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创业实践的探究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x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对活跃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创造力和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起着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社团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应在创新社团运行模式、优化配置创业导师团队、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社团创业基地等方面进行尝试,让学生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的舞台上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关键词:社团活动;创业能力;大学生
  一、高校社团活动为大学生创业产生积极的孵化环境
  社团是大学校园学生群体的非官方组织,社团成员来自于不同专业、不同班(年) 级、不同(院) 系别,社团组织者更主要的是依靠个人魅力和特长赢得会员的信赖和支持,社团工作经历有助于培养和提升组织者的领袖魅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社团活动要求的协作性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社团组织从成立起在组织形式的创造上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集中社团骨干的智慧,需要每个人献计献策,更需要每个人都倾听他人的意见。在兴趣和爱好的纽带中,学生社团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号召力。
  (二)社团活动的个性化色彩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的养成不仅要求人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具有独到的见解、深入的研究和长期的实践。学生社团组织成立的重要因素, 是成员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特长或理想、志向,这就决定了学生社团活动培养人才的鲜明性与特色性。
  (三)社团活动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作为一种核心能力,其培养实践更需要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社团负责人及其活动骨干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组织设计活动,其想象力和创新力比较容易得到充分发挥。这种在活动的开展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主动性、能动性。而主动性、能动性的开发与调动对一个人的创业能力的最终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四)社团活动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社团活动的依托是社团组织,社团成员联系在一起的桥梁纽带是相同的爱好和兴趣,乃至共同的理想和抱负。从个体上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从群体上看,人与人之间的爱好兴趣又不尽相同。社团活动在其内容上的广泛性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实践舞台,无疑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学生社团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
  (一)开展创业教育与咨询,提升学生创业激情。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从20 世纪初就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促进创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曾有美国学者将创业教育和学生创业决定做了专题研究,发现有创业教育经验的学生创业时能更加处理好复杂的情况,学生更易于承担风险,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定。各个高校都有学生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小组等各种各样的创业社团,学生通过社团可以开展创业教育与咨询活动。社团的教育与咨询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创业实践经验,还有利于获得必要的信息资讯,进行经验交流和获得培训,更有利的是可以通过创业活动结识创业伙伴,组成创业团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二)成立学习兴趣小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学生社团的成员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文化类社团可能有理工科学生,科技类社团也可能有人文社科类学生。社团成立学习兴趣小组,使不同专业的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乃至思维方式的学生经常交流,相互学习,就有条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人文素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做人,提高道德感和责任感,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建立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高尚的人格素养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是学生创业的必备素质。
  (三)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创业能力的体现。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仅仅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和一定程度的技能培训是不够的,还应让学生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增强实践体验,学生有了创业实践体验,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潜能。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较之开展其他文体类活动和公益类活动更需要学校提供教师、经费和场地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这也充分说明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文体类社团的作用,将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儒家文化论坛、辩论联赛、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青春风采大赛、健美操比赛、趣味篮球赛、书法大赛、摄影比赛等文化艺术活动,为学生拓展知识、提高文化修养、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条件。
  (五)开展社会实践及青年志愿者活动,提升社会认知能力。通过公益类社团开展“新农村调查”、“三下乡服务”、“社区服务”、“企业实习”、“挂职锻炼”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知识、参与社区工作,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社会认知能力及适应能力。
  三、大学生社团对创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社团活动的松散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一种学生组织,一般是跨专业、跨年级组成的,社团一般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管理、独立运作,受限制小而又能在相互交流中激发出思想火花,加之社团活动所要求的形式多样,只有创新才能开展特色活动,吸引大学生加入社团。为了办好社团,社团成员需要集思广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二)社团的多元化构成有利于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创业知识是创业者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创业者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和基本的经营管理知识。社团成员分布广泛,来自不同学院,专业背景不同、文理交叉,这些特点对于社团活动中,拓宽大学生知识面,使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趋于合理有很重要的价值。同时,利用社团组织的创业知识培训,对创办企业、市场营销、客户管理、财务管理等知识,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社团的企业化运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社团和企业活动有很多的共同之处,都具有相对独立性,社团活动的计划制定、社团的组织结构设计与人员配备、活动经费的筹措与管理,与企业的运作具有很多相似性。在社团活动中可以学习如何筹措资金、配置资源;如何做好成员管理;如何筹办活动、如何评估成效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四)社团的合作与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社团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而自发组成的群体,受学校权力机关限制较小,社团活动从策划、筹备到组织、总结,每个工作环节需要团队成员自主独立,活动的开展需要成员间的密切配合,这种独立工作与团队合作的工作要求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敢为性、合作性及团队精神。这些都是未来开展创业活动的心理品质要求。
  参考文献:
  [1] 彭庆红.试论大学生团队的思想教育功能和团队精神的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2).
  [2] 覃茜,袁菁芸: 《高校社团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探析与思考》,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 年第2期。
其他文献
孙辈们一天天成长,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就提到日程上来了。眼见着一个个调皮哭闹不听话,相互斗嘴打架耍蛮横,怎么办?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小家里说话还灵,一来到大家里,他们的话孩子们就不听了,因为有我们老两口给撑腰。老伴说:“你不是‘笔杆子’吗?何不编些歌谣教他们唱,可能会起些作用。”她一点拨,我开窍了。  比如针对小孙子不讲卫生,我这样写道:“脸儿不让洗,鼻涕不让擦;左边抹一把,右边抹一把;长出两撇胡,样子
期刊
我们到达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已是晚上,饥肠辘辘。但酒店只剩下一些成鱼面包,无奈之下,只好将就点了一盘,不料撞到了冰岛骇人听闻的的另类美食——臭鲨鱼(Hakarl)。 We arriv
在初中教学中,英语教学属于必修科目,涉及的语法、单词等较多,在学习中往往有诸多学生感到吃力,自然也就不能很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基于此,引进先进的情趣教学法具有重要的
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是广大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有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十分刻苦,但成绩不见好转,这实际是教学效率低下所致.
长期施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低生育陷阱”使中国的人口问题发生了重大转型,即从增长过快转变为结构失衡,持续的低生育和人口衰退已经成为中国人口的新常态。中国人口控制的实践表明,低生育水平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人口数量问题的解决,相反还引致了人口结构的问题。中国近年的生育率不仅远低于更替水平,且有继续下降的内在趨势,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人口总量的庞大,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选择将使中国未来人口亏损的趋势得
期刊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变革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新课标对课堂教学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在当今阶段,新课改为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好各方面的创新工作.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教师
期刊
摘 要:当前, 几十年来所延续的高等美术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美术人才的要求, 这就要求高校学校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开拓进取的勇气去面对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一条新形势下培养应用型美术人才之路,针对美术教育在观念上、体制上、模式上进行变革和创新。  关键词:美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我国高等美术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基本上是沿袭前苏联时期的教育模式,上世纪50年代,趋于
在官员品行瑕疵极易引发党派政治争斗的国家和地区,民众也对公务人员的品行有极高的“洁癖”——当官是真正的“高危”行业。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几何画板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创设适于学生学习探索的教学情境和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别化学习和辅导方面都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