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宝发热,能不打针就不打
小红
儿童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呼吸道感染。虽然说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正常反应,但是当患儿腋下温度超过38.5℃或肛温超过39℃,且烦躁不安时,应及时给予退热治疗。但有些父母只要发现孩子发热,就抱其到医院打退热针,急于把孩子的体温降下来,这种做法并不好。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向父母们建议:儿童发热,不要随意打针。
儿童退热,能不打针就不打针。因为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副作用较大。注射后,孩子可能会大量出汗,容易导致虚脱甚至休克。过敏体质的孩子,有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疹,轻者可见荨麻疹、渗出性红斑,重者会发生剥脱性皮炎,或者粒细胞减少,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给孩子进行退热治疗时,应该首选非药物治疗,如多饮水,少穿衣服或少盖被子等。夏天应将室温降至25℃左右,确保孩子处于凉爽但不寒冷的环境中。
其次,根据发热程度选择口服退热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是用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原料制成的药片,如泰诺林等。这类药物有明显的解热镇静作用,对胃肠道刺激小,对血小板及凝血机制无影响,通常口服30分钟后就会产生退热作用,药效可持续4小时。
另外,还有高效退热药,像以布洛芬为主要成分的口服退热药,如美林等。这类药的特点是对高热患儿起效快,退热维持时间长,可降低患儿严重感染时机体的代谢率,减少能量消耗。
孩子发热,千万别碰这些食物
凤儿
孩子发热时,有些家长心疼孩子,孩子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其实,有些食物不适合发热的孩子吃,家长一定要注意。
孩子发热,体温增高,常常口渴,喜冷饮,因此特别爱吃冰淇淋、雪糕、冰棒、冰镇汽水等。但是吃了冷饮之后,胃会急速紧缩,容易造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不吃主食等。所以,冷饮是不能给发热的孩子吃的。
孩子发热后消化不良,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食油腻食物,如炸猪排、油煎馒头、奶油蛋糕,肥腻的猪肉、羊肉,带油的鸡汤、鸭汤,以及用油煎炸的各类食物。炒青菜时,也不宜放油太多。油腻食物妨碍小儿消化,会引起食欲减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另外,宝宝生病发热、食欲不振时,妈妈常常会做鸡蛋羹给孩子吃。妈妈认为鸡蛋羹易消化且有营养,对孩子恢复健康有利。可是专家指出,这种做法并不科学。
大家都知道,人在进食后体温会略有升高。因为食物在体内氧化分解时,除了本身释放出热量外,还会增加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刺激人体产生额外的热量。食物的这种刺激作用,在医学上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然而,这种作用与进食的总热量无关,而与食物的种类有关。比如,进食碳水化合物,可增加基础代谢率的5%~6%,脂肪会增加基础代谢率的3%~4%,二者持续时间只有1小时左右。而进食蛋白质影响最大,可增加基础代谢率的15%~30%,持续时间也较长,有的可达10~12小时。鸡蛋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发热时食用,不但不能使体温降低,反而会使体温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恢复。鉴于这一点,其他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等,也会额外增加身体的热量,应尽量少吃。
发热病人的饮食应力求清淡,易消化,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一般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稀饭、面条、藕粉等,并搭配新鲜水果。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必需物质,病人在退热后,可以先食用清鸡汤面片、菜泥粥等半流质食物。到恢复后期,可以多补充瘦肉、鱼、豆腐等高蛋白食物。
宝宝发热不肯喝水怎么办
小贝
对于发热的宝宝,除了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外,医生通常还会叮嘱患儿父母给宝宝多喝些水。可是许多妈妈都说自己的宝宝不愿喝水,并讨教喂水良方。
专家表示:生病的孩子脾气会变暴躁,如果他不肯喝水就不要勉强,可以改喝稀释过的牛奶或奶粉。这时,会有一些妈妈表示不理解——配方奶粉上不是标明得很清楚吗?奶粉冲浓、冲淡都不行。
专家解释:当小孩高热时,体内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相对减弱,消化酶分泌减少,活性也相对降低,而且体内高温容易使蛋白质变性,使蛋白质不易被消化和吸收。因此高热时,小儿可适当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增加喝水量。把牛奶或奶粉适当冲淡一点,对于不愿喝水且发热的小孩来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但是等孩子退热后,家长还是应该按原先的比例冲调奶粉,以免造成孩子营养不良。
小儿发热食疗法
小李
小儿在暑天发热生病的较多,怎么办?有些食疗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退热治病。
1.西瓜汁。用洁净的纱布挤出西瓜的汁液,日饮数次,可治发热。
2.番茄汁。将番茄用开水冲洗,剥皮去籽,用洁净纱布挤出汁液,代水饮用,可治发热口渴、小便赤色。
3.丝瓜叶汤。将老丝瓜叶5至10片洗净,加少许冰糖煮汤,日饮数次,适合医治发热初起。
4.荷叶粥。荷叶一张,洗净切细。先用粳米煮粥,粥快熟时,放入切细的荷叶,煮熟后食之。
5.青蒿茶。取青蒿5至10克,当茶泡着喝。此法有解毒清热的功效,适合因感冒低热不退的小儿患者。
6.梨汁粥。把生梨洗净切碎,水煮取汁,加入粳米熬粥食用,可治小儿风热。
6招简单正确退热法
椰子
宝宝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发过热。有的父母一看孩子发热,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求医问药;有的父母,只求孩子迅速退热,吃的、塞的通通用上,结果过犹不及,给孩子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外在因素: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得太多、水喝得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内在因素: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造成的。
三、其他因素:疫苗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等)后的正常反应。
发热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儿科专家表示,对于发热,家长要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的外在表现,如发热、呕吐、咳嗽,就慌乱不已。殊不知医生治病,首先重视的是病因及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地让孩子退热而已。在某些情况下,医生会让孩子的发热症状持续表现,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因此,专家提醒爱子心切的父母们,切记不要一味地要求医生给孩子退热,而应遵从医嘱,准确找出引起孩子发热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那么哪些方法是爸妈在未带宝宝就医前,可在家中事先处理的呢?综合专家建议,作为父母的您此时应该这么做:
1.保持家中的空气流通: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在25℃~27℃。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孩子体温慢慢下降,让其感觉舒适。但如果孩子四肢冰凉,又猛打寒战,则表示需要温热,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让他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浸湿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热散出,另外水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这个办法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适合。因为幼儿不易转动身体,睡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导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分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冷情况。
5.多喝水:多喝水能发汗,并能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失去的水分。
6.使用退热药: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地使用退热药水或栓剂。
小红
儿童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呼吸道感染。虽然说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正常反应,但是当患儿腋下温度超过38.5℃或肛温超过39℃,且烦躁不安时,应及时给予退热治疗。但有些父母只要发现孩子发热,就抱其到医院打退热针,急于把孩子的体温降下来,这种做法并不好。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向父母们建议:儿童发热,不要随意打针。
儿童退热,能不打针就不打针。因为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副作用较大。注射后,孩子可能会大量出汗,容易导致虚脱甚至休克。过敏体质的孩子,有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疹,轻者可见荨麻疹、渗出性红斑,重者会发生剥脱性皮炎,或者粒细胞减少,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给孩子进行退热治疗时,应该首选非药物治疗,如多饮水,少穿衣服或少盖被子等。夏天应将室温降至25℃左右,确保孩子处于凉爽但不寒冷的环境中。
其次,根据发热程度选择口服退热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是用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原料制成的药片,如泰诺林等。这类药物有明显的解热镇静作用,对胃肠道刺激小,对血小板及凝血机制无影响,通常口服30分钟后就会产生退热作用,药效可持续4小时。
另外,还有高效退热药,像以布洛芬为主要成分的口服退热药,如美林等。这类药的特点是对高热患儿起效快,退热维持时间长,可降低患儿严重感染时机体的代谢率,减少能量消耗。
孩子发热,千万别碰这些食物
凤儿
孩子发热时,有些家长心疼孩子,孩子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其实,有些食物不适合发热的孩子吃,家长一定要注意。
孩子发热,体温增高,常常口渴,喜冷饮,因此特别爱吃冰淇淋、雪糕、冰棒、冰镇汽水等。但是吃了冷饮之后,胃会急速紧缩,容易造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不吃主食等。所以,冷饮是不能给发热的孩子吃的。
孩子发热后消化不良,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食油腻食物,如炸猪排、油煎馒头、奶油蛋糕,肥腻的猪肉、羊肉,带油的鸡汤、鸭汤,以及用油煎炸的各类食物。炒青菜时,也不宜放油太多。油腻食物妨碍小儿消化,会引起食欲减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另外,宝宝生病发热、食欲不振时,妈妈常常会做鸡蛋羹给孩子吃。妈妈认为鸡蛋羹易消化且有营养,对孩子恢复健康有利。可是专家指出,这种做法并不科学。
大家都知道,人在进食后体温会略有升高。因为食物在体内氧化分解时,除了本身释放出热量外,还会增加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刺激人体产生额外的热量。食物的这种刺激作用,在医学上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然而,这种作用与进食的总热量无关,而与食物的种类有关。比如,进食碳水化合物,可增加基础代谢率的5%~6%,脂肪会增加基础代谢率的3%~4%,二者持续时间只有1小时左右。而进食蛋白质影响最大,可增加基础代谢率的15%~30%,持续时间也较长,有的可达10~12小时。鸡蛋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发热时食用,不但不能使体温降低,反而会使体温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恢复。鉴于这一点,其他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等,也会额外增加身体的热量,应尽量少吃。
发热病人的饮食应力求清淡,易消化,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一般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稀饭、面条、藕粉等,并搭配新鲜水果。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必需物质,病人在退热后,可以先食用清鸡汤面片、菜泥粥等半流质食物。到恢复后期,可以多补充瘦肉、鱼、豆腐等高蛋白食物。
宝宝发热不肯喝水怎么办
小贝
对于发热的宝宝,除了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外,医生通常还会叮嘱患儿父母给宝宝多喝些水。可是许多妈妈都说自己的宝宝不愿喝水,并讨教喂水良方。
专家表示:生病的孩子脾气会变暴躁,如果他不肯喝水就不要勉强,可以改喝稀释过的牛奶或奶粉。这时,会有一些妈妈表示不理解——配方奶粉上不是标明得很清楚吗?奶粉冲浓、冲淡都不行。
专家解释:当小孩高热时,体内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相对减弱,消化酶分泌减少,活性也相对降低,而且体内高温容易使蛋白质变性,使蛋白质不易被消化和吸收。因此高热时,小儿可适当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增加喝水量。把牛奶或奶粉适当冲淡一点,对于不愿喝水且发热的小孩来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但是等孩子退热后,家长还是应该按原先的比例冲调奶粉,以免造成孩子营养不良。
小儿发热食疗法
小李
小儿在暑天发热生病的较多,怎么办?有些食疗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退热治病。
1.西瓜汁。用洁净的纱布挤出西瓜的汁液,日饮数次,可治发热。
2.番茄汁。将番茄用开水冲洗,剥皮去籽,用洁净纱布挤出汁液,代水饮用,可治发热口渴、小便赤色。
3.丝瓜叶汤。将老丝瓜叶5至10片洗净,加少许冰糖煮汤,日饮数次,适合医治发热初起。
4.荷叶粥。荷叶一张,洗净切细。先用粳米煮粥,粥快熟时,放入切细的荷叶,煮熟后食之。
5.青蒿茶。取青蒿5至10克,当茶泡着喝。此法有解毒清热的功效,适合因感冒低热不退的小儿患者。
6.梨汁粥。把生梨洗净切碎,水煮取汁,加入粳米熬粥食用,可治小儿风热。
6招简单正确退热法
椰子
宝宝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发过热。有的父母一看孩子发热,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求医问药;有的父母,只求孩子迅速退热,吃的、塞的通通用上,结果过犹不及,给孩子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外在因素: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得太多、水喝得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二、内在因素: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造成的。
三、其他因素:疫苗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等)后的正常反应。
发热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而不是全部。儿科专家表示,对于发热,家长要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的外在表现,如发热、呕吐、咳嗽,就慌乱不已。殊不知医生治病,首先重视的是病因及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地让孩子退热而已。在某些情况下,医生会让孩子的发热症状持续表现,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因此,专家提醒爱子心切的父母们,切记不要一味地要求医生给孩子退热,而应遵从医嘱,准确找出引起孩子发热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那么哪些方法是爸妈在未带宝宝就医前,可在家中事先处理的呢?综合专家建议,作为父母的您此时应该这么做:
1.保持家中的空气流通: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在25℃~27℃。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孩子体温慢慢下降,让其感觉舒适。但如果孩子四肢冰凉,又猛打寒战,则表示需要温热,要外加毛毯覆盖。
2.脱掉过多的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让他少穿点衣物。
3.温水拭浴: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浸湿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热散出,另外水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这个办法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适合。因为幼儿不易转动身体,睡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导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分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冷情况。
5.多喝水:多喝水能发汗,并能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失去的水分。
6.使用退热药: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地使用退热药水或栓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