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行)业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生产或经营实践中形成并被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产(行)业习俗、规制和价值观,及蕴含于产(行)业产品和服务中的有形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的总和。由此可见,产(行)业文化是产(行)业的精髓,与产(行)业发展相伴而生、如影随形。
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和产(行)业转型升级服务最为直接。2015年5月8日国务院颁发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在战略支撑与保障部分,明确提出要强化职业教育和培训,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正致力于构建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强化实践能力训练,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值得深思的是,一些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技术技能,轻文化素养”现象还较为严重,特别是产(行)业文化氛围淡薄,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设置相关的课程内容,没有适合于产(行)业文化教育的教材,缺少具有产(行)业文化知识储备的教师。学生对所学专业对应的产(行)业企业和职业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多数学生仅凭感觉好坏和收入高低选择所学专业,专业思想并不牢固。由于对产(行)业文化认同度低,职业素养的养成缺乏自觉性,职校生入职后适应性较差,适应期较长,出现了频繁跳槽现象,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产(行)业要求零距离对接成了一句空话。
产(行)业文化应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让产(行)业文化的“魂”附上职业教育的“体”,不能让职业教育成为有体无魂的稻草人。职业院校要把传承和弘扬产(行)业文化作为重要任务,并以此为抓手,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行企职业精神,凸显院校职业特色。首先,要把产(行)业文化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职业院校要依据自身服务面向和专业设置,选择相关产(行)业文化作为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研究、整体设计,使产(行)业文化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校园、行企等不同地点和环境均感受到产(行)业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不断加深他们对产(行)业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职业自豪感,逐步增强专业信念,激发专业学习激情。其次,要建设一支具有深厚产(行)业文化积淀和素养的师资队伍。通过教师赴行企挂职、请行企专家来校兼职、校企深度融合等路径,为教师队伍注入产(行)业文化和职业精神,以此引领教育教学工作。第三,要把产(行)业文化可具体化的内容纳入学生的考评指标体系。职业院校与行企合办订单特色班等培养模式,使教育教学和考核内容更多地植入了产(行)业文化的元素,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和产(行)业转型升级服务最为直接。2015年5月8日国务院颁发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在战略支撑与保障部分,明确提出要强化职业教育和培训,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正致力于构建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强化实践能力训练,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值得深思的是,一些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技术技能,轻文化素养”现象还较为严重,特别是产(行)业文化氛围淡薄,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设置相关的课程内容,没有适合于产(行)业文化教育的教材,缺少具有产(行)业文化知识储备的教师。学生对所学专业对应的产(行)业企业和职业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多数学生仅凭感觉好坏和收入高低选择所学专业,专业思想并不牢固。由于对产(行)业文化认同度低,职业素养的养成缺乏自觉性,职校生入职后适应性较差,适应期较长,出现了频繁跳槽现象,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产(行)业要求零距离对接成了一句空话。
产(行)业文化应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让产(行)业文化的“魂”附上职业教育的“体”,不能让职业教育成为有体无魂的稻草人。职业院校要把传承和弘扬产(行)业文化作为重要任务,并以此为抓手,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行企职业精神,凸显院校职业特色。首先,要把产(行)业文化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职业院校要依据自身服务面向和专业设置,选择相关产(行)业文化作为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研究、整体设计,使产(行)业文化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校园、行企等不同地点和环境均感受到产(行)业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不断加深他们对产(行)业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职业自豪感,逐步增强专业信念,激发专业学习激情。其次,要建设一支具有深厚产(行)业文化积淀和素养的师资队伍。通过教师赴行企挂职、请行企专家来校兼职、校企深度融合等路径,为教师队伍注入产(行)业文化和职业精神,以此引领教育教学工作。第三,要把产(行)业文化可具体化的内容纳入学生的考评指标体系。职业院校与行企合办订单特色班等培养模式,使教育教学和考核内容更多地植入了产(行)业文化的元素,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