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英语教师承担着帮助学生形成初步英语思维,掌握基本语言知识,了解西方主流文化的重要责任。社会迅速发展要求我国外语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角色,不能再只做“知识的搬运工”。本文从Leo van Lier的《三A课程理论》中课程作为实践理论出发,为学生教师提出一系列关于教师角色的思考,即:教师作为有思想的教学者,反思性从业者和行动研究者。
【关键词】教师角色;学生教师
【作者简介】孙格非,女,辽宁朝阳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英语),研究方向:外语课程与设计。
一、引言
在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我国与世界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呈现蒸蒸日上的局面。对于英语这门通用语言,国人呈现出更加明显的高质量需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除学生本身,教师充当极其重要的角色。学生教师(或职前教师)作为未来英语教育事业的后备军,要注重培养知识素养,更要注重对教师角色的解读。
美国蒙特里国际交流学院的教育语言学教授 Leo van Lier 提出了三 A 理论,即:意识性(Awareness),自主性(Autonomy)和真实性(Authenticity)。它们作为指导英语教学实践的三个原则,指明英语课堂教学方向,引导教师改变原有课堂教学结构,转型为有思想的教学者、反思性从业者和行动研究者,提高英語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教师
学生教师这个概念最初来源于二十世纪西方一些国家的“学徒制”,是针对当时教育大众化导致的教师资源紧缺而形成的培训计划。学生教师(又称实践教师),是在已认证教师的监督下进行教学以获得教育学位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该术语也经常与“职前教师”交替使用。学生教师这个概念在近年被引入我国,我国现阶段教育已基本实现普及化、大众化,对教师资源同样需求颇多。但与二十世纪的西方国家相比,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教师的数量,更是教师的质量。因此学生教师就应该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观摩优秀在职教师的教学情况,利用媒体等多种途径收集教学案例,结合自身学习加以反思。
三、传统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来源于赫尔巴特的传统三中心,即:课堂中心、书本中心和教师中心。教师为学生提供语言行为范本,指挥和监控学生的语言操练,控制教学顺序,组织学生复习和测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输出”,把自己已经储备的知识加工后传授给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起主导地位,教师讲解语言点及语法结构并占据着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学生几乎没有交际实践的机会,也没有思维的空间和发挥的余地。但是大量案例证明,如果教师只行动不思考,教学效果必然事倍功半。因此教师不但应该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体系,还要对自身的工作及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
四、三A课程理论指导下的新教师角色
1.教师作为有思想的教学者。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理念,有助于教师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同时又能在甄别真伪“善的教育”时保持清醒,客观看待问题。外语教师本人所受教育的模式、文化和习惯,无不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并进而影响着他的教育实践。Osterman 等人曾将教师的理论知识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所倡导的理论” ,这种知识容易被教师觉察到,容易受外界新信息而产生变化 ,但它并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另一类是“所采用的理论” ,这类知识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影响, 但却不易被教师感知,而且不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
“所倡导的理论”通常来源于教师在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时,吸收的与个人认知结构相一致的观点。一种语言的表面形式下潜藏着一种思维,因此,由于英语学科具有特殊性,外语教师在建构自己的教育思想时应该广泛关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这种方式有助于外语教师抓住英汉双语的相似之处,为学生设计出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所应用的理论”来源于“所倡导的理论”,两者的差异来源于在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磨合、调试。在教师吸纳并认可了某些教具理念后,一定会想办法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之中。这时要考虑到“所倡导的理论”的背景、产生原因、是否有前人已经应用过作为参考,不可以生搬硬套。
“所倡导的理论”向“所采用的理论”的转化引发了对反思性教学和行动研究的探讨。因此,目前的外语教师教育逐渐由以传授知识技能转向教师参与,提高教学意识的敏感度,沟通两种理论转变。
2.教师作为反思性从业者。在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中,人的思想和情感被置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的前沿地位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求。与学生个体一样,教师也具有自我概念 、动机等方面的差异,而成为反思性从业者是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但从现有的文献分析来看,教师教育在培养教师反思能力中的效果并不突出。Gay
【关键词】教师角色;学生教师
【作者简介】孙格非,女,辽宁朝阳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英语),研究方向:外语课程与设计。
一、引言
在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我国与世界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呈现蒸蒸日上的局面。对于英语这门通用语言,国人呈现出更加明显的高质量需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除学生本身,教师充当极其重要的角色。学生教师(或职前教师)作为未来英语教育事业的后备军,要注重培养知识素养,更要注重对教师角色的解读。
美国蒙特里国际交流学院的教育语言学教授 Leo van Lier 提出了三 A 理论,即:意识性(Awareness),自主性(Autonomy)和真实性(Authenticity)。它们作为指导英语教学实践的三个原则,指明英语课堂教学方向,引导教师改变原有课堂教学结构,转型为有思想的教学者、反思性从业者和行动研究者,提高英語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教师
学生教师这个概念最初来源于二十世纪西方一些国家的“学徒制”,是针对当时教育大众化导致的教师资源紧缺而形成的培训计划。学生教师(又称实践教师),是在已认证教师的监督下进行教学以获得教育学位的大学生或研究生,该术语也经常与“职前教师”交替使用。学生教师这个概念在近年被引入我国,我国现阶段教育已基本实现普及化、大众化,对教师资源同样需求颇多。但与二十世纪的西方国家相比,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教师的数量,更是教师的质量。因此学生教师就应该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观摩优秀在职教师的教学情况,利用媒体等多种途径收集教学案例,结合自身学习加以反思。
三、传统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来源于赫尔巴特的传统三中心,即:课堂中心、书本中心和教师中心。教师为学生提供语言行为范本,指挥和监控学生的语言操练,控制教学顺序,组织学生复习和测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输出”,把自己已经储备的知识加工后传授给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起主导地位,教师讲解语言点及语法结构并占据着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学生几乎没有交际实践的机会,也没有思维的空间和发挥的余地。但是大量案例证明,如果教师只行动不思考,教学效果必然事倍功半。因此教师不但应该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体系,还要对自身的工作及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
四、三A课程理论指导下的新教师角色
1.教师作为有思想的教学者。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理念,有助于教师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同时又能在甄别真伪“善的教育”时保持清醒,客观看待问题。外语教师本人所受教育的模式、文化和习惯,无不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并进而影响着他的教育实践。Osterman 等人曾将教师的理论知识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所倡导的理论” ,这种知识容易被教师觉察到,容易受外界新信息而产生变化 ,但它并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另一类是“所采用的理论” ,这类知识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影响, 但却不易被教师感知,而且不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
“所倡导的理论”通常来源于教师在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时,吸收的与个人认知结构相一致的观点。一种语言的表面形式下潜藏着一种思维,因此,由于英语学科具有特殊性,外语教师在建构自己的教育思想时应该广泛关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这种方式有助于外语教师抓住英汉双语的相似之处,为学生设计出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所应用的理论”来源于“所倡导的理论”,两者的差异来源于在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磨合、调试。在教师吸纳并认可了某些教具理念后,一定会想办法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之中。这时要考虑到“所倡导的理论”的背景、产生原因、是否有前人已经应用过作为参考,不可以生搬硬套。
“所倡导的理论”向“所采用的理论”的转化引发了对反思性教学和行动研究的探讨。因此,目前的外语教师教育逐渐由以传授知识技能转向教师参与,提高教学意识的敏感度,沟通两种理论转变。
2.教师作为反思性从业者。在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中,人的思想和情感被置于人的整个心理发展的前沿地位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求。与学生个体一样,教师也具有自我概念 、动机等方面的差异,而成为反思性从业者是实现教师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但从现有的文献分析来看,教师教育在培养教师反思能力中的效果并不突出。G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