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算法的多样化在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实现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通过观察主题图,学生小组讨论列出算式“9+4”后,我问“可以怎么算?” 请小朋友先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再与同桌说一说思考过程。全班汇报时,孩子们的小手象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可以数数图中一共有多少瓶”。并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1、“一个一个地数1、2、3、4、5、6、7、8、9、10、11、12、13,一共有13瓶。”2、“先数箱子里的9瓶,然后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瓶。”3、“把外面的1瓶饮料放进箱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剩下的3瓶,一共有13瓶。”
算法的多样化在孩子们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实现了。我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啦。孩子们知道并掌握了这么多计算的方法,他们计算时想的是哪种?他们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是不是我们教材中所提倡的“凑十法”?想到这里,我不由脱口而出:“这么多算法?你认为哪种最简单呢?计算时你用的是哪种方法?”许多孩子脱口而出“我喜欢用数数的方法。”还有的说“我喜欢用凑十法”......我不由的深思起来,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计算教学要体现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对各种算法不再做进一步评价……”。
二、算法的优化,让学生在自主分析、对比中提高计算能力
在考虑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必须思考“最优化”。计算教学的课堂中,我们教师往往在展示了多种算法以后,说:“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请你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题目。”这话没错,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个性的发展,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对已有知识经验的主动提升和超越?因此,教学中注意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的进行算法优化,让学生自主分析、对比,加以理解,有时甚至加以点拨。
比如我在教学《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课件出示情境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本书?”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式:10+20=?提出:怎样计算?小组讨论后全班反馈。学生纷纷说出多种计算方法,在此也充分地体现出算法多样化。接着我有意识地安排几组尝试练习题:
3+2= 4+5= 5+3= 6-4= 7-5= 9-2= 30+20= 40+50= 50+30= 60-40= 70-50= 90-20=
提问:对比每组的上下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直接将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再在计算的结果末尾添上一个0。接着在后半节课的练习中,学生马上学会利用这种既简便又快捷的方法,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得数了。这就充分说明了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归纳、比较,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同样要经历一个思考和再创造的过程。
由此看出,算法多样化既可以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各种思维表象,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算法多样化,更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算法的多样化在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实现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通过观察主题图,学生小组讨论列出算式“9+4”后,我问“可以怎么算?” 请小朋友先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再与同桌说一说思考过程。全班汇报时,孩子们的小手象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可以数数图中一共有多少瓶”。并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1、“一个一个地数1、2、3、4、5、6、7、8、9、10、11、12、13,一共有13瓶。”2、“先数箱子里的9瓶,然后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瓶。”3、“把外面的1瓶饮料放进箱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剩下的3瓶,一共有13瓶。”
算法的多样化在孩子们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实现了。我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啦。孩子们知道并掌握了这么多计算的方法,他们计算时想的是哪种?他们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是不是我们教材中所提倡的“凑十法”?想到这里,我不由脱口而出:“这么多算法?你认为哪种最简单呢?计算时你用的是哪种方法?”许多孩子脱口而出“我喜欢用数数的方法。”还有的说“我喜欢用凑十法”......我不由的深思起来,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计算教学要体现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对各种算法不再做进一步评价……”。
二、算法的优化,让学生在自主分析、对比中提高计算能力
在考虑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必须思考“最优化”。计算教学的课堂中,我们教师往往在展示了多种算法以后,说:“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请你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题目。”这话没错,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个性的发展,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对已有知识经验的主动提升和超越?因此,教学中注意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的进行算法优化,让学生自主分析、对比,加以理解,有时甚至加以点拨。
比如我在教学《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课件出示情境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本书?”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式:10+20=?提出:怎样计算?小组讨论后全班反馈。学生纷纷说出多种计算方法,在此也充分地体现出算法多样化。接着我有意识地安排几组尝试练习题:
3+2= 4+5= 5+3= 6-4= 7-5= 9-2= 30+20= 40+50= 50+30= 60-40= 70-50= 90-20=
提问:对比每组的上下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直接将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再在计算的结果末尾添上一个0。接着在后半节课的练习中,学生马上学会利用这种既简便又快捷的方法,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得数了。这就充分说明了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归纳、比较,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同样要经历一个思考和再创造的过程。
由此看出,算法多样化既可以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各种思维表象,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算法多样化,更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