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的尝试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l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可以让学生在流行文化与古诗词的对接中,获得审美品位、精神文化的提升。直接引用当代流行音乐,巧借流行音乐中的意境意象,在不同表现方式的对比中更好地把握古诗词内涵,创作古风歌词并配以流行音乐,是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教学;流行音乐;教学方法
  《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
  年初,央视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热播,节目以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流行音乐的方式,用歌声演绎、诠释诗词之美,受到大众的热捧。这充分说明用当代流行音乐演绎古典诗词能很好地为大众所接受。受此启发,笔者在诗词教学中进行了融入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的尝试。
  一、直接引用当代流行音乐
  当代一些流行音乐与古诗词在表现情感、生活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就构成了古诗词和流行音乐在抒情上的默契。流行音乐的情感表达更为直白,更有节奏感。《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几首词都是中学教材中选录的经典诗词作品。一些颇具才情的作曲家在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符中寻找到最佳结合点,使之成为颇具现代感的流行歌曲。在现代文化语境下,流行方式更容易被高中生所接受,当王菲用空灵的声音吟唱水调歌头,当安雯用细腻来演绎李清照的思念,当徐小凤演唱李煜的哀怨,学生犹如走进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在这样的旋律下,学生容易催发想象和联想,从而进一步解读古诗词的语言内涵,突破千年的隔阂去感受古人的情怀与悲欢离合。在教学中直接引入当代流行元素,学生也会从无意识地听慢慢转变为有意识地“唱”“品”,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会随之提高,这与“大语文”的理念一脉相承。
  二、巧借流行音乐中的意境、意象
  现代流行音乐的创作常常借助古典诗词常用的典故和意境、意象来表现主题与情感。在教学中,巧妙借助流行音乐中的意境、意象,能够丰富古诗词教学的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调节学生大脑,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意象感悟与意境领会。如歌曲《涛声依旧》,借用了张继《枫桥夜泊》的意境,教学中完全可以借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以“梅”为例,梅花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客观物象,但在很多诗人笔下,梅花成为思乡、念亲、励志的标志。谭维维演唱的《墨梅》,融入了“戏歌”等中国元素与流行唱法,深情且大气磅礴的演绎,使诗歌有了更丰富的意境与内涵。这可以使学生对“梅”的高洁、坚韧、倔强、不屈不挠有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赏析与“梅”有关的古诗词,如陆游的《梅花绝句》《咏梅》和王冕的《白梅》,学生就会深刻地领略到,什么是中国风骨,什么是中国气质。这样的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整合归纳能力,丰厚他们的精神内涵。
  三、在不同表现方式的对比中更好地把握古诗词内涵
  所谓不同表现方式的对比,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尝试了两种形式:
  一是对在内容上相近的不同诗词,尝试用同一首歌曲来演绎(对比赏析这首歌更适合哪首诗词),可以是相似意境对照,也可以是不同意境比照。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该流行音乐中的词句与古诗词进行对比欣赏。如欣赏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李煜的《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这两首同为抒发对爱人思念之苦的词,笔者尝试让学生倾听许嵩的《清明雨上》,体味这首歌更适合哪首词。学生在《清明雨上》凄美的旋律中启迪心灵,酝酿情感,发现歌曲《清明雨上》更适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因为两者都表达了天人相隔的凄凉与遗恨,愁得浓重悲苦,而李煜的《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则是写词人因意中人不在身边,以致常常魂牵梦萦,可出来漫步却无法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愁,彷徨、苦闷的程度相较来说稍浅。这样,通过流行音乐的代入,学生构建了感性形象,感受到不同诗词在情怀表达上的异同。
  二是就同一诗词,比照不同的演绎方式,体悟哪种方式更符合诗人创作时的心境与本意。如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让学生欣赏王菲和龚琳娜演唱的歌曲。在比照中,学生就可品评出王菲版本曲调太柔美,龚琳娜版本则太摇滚,都未能很好地把握诗歌原味。这样就能增强学生审慎、独立、理性、客观的品评意识,最后唱出或读出最有诗味的《明月几时有》。
  四、创作古风歌词,配以流行音乐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创作古风歌词。有时直接选用旧体诗词作为歌词;有时将古诗词和白话文相结合,再配以流行音乐,达到化熟为新、因难见巧的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永久魅力和鲜活的流行魅力,更好地带动学生走进古诗词的生命情感天地,对接自己的生命经验。学生创作的题材比较广泛。他们知道一味儿女情长已使人感到审美疲劳,所以更关注金戈铁马、家国情怀。如有学生在《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基础上创作了《故梦》歌词:
  蒹葭白露两苍苍
  月上寒宫愈见琳琅
  玲珑红豆绕腕上
  相思易侵袭人凉
  一寸空阴长回廊
  烈酒入喉则慢忆流光
  鹤归孤山却难抵霜
  朔北寒风凛凉
  金风铁马铮铮 铮铮响
  听风吹雪拘剑铓
  阔天清疏如孤山苍茫
  南有乔木难休思坐空谷轻拢霓裳
  是伊使我沦亡
  半山红遍一生迷惘
  如一生戎马柔情似琈瑭
  奈何难遗忘
  春桃灼灼落伊筐
  丽日风和下佳人逛
  宜其室家为郎扮妆
  暖阳耀伊脸庞
  芭蕉落雨敲心房
  镌入一层一层情绵长
  鹤归孤山却难抵霜
  朔北寒风凛凉
  金风铁马铮铮 铮铮响
  听风吹雪拘剑铓
  静水流深 携花向远方
  以一夜苦茗诉说着半生沧桑
  抚琴轻捻以奏秦宫
  定不负卿卿道寻常
  如一生戎马 佩琈玉身旁
  煮清茗 思量
  这样的歌词配上流行的音符,唱出了常年在外征战的边塞士子思念家园的绵绵情怀。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结合学生实际,巧借流行元素,探索适合当下学情的古诗词教学方法,而不是将流行元素作为救命稻草滥用于古诗词教学,是笔者一直努力的方向。古诗词是音乐性的文学,在教学中将流行元素与古诗词结合起来,就应该在欣赏流行元素的音符、韵律、节奏中感知它的美妙与功效,充分發挥它的韵律与音效,细细体味古诗词字里行间的文化意蕴,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文学感受能力,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其他文献
在招投标时,需要大量的工程量数据计算工程造价.笔者阐述了知识查询和操纵语言KQML的特点及其应用于招投标计价系统中的可行性,从计价角度分析了工程承包合同的类型,构建了工
摘 要:“互文性”文本阅读理论介入语文课堂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突破了传统教学局限于“这一篇”的单一阅读观,形成群文阅读的共力场景。在互文性阅读教学中,教学材料被大大丰富,学生思维被重重激发。互文性阅读借助他文本推进主文本的理解,有助于提升课堂效果,进而实现教学组织的新变化和文本意义生成的新可能。  关键词:互文性阅读;教学组织;文本解读  “互文性”(Intertexuality)是“文本中心”文学
现代各种通信网络的网内和网间信令系统大多是七号信令系统,其对于通信网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可准确地定位和分析通信网的故障。采用高阻跨接和数据库技术,以局域网组网的方法建立的该系统,可全面地监控七号信令网。文中论述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组网方式、以及在实现过程中的技术关键;并从系统数据采集和数据存储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其应用特点。该系统作为通信网的
一、CAI是大趋势.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的应用随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的教学如果不利用这一新技术便会落后于时代.CAI在教学中的地位不会只是一种时髦,由于它的形象、方便、速度、效率等等方面的优点,这一方式势必会被大部分学生和教师所接受,而成为一种潮流.这一时刻的到来会比预想的快.实际上,当学校的教师们把计算机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时,他们自然会把CAI作为他们教学手段的一部分.  
【摘要】 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数学教学中怎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与阐述:(1)注重设置适当的数学教学情境;(2)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3)注重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4)在教学中正确运用鼓励性评价策略.  【关键词】 数学;主动性;情境;主体地位;和谐 
实现敏捷制造的一个关键就是组建联盟制造企业.文章首先分析了企业资源要素及其需求,利用资源指数概念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建立了基于企业资源要素的资源模型.讨论了企业之
摘 要: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精细的亚文类写作如“心灵写作”、时事评论开始盛行。任务驱动型写作使高考作文从具有强烈应试化倾向的“小文人语篇”、从写作体式单一的文学性散文,开始越来越多地和“心灵写作”或者时事评论接轨。  关键词:亚文类:“心灵写作”;时事评论  文类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对其都各有不同的划分标准。通常的文类划分方式是“普通文章”(诗歌、戏剧、散文、小说)及实用文章。对既
浙江省近三年的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呈现出一种可喜的“新常态”一是基于关键内容,考查 “量”与“质”指向有效积累;二是呈现原著内容,考查真实阅读过程,指向“整本书”的阅读;
医学图像配准是医学图像融合的前提,是目前医学图像处理中的热点,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依据7个标准对医学图像配准方法进行了分类,然后从3个方面综述了目前的一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