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尿道下裂患者,以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于术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此次60例患者中,手术均得以顺利实施,于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出现尿瘘6例、尿道狭窄4例。后期经其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同时,患者对治疗后的尿道外观形态均较为满意。结论: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形成术治疗尿道下裂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手术成功率与患者满意率均较高。
关键词: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尿道下裂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178【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111-02
尿道下裂是常见的一类男性泌尿系统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年纪较小的男童,对其日后的生活发展均产生不良的影响。该疾病通常以手术治疗法为主,实施手术时,应注意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注重患者术后的外观恢复[1]。我院对此次调查患者以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进行治疗,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尿道下裂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患者年龄为0.5~13岁,平均年龄为(5.7±2.1)岁。实施初次手术患者共52例、再次手术患者共8例。
1.2方法。
1.2.1初次手术患者。将患者全身麻醉,对手术部位进行严格消毒。顺沿冠状沟与尿道板切开皮肤,同时环形切开包皮,使得阴茎至阴茎根部完全脱套即可。从阴茎头部向尿道沿尿道板两侧行纵向切开口,直至切至阴茎海绵体。对阴茎纤维束带给予切除处理,但在切除过程中需避免伤及尿道板与阴茎海绵体,防止留下伤痕,影响外观。对出现下弯情况的阴茎,应先给予矫直处理,需从正中位切开尿道板至阴茎白膜处,使得尿道板切开后呈展开式翼状。在下嘴唇口角内侧置入2根牵引线,充分暴露下唇内部,而后在黏膜下注射约2~4ml的利多卡因作麻醉处理。由尿道的缺损长度评估所需的切口大小,通常情况下切口宽度设计约为1cm,需将黏膜及其下组织同时剪除。于尿道内置入8号带孔支架,将口腔黏膜于尿道腹侧移出,置于尿道板并对其进行覆盖,将黏膜朝向管腔面。用6-0可吸收线对黏膜边缘及尿道板内侧缘进行缝合,对黏膜中间与白膜之间的缝合无需过分紧密,分散缝合数针即可,同时镶嵌口腔黏膜的尿道板卷管形成新尿道[2]。
1.2.2再次手术患者。切取口腔黏膜,宽约0.5~2.5cm、长约1.0~8.5cm。用6-0可吸收线将切取的口腔黏膜以镶嵌缝合形式与海绵体表面进行缝合,对黏膜边缘与尿道板内侧边缘进行缝合处理。黏膜边缘及尿道板内侧缘同样分散缝合数针即可。选取管径应在8F以上的适宜尿道支架管,镶嵌口腔黏膜的尿道板卷管形成新尿道。同时对阴茎头进行重建,使得阴茎皮肤成形。一般情况下,3~4周后可取出尿道支架。
1.3统计学处理。以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与X2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失败情况发生。且术后2周左右,所有患者的手术创面基本愈合,3周左右,80%的患者可拔出导尿管,自行排尿。后期随访情况具体见表1。由表1可知,60例患者有50例患者經术后随访中恢复良好,另共有6例患者出现尿瘘、4例患者出现尿路狭窄。手术成功率为83.3%。
3讨论
尿道下裂是常见的一类男性泌尿系统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年纪较小的儿童,可对其日后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尿道下裂手术的成功率有显著上升。我院以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该手术法具有易操作、术后恢复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等特点,在临床上那个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对该手术的有点进行总结,具体如下:①此手术法以尿道板为尿道,使得新尿道的腹侧支撑得到明显加强,有效避免了皮瓣尿道的憩室形成。②手术实施对游离带蒂皮瓣无明显需求,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带蒂皮瓣坏死的几率。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手术法对尿道版的材质有明确要求,需根据患者的年龄进行选择。同时对于再次手术实施者,应注意口腔黏膜覆盖面,避免术后发生尿道狭窄等情况。③口腔黏膜组织较厚,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其还具有生长迅速,存活率高等特点,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取得[3]。
同时,该手术法具有较为广泛的运用,由多种报道可知,1941年即有学者提出相关的手术方案,并不断完善、修改而沿用至今。但该手术实施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情况,如尿道狭窄,表面皮肤缺乏弹性等,致使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等情况。但此类情况可经过治疗过程中进行避免。如将口腔黏膜补片填补于切开的尿道板中,该操作方法即可降低术后发生尿道板狭窄的几率。
对于阴茎弯曲、尿道板受破坏严重的患者需给予特殊处理。需对患者进行抗炎、控制感染等措施。而后再分期进行手术实施,其第一期主要为预置尿道板手术,顺利完成后约半年左右才可进行二期的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60例患者有50例患者经术后随访中恢复良好,另共有6例患者出现尿瘘、4例患者出现尿路狭窄。手术成功率为83.3%。可见,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对治疗尿道下裂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总而言之,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具有易操作、术后恢复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等特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前提下,该手术法仍有较大的创新机会,能够帮助更多的尿道下裂患者。
参考文献
[1]刘毅东,庄利恺,平萍等.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1,32(11):743-745
[2]武旻.镶嵌式口腔黏膜成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9例的临床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6):720-721
[3]赵金英.小儿镶嵌式口腔粘膜尿道成形术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1640-1641.DOI
关键词: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尿道下裂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178【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111-02
尿道下裂是常见的一类男性泌尿系统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年纪较小的男童,对其日后的生活发展均产生不良的影响。该疾病通常以手术治疗法为主,实施手术时,应注意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注重患者术后的外观恢复[1]。我院对此次调查患者以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进行治疗,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尿道下裂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患者年龄为0.5~13岁,平均年龄为(5.7±2.1)岁。实施初次手术患者共52例、再次手术患者共8例。
1.2方法。
1.2.1初次手术患者。将患者全身麻醉,对手术部位进行严格消毒。顺沿冠状沟与尿道板切开皮肤,同时环形切开包皮,使得阴茎至阴茎根部完全脱套即可。从阴茎头部向尿道沿尿道板两侧行纵向切开口,直至切至阴茎海绵体。对阴茎纤维束带给予切除处理,但在切除过程中需避免伤及尿道板与阴茎海绵体,防止留下伤痕,影响外观。对出现下弯情况的阴茎,应先给予矫直处理,需从正中位切开尿道板至阴茎白膜处,使得尿道板切开后呈展开式翼状。在下嘴唇口角内侧置入2根牵引线,充分暴露下唇内部,而后在黏膜下注射约2~4ml的利多卡因作麻醉处理。由尿道的缺损长度评估所需的切口大小,通常情况下切口宽度设计约为1cm,需将黏膜及其下组织同时剪除。于尿道内置入8号带孔支架,将口腔黏膜于尿道腹侧移出,置于尿道板并对其进行覆盖,将黏膜朝向管腔面。用6-0可吸收线对黏膜边缘及尿道板内侧缘进行缝合,对黏膜中间与白膜之间的缝合无需过分紧密,分散缝合数针即可,同时镶嵌口腔黏膜的尿道板卷管形成新尿道[2]。
1.2.2再次手术患者。切取口腔黏膜,宽约0.5~2.5cm、长约1.0~8.5cm。用6-0可吸收线将切取的口腔黏膜以镶嵌缝合形式与海绵体表面进行缝合,对黏膜边缘与尿道板内侧边缘进行缝合处理。黏膜边缘及尿道板内侧缘同样分散缝合数针即可。选取管径应在8F以上的适宜尿道支架管,镶嵌口腔黏膜的尿道板卷管形成新尿道。同时对阴茎头进行重建,使得阴茎皮肤成形。一般情况下,3~4周后可取出尿道支架。
1.3统计学处理。以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与X2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失败情况发生。且术后2周左右,所有患者的手术创面基本愈合,3周左右,80%的患者可拔出导尿管,自行排尿。后期随访情况具体见表1。由表1可知,60例患者有50例患者經术后随访中恢复良好,另共有6例患者出现尿瘘、4例患者出现尿路狭窄。手术成功率为83.3%。
3讨论
尿道下裂是常见的一类男性泌尿系统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年纪较小的儿童,可对其日后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尿道下裂手术的成功率有显著上升。我院以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该手术法具有易操作、术后恢复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等特点,在临床上那个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对该手术的有点进行总结,具体如下:①此手术法以尿道板为尿道,使得新尿道的腹侧支撑得到明显加强,有效避免了皮瓣尿道的憩室形成。②手术实施对游离带蒂皮瓣无明显需求,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带蒂皮瓣坏死的几率。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手术法对尿道版的材质有明确要求,需根据患者的年龄进行选择。同时对于再次手术实施者,应注意口腔黏膜覆盖面,避免术后发生尿道狭窄等情况。③口腔黏膜组织较厚,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其还具有生长迅速,存活率高等特点,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取得[3]。
同时,该手术法具有较为广泛的运用,由多种报道可知,1941年即有学者提出相关的手术方案,并不断完善、修改而沿用至今。但该手术实施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情况,如尿道狭窄,表面皮肤缺乏弹性等,致使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等情况。但此类情况可经过治疗过程中进行避免。如将口腔黏膜补片填补于切开的尿道板中,该操作方法即可降低术后发生尿道板狭窄的几率。
对于阴茎弯曲、尿道板受破坏严重的患者需给予特殊处理。需对患者进行抗炎、控制感染等措施。而后再分期进行手术实施,其第一期主要为预置尿道板手术,顺利完成后约半年左右才可进行二期的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60例患者有50例患者经术后随访中恢复良好,另共有6例患者出现尿瘘、4例患者出现尿路狭窄。手术成功率为83.3%。可见,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对治疗尿道下裂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总而言之,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具有易操作、术后恢复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等特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前提下,该手术法仍有较大的创新机会,能够帮助更多的尿道下裂患者。
参考文献
[1]刘毅东,庄利恺,平萍等.镶嵌式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1,32(11):743-745
[2]武旻.镶嵌式口腔黏膜成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9例的临床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6):720-721
[3]赵金英.小儿镶嵌式口腔粘膜尿道成形术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1):1640-1641.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