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判例中的“不能”辩护事由及其启示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ao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国普通法中,特定类型的“不能”可以在未遂、共谋及唆使案件中充当有效的辩护事由.英国早期判例在“不能”案件中未形成统一的裁判模式,以戴尔顿案为代表的部分判例试图对两类“不能”案件作出划分并有限承认“不能”辩护事由.20世纪70年代的霍顿案借助对“不能”案件更细致的类型划分,扩大了“不能”辩护事由的适用范围,之后的诺克案和菲茨莫里斯案进一步肯定了“不能”辩护事由在共谋和唆使案件中的适用.1981年的《刑事未遂条例》旨在彻底取消“不能”辩护事由,但立法者的意图在安德顿案中遭到了上议院的抵制.直到1986年的希沃普里案判决的出台,英国法官和学者关于“不能”的争论才告一段落.戴尔顿案、霍顿案以及诺克案所奉行的客观说立场不值得学习,围绕“危险”概念做文章的客观未遂论存在论理上的困难且不合时宜,司法机关可以通过合理运用自由裁量适当限缩未遂责任的范围.
其他文献
罗尔斯在《政治哲学史讲义》中关于马克思思想的三场讲座,明确呈现了他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特别是马克思正义论的基本看法.他在这里分析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关于正当与正义的概念以及马克思关于自由生产者联合体的理想,其中既包括他对马克思思想之深刻性的明确肯定,以及对马克思关于正当与正义的主张的深入分析,也包括他在评述中提出的对马克思某些观点的不同意见.重思罗尔斯在《政治哲学史讲义》中对马克思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在比较语境中深化对马克思正义论的理解,呈现解决复杂而深刻的公平正义问题时所应持有的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