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新加坡ITE:借鉴创新 圆融共赢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bornfd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与新加坡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始于建校之初。从2005年8月第一批11名干部和教师赴新学习培训算起,迄今已有57人次赴工艺教育学院(ITE)和南洋理工学院(NYP)交流学习。2011年4月,我校又与ITE就成立“中国苏州工艺教育卓越培训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
  一、借鉴——新加坡育人方针对课程建设的启示
  新加坡ITE以培养中等技术人才为目标,其办学层次相当于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其生源大多也是学业水平较差的学生。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养成良好道德素质,让每个学生享受职业教育带来的成功体验,是ITE的首要目标和最终目的。“重技能、强思考、育爱心”的九字方针浓缩了ITE育人的总目标,这是对新加坡这一学生群体十年基础教育完成以后的一个新定位。
  2005年10月,我校研究出台《中专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企业,面向岗位,面对实际,改革课程结构、模式和内容,加强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形成‘德育 技能’特色”的课改要求。ITE把“重技能”放第一位,是基于新加坡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完成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人文素养的教育。我们把德育放第一位,技能放第二位,是针对中国义务教育出口没有执行标准、中等职业教育入口又没有“门槛”的特殊情况。这是我们在新加坡经验本土化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判断和原则,也体现了我们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具体做法:一是借鉴ITE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调整、充实、整合德育课程内容,拓宽德育课程的体系和渠道,编写了《综合德育》校本教材;二是调整和制定文化基础课的课程目标,体现人文性、实用性、职业性,并与专业课程沟通融合,编写了《综合语文》和《综合数学》校本教材;三是借鉴ITE在学生兴趣与社会需求之间开发和设置有特色的实用课程的做法,开设机床排故、滑差电机、电子装配工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餐厅口布折花、插花艺术、保健与按摩、网店经营等20多门实用技能选修课程,力求使课程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四是借鉴ITE以培养社会生活能力为目标的通用技能课程建设,开发《人际关系与客户服务》《思考与解决问题》《拓展训练》《口才训练》《赢在三创》等通用技能课程,并把它们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意在引导学生学会处世行事,培育社会生活能力、团队精神与技巧以及卓越服务素质,提升综合职业素养。五是探索和建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围绕技能证书考核和岗位要求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在借鉴新加坡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3月、4月、10月,学校又相继出台《课程改革工作实施意见》《教学评价改革实施意见》《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了课程改革。
  二、深化——在借鉴中形成特色
  在学习借鉴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新加坡职业院校都有创新教育的课程,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特长自由发展,把想法和创意变成产品。
  结合全省职业院校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新江苏精神,推进“三创教育”的大背景,我校借鉴新加坡职业院校的创新教育理念和模式,把创新教育作为特色教育来抓,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激情,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这也是新加坡职教经验本土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亮点。主要的做法是:把创新教育作为一门特色课程来建设,制作创新教育课程标准,编写出版了《赢在三创》《专利检索与专利改进》《思考与解决问题》等教材,并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出台完善创新大赛制度的意见和创新竞赛奖励办法,建立了创新教育保障和激励机制;成立创新教研室和三个创新指导小组,聘请专家指导,打造创新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建立了创新工作室,添置创新设备,为创新发明活动提供硬件支持;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节,通过“金点子”比赛,收集学生的创新创意;通过教师指导和企业合作,帮助学生把创意变成产品;出台了《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和《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书》,明确专利权属,规范专利的使用。通过这些措施,全校形成了浓郁的创新氛围。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创新教育结出硕果。近三年学生累计申请国家专利56项,学校获得苏州工业园区“2010年度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三、提升——探索新加坡职教经验本土化的实践成果
  在借鉴新加坡职业教育的课程理念和ITE“重技能、强思考、育爱心”育人方针的基础上,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理论”为支撑,我们在2009年提出并探索“构建以提高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个性化职业教育模式(IPQ)”的构想。
  1.借鉴“爱心”教育,关注素养提升
  ITE“育爱心”的方针,是基于学生实际的选择,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业水平不尽如人意,也有不少学生来自问题家庭。学校在入学头三个月主要提升他们的自信心,给予他们关爱,让他们有健康的心理面对学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新加坡的道德教育既渗透着浓厚的东方道德价值观,又融入积极进取、求知创新、沟通合作的现代元素。
  我校在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上,把职业素养教育作为德育的核心和更高层次的追求。把握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根据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挖掘职业素养内涵,分析职业素养各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构建包含这些因素的新的德育内容和评价体系,以务实的态度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使职业素养在职业生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借鉴PEPP教学模式,构建个性化教育模式
  ITE教学模式是以学生或学习者为中心的,采用问题学习或基于项目的PEPP教学方式,包括策划(Plan)、研讨(Explore)、实践(Practice)、总结(Perform)四个阶段。通过PEPP教学模式,学生能够获得在知识社会中必需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我校把这种模式引入我们的项目教学,并借鉴山东聊城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理念,构建自主参与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形成。
  PEPP给我们的最大启发其实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在构建IPQ教育模式的时候,侧重点就是研究学生的发展路径、发展载体和发展潜力以及实施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在学生的兴趣与社会的需求之间开发和设置有特色的实用课程也是ITE成功的地方。从个性化教育的要求来看,应制订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步骤,构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实行灵活的修学制度和差异化教学,给予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师及进度等方面的选择权。把第二课堂和各项竞赛成绩纳入学分体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养提升。
  3.立足校本实际,构筑IPQ模式保障机制
  构建IPQ教育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对学校的硬件资源、教学制度改革、师资建设、信息化水平和文化建设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学校而言,应立足校本实际,优化管理,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保持理念常新,建立灵活适用的教育教学制度;建设一支个体素质较高、群体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加强信息化建设,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硬件保障;营造以开放、民主、和谐、进取为精神内核的学校文化,培育IPQ教育模式的文化土壤。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并比较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别采取两种微创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
目的分析卡贝缩宫素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选取120例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阴道试产的产妇,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
常熟市沙家浜镇唐东村水产养殖户郁雪坤,是我市2009年渔业科技示范户,该养殖户地处常熟市沙家浜现代高效渔业示范区、常熟市池塘循环水养殖示范区内,养殖面积为14亩,分成3只池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也在健康稳定的市场环境下得到了快速的扩张。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连锁企业依靠其独具优势的经营发展方式,在我国发展得十分迅速。在连锁企业
现阶段小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跟随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这便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小学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且减小了教师传输型教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梅毒Ⅰ、Ⅱ期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6例梅毒Ⅰ、Ⅱ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