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抗疫救灾这堂思政大课

来源 :河南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l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抗击疫情、抢险救灾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被一张张坚毅的面孔、一双双磨破的手足、一封封决心坚定的请战书、一批批勇敢的志愿者感动着。他们勇往直前、逆流而上、不论生死、不计报酬,这是一种精神的生动实践与彰显,更是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大课。
  这一堂课使我们认识到了党的领导始终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核心,这一堂课使我们认识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这一堂课使我们认识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迸发出的磅礴伟力,这一堂课使我们认识到了当代青年不畏艰险勇担使命冲锋在前。每一次战胜灾难,都是一次中国精神的洗礼,都是一次中国力量的凝聚!
  这一堂课会更加促使我们自觉从疫情防控和救灾抢险的鲜活事例和生动教材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呈现为内化于心的感动、外化于行的坚定,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努力奔跑、不负韶华、担当使命,把爱党爱国的热情转化为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行动自觉!
  七月下旬,暴雨肆虐,疫情反復。面临疫情汛情叠加的复杂形势,党和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再一次彰显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同时,抗疫救灾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事迹、模范人物,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团结一致,证明了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善用“大思政课”,把灾难当教材,关键在于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用抗疫救灾思政课素材,用身边鲜活的事例结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和防汛抗疫的经验总结,及时准确地融入思政课堂,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理想信念引领人,用鲜活事例感动人。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从自发走向自觉、由精神力量化为物质力量,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坚定“四个自信”,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作为思政课教师,就要着力讲清楚这些“大道理”。
  其一,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克服一切困难的胜利之本,打江山也好,守江山也好,守的是人民的心,坚持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放在第一位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其二,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等显著优势以及所具有的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积累的坚实国力、雄厚基础是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
  其三,要讲清楚亿万人民群众勠力同心、团结奋斗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建党精神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道义力量。抗击严重灾害斗争中涌现出的时代先锋、英雄模范,是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看得见的哲理。要讲好这些英雄故事,引导学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唱响主旋律,讲好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深入开展“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班会,上好主题党课,唱响主旋律,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
  弘扬正能量,讲好新时代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坚定追求。思政课教师充分挖掘共产党人打赢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这场硬仗的典型事例,坚定“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的信念。同时,利用好“初心学习社”及各类学习宣讲平台,讲好疫情防控、抗汛救灾思政故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号召广大师生争做时代新人,将个人理想、信念、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凝聚向心力,讲好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的深刻内涵。思政课教师要用好抗洪救灾、疫情防控中的实践教材,汲取展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的宝贵素材,精心准备课件、录制视频,上好新学期思政开学第一课。
  用好新场域,用足新故事。抗疫救灾为高校提供了许多德育素材,应积极提取德育素材,既充分肯定和持续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又全面研究和有效回应大学生的真疑问。通过讲好抗疫救灾思政课、用好抗疫救灾榜样力量、选好参与抗疫救灾方式,增强大学生责任担当自觉,激发大学生责任担当情感,引导大学生责任担当体验,形成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长效机制。
  认清新任务,激发新担当。抗疫救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任务和新的框架。列宁说:训练、培养和教育要是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这就启示思政课既要重视课堂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又要面向抗疫救灾,让大学生在实践教育中通过自身的亲身感性体验,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厘清对现实问题的困惑。
  思政课教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对抗疫救灾的分析解读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科学性,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就能从思想触动的层次获得和赢得学生持久的、真正的认同,就能给学生以获得感。
  7月的雨灾,8月的疫情,注定使2021年的暑期不同寻常。防汛救灾、抗击疫情成为全省上下艰巨而紧迫的首要政治任务。如何把思政课堂融入社会课堂,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防汛救灾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融入开学第一课,关键在于把握好三维向度原则。
  一是要讲出感情温度。要善于讲好感人故事,精选防汛救灾、抗击疫情中涌现出来的生动案例和鲜活素材,以高尚的情怀感染学生。
  二是要讲出政治高度。面对洪灾疫情,党和政府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担当,果断决策,迅速应对。要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目标,教育引导师生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思政课的正确政治方向。
其他文献
真实世界的网络表现出突出的层次结构和模块结构,并以各种子图作为构建块。现有的大多数研究通常将不同的子图提取出来作为模体,并简单地使用它们在网络中出现的频次来描述底层网络。虽然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用来描述一个网络模型,甚至可以用来设计一些网络算法,但是这些研究不足以发挥子图的关键性作用。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子图在网络算法中的应用以及模型的性能。本研究就子图在网络分析研究中的可扩展性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依次展开,提出了一些子图网络模型及其在网络分析应用中的算法:
  (1)提出一种新的子图网
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系统可以用网络来表示和分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网络科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跨领域学科,旨在使用网络和图作为工具来描述复杂系统的结构并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包括社交网络、引文网络、蛋白质网络和交通网络等。近年来,人们提出了许多图表示学习的方法,极大地促进了机器学习方法在图数据挖掘中的应用。图表示学习解决了原始网络数据的高维性和稀疏性问题,在机器学习和网络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得许多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应用到网络分析中。与此同时,相关算法安全问题也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目光。本文针对图表示学习的算法安全
计算机视觉是当今人工智能领域中极为热门的研究方向,而静态图像和动态视频作为视觉媒介中最为常见且重要的两种形式,对其包含的语义类别进行正确有效地分割,既是后续目标跟踪、行人车辆再识别等科研方向的基础,也是无人机定位、自动驾驶等实际应用的基石。
  语义分割旨在对给定的静态图像或者动态视频序列每一帧图像中的像素点进行分类标注,本文在对现有针对图像及视频的语义分割方法进行调研及复现的基础上,对现有开源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及可改进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现有的图像语义分割模型大多依然依赖于人工设计的像素级标注,同
策划人语:  7月下旬,我省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天气,郑州、新乡等地发生严重内涝,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在防汛救灾的关键时期,郑州等地又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给灾后恢复进一步增加了困难。面对困难,全省高校积极行动起来,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中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下发的《关于在防汛救灾中深化“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用好抗疫救灾这本鲜活的德
期刊
行人重识别技术是指识别跨摄像机拍摄到的行人图像是否属于同一个人的方法。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提高,视频监控数据呈爆炸式增长,一一标注耗时耗力,因而有监督行人重识别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局限性。为了使得模型具有自适应性,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是将问题建模为基于无监督迁移学习的行人重识别,这是一个有挑战的任务:一方面,目标域数据集无标签,因而不能充分被利用;另一方面,由于收集自不同环境,源域和目标域样本的数据分布存在差异。现有的方法往往通过创建一个共享的特征空间或者估计无标注数据伪标签的方式来解决域差异问题。前者往往忽
聚类(Clustering)技术是机器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非监督学习方式。通常,聚类算法依据某种准则将相似的样本指派到同一个类中、将不相似的样本指派到不同的类中。聚类算法最常见的输入是相似性(相异性)矩阵,矩阵中的元素表示对应两个样本间的相似性(相异性)。关联聚类是一种特殊的聚类技术,其输入是一个同时表示样本间相似性和相异性的符号网络,在符号网络中用正边表示对应样本之间的相似性、用负边表示对应样本之间的相异性。关联聚类的目标是使得到的聚类结果中正边尽量存在于类内、负边尽量存在于类间。
  传统的关联
近年来,知识表示学习受到了广泛关注,其旨在将知识图谱中的实体和关系表示为稠密低维的实值向量,以便高效地计算实体和关系之间的语义联系,并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表示应用到知识图谱补全、关系抽取以及自动问答等下游任务中,提升所对应的各类模型的性能。
  随着对知识表示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研究学者将工作重心从改进模型本身转移到了除此以外的其他方面,包括多源信息融合以及负采样等。本文着眼于这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新颖且有效的模型,通过采用注意力机制去捕获其他方法中人工制定的规则所涵盖的信息,解决了一些模型在融合
近年来物联网迅速发展,各类低功耗节点呈现指数级增长。然而这些节点往往采用电池供能,整个网络的寿命受限于电池容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瓶颈。无线能量传输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为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可以为低功耗节点持续供电,避免节点因能量耗尽而设备失效。为物联网配置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可以有效延长物联网生命周期,拓展应用范围。在将物联网与无线能量传输二者融合的过程中,本质上是将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与无线通信系统二者合二为一,形成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通信系统。对基于无线能量传输的通信系统进行优化设
足球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拥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观众群体。而导播视频是足球比赛传播的最主要途径。通常来说一场足球比赛的导播是通过布置在场地周围的多个摄像机位、工作人员和数名专业导播人员共同制作生成的。但是这种导播方式在给人们带来高质量的观赏体验的同时,所需的导播成本也非常高,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导播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像非职业联赛、校园足球等中小型比赛举办频率高、规模小、花费开销有限,不能承担专业导播的高昂花费。
  因此本研究从全景足球视频出发,开展全景足球视
面对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的双重考验,郑州大学将灾情疫情当作一次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一堂筑牢理想信念基石的思政大课、一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鲜活教材,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激励全校师生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以实际行动坚决打赢抗洪防疫两场硬仗。  未雨绸缪,迅速响应,坚决扛牢政治责任  面对汛情、疫情,郑州大学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把党史学习教育与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结合起来,总结运用党在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