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教师成长的基石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to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10年,顺应了时代潮流,思想空前活跃,方法层出不穷,涉及课程与教材、教学与评价、教师与学生多个维度,成果巨大,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回顾十年改革历程,既有取得成果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迷茫。如何走出迷茫,取得课堂改革应有的效果,打造出高效课堂,我认为读书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而学习的最佳途径就是读书,因此,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一个好的教师必须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读书是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腹有诗书气自华”,黄庭坚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读书,能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以书为伴,与书对话,会使你心无旁骛,沉醉于书香之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己对自己的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通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教育的目的。”书是心灵寻找宁静的阶梯,不读书,我们的心灵就会积满灰尘、脆弱无比。
  教师作为新课改和新教材的执行者,应使自己的知识成为一条永不干涸的小溪、永不断流的活水。只有读的书多了,教学才不会干涩,你才能在课堂中,驾着知识的小船,把着正确的人生航向,游刃有余的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知识天地。如果教师不能把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可见,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要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但要读书,更要读好书,读真正需要的书。
  教师要读什么样的书?教师读书要注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博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方面,每一位教师在成为人师之前,在师范院校已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学习,“教然后知不足”要不断充实完善;当然,对教科书、教辅书的钻研还是必须的,这是专业知识的补充。至于教育理论和人文素养这两个板块,应该是我们教师须加以侧重学习和完善的。这两个板块的学习要把握几个读书原则:一是非经典不读。当然,对时下流行的,尚未经过时间长河冲刷的所谓畅销书,甚至是鲁迅所说的“获美”“得宝”之类的书籍,还是要翻一翻,了解一下的,因为这是教师职业决定的。二是要博览群书,不只读一家之言。三是进行有坡度的阅读。即读对自己有挑战的书,读不懂可以反复读。
  总之,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当代教师,想要有作为,避免做一个为生存、为生活的纯粹的教书匠,就要做教育教学有心人,进行有效地读书,这是个人专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个人综合素养得以提升的有效途径,并为今后自己发展成一个知识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请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其他文献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  案例:拍断尺子  一年级教室,教学i、u、ü。这是上午第三节的一节语文拼音教学课。上课20分
期刊
【摘要】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现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读的兴趣。  【关键词】创造条件 激发兴趣  要使学生读得投入,读出语感,读中理解,就得让他们对读感兴趣。没有兴趣,读也就“有口无心”,风掠云过,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什么是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它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的表现。这种趋向性和选择性在小学生的学习生
摘要:融现代信息技术于教学,是当前教学创新的有力“生长点”。但是计算机在教学上,怎样才算用好了,怎样才算是用得适得其所了,表面上,教育教学中计算机使用的频率颇高;事实上,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人、物资源的极大浪费。针对现状,本文拟对网络背景下的教学中存在的浪费现象等方面问题进行探究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资源浪费 有效教学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直面“浪费”,正视“低效” 
多少年以来,有些大难题一直摆在师生们的面前,特别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如:怎样教学枯燥无味的内容?如何帮助学生记住一些单调乏味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一些事:小孩无意间学了几句骂人的话却终日挂在嘴边,而记英语单词时总是记不住。当你读小说时可以废寝忘食,况且难忘记,但对某一事件发生的时间或人物的生亡时间总是记不牢?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在教学中通常采用讲授法、谈话发、演示
期刊
质疑问难能力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任何创造的开始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实现创新的目标。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这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知识面广、有主见、且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不会提问,不敢提问的学生
期刊
语言,是人类开展交往活动的基础,是人类能够赖以生存繁衍下去的必备条件,每个人每时每刻的生产、生活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可以说,语言的应用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终老一生,无时无刻都要使用语言,但人类对语言的掌握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后天的不断培养才能逐渐掌握的。  从人一生的成长过程来说,幼儿阶段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然而就笔者的走访和调查结果来看,现阶段幼儿语言表达能
期刊
在我国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稳定、保证改革进程的必然要求。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