场上纵横驰骋的英雄们精忠报国的气概,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最有效的信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讲述鸦片战争的历史,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学信息就是林则徐禁烟;讲述甲午中日战争历史,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就是邓世昌下令向日本吉野号撞击,中鱼雷沉没,全体官兵壮烈殉国;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教材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还有,中华近代史上的一些历史耻辱、出卖民族大义的龌龊之人的事,也可以让学生明白维护一个民族,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历史教材中最好的德育教育素材,我们应当好好发挥它的作用。
  2.教师利用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爱憎情感,熏陶学生灵魂
  在现实教学中,情感教学是最好也最能打动学生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引起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真正达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历史素材中蕴涵的情感素材,使师生共同置身于创设的特定历史情境中,通过掀起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深刻剖析特定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唤起学生的相应情感。也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撞击学生的心灵,让其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情感色彩强烈的气氛中,师生产生共鸣。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一节时,教师可以像演讲一样,用充沛的感情讲述当时的情景和画面,让学生同仇敌忾,共同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而产生振兴中华,富强国家的决心。
  3.充分挖掘和发挥地方教材的优势
  可以利用家乡现在的历史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家、爱国的教育。近年来,不少学校或同行编写了不少家乡教材,这里面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学生倍感亲切,学起来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应该好好利用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乡土历史素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家乡历史后,产生对爱家情结的培养,也让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与祖国联系得更实在、更紧密,从而培养他们的远大志向。还可以利用地方历史文物、文化遗址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考察历史古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意识;收集历史文物资料、图片,让学生在德育思想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些活动的举行,由于其形象生动、直观而真实,因此易受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并能深深地感染学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海军.浅谈历史学科中的德育渗透问题.
  [2]姚春丽.试论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其他文献
小吃常被认为是民间的小零碎,其实未必。记得读过一本记载京城皇宫故事的书,述及那些宫里的太监,也常溜到街边买小吃给“御上”食用。旧时京城还流传乾隆夜访都一处,吃那里的烧卖并题匾的轶事。可见吃腻了满汉全席的胃口,也会在街边的小吃摊得到补偿。我坚信,那些做得了龙肝凤胆的御厨,在做烧饼油条方面未必比得过京城的小摊贩。  我居住北京久了,多少也算半个墙城根上的居民,年代久了,逐渐适应了京城里的口味。但论及这
期刊
摘 要: 与新课标相适应,要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体现了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的发展方向,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发展能力,实现课堂转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由于政治课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较高自主
本文对天泉通胶囊的主要药效学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小鼠热水缩尾法、小鼠热板法、小鼠扭体法观察了天泉通胶囊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法、大鼠棉球肉芽舯模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模型,观察了天泉通胶囊的抗炎作用,并测定了足肿胀模型大鼠血清及足爪局部炎症组织中PGE_2和MDA含量;采用体内抗菌法观察了天泉通胶囊的抗菌作用;采用消痔灵引起大鼠慢性前列腺炎模型,观察了天泉通胶囊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如能有效开展情境教学,就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顺利实现思想品德课学习的三维目标。  一、情境及情境教学  情境即情况、环境
陈鸿寿(曼生) 镌印 摄影 金鉴  北京的收藏市场我还是比较喜欢朝阳大柳樹的,因为它比较接地气,不像古玩城,让人感觉高不可攀。西泠八家之一黄易“墨居”印  我在大柳树的一家店里见到不少钱币、瓷器及印章,又见靠墙的玻璃柜里有老印章数十方,有三方是我所知的名家——一方是丁辅之的,一方是黄易的,另一方是石涛的。这几位在中国文化史上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从印章所用的石头上的包浆看都是老印石。摊主告诉我,店内的
期刊
目的:观察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阻断剂氯沙坦(Losartan)对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血管重塑的影响,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血管重塑的信号通路研究及血管内皮功能与一氧化氮合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新课程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为教育宗旨;以“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为课堂主题;以“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为教学意图。高效课堂的构建是现阶段乃至将来的趋势和目标,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  大部分学生刚进入高中阶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概念和规律教学为核心的学科,理论知识广,实验操作性强,很多概念和规律的掌握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自己在物理教学中的些许经验谈谈认识和想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传播知识的主渠道,它在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