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能力培养 提升阅读质量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z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把学生带进文本,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易到难,指导学生读准字词,读通句子,读懂段落,从而读好篇章。在读中逐步学会理解和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有效的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重字词基础——读准
  在进行课文朗读之前,首先教师应引领学生学会课后生字。在预习方案中,教师应把生字识读作为首要要求,自行练习拼读,并且要求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小学生的语言系统还不完善,很多鼻边音、平翘舌音等难以准确区分,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之前,应让学生在生字表中用不同的符号找到含有容易读错音的汉字,然后就这些汉字的读音进行重点训练,并在文中圈画出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重点突破,列出多音字,使学生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下不同的发音,列出易混易错音开展对比教学,分清读准。以《詹天佑》一课为例,此文有不少复杂的汉字,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完全读准需要格外注意。比如其中“轻蔑”的“蔑”读音是mie,声调为去声;而“藐視”的“藐”读音是miao,声调为转声。虽然这些字学生可能都认识,但如果在读课文时不注意,还是很容易读混。
  二、注重长句练习——读通
  长句子是学生朗读时经常接触到的,也是难点,教师应重点指导。在读长句时,指点学生如何停顿是非常重要的,既保证了气息的通畅,合理的停顿也能让人更易理解句子的含义。举例来说,在《蒙娜丽莎之约》中,有一句话是“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引导学生用“/”对标点符号之间较长的语句进行断句,此句的正确断句应为:“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当学生按照正确的断句读完后,不仅朗读更加流畅,句意也更容易理解。
  三、注重段落练习——读懂
  文章(诗歌等特殊文体除外)都由标点符号和段落构成,不同的段落有着不同的意思,不同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课文内容确定朗读的基调。以课文《半截蜡烛》为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对话,含有大量语言。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每个学生先读通自己人物的语言内容,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性格以及自己所要读的语句有一个了解。然后让学生正式开始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只需要拿着书本站在原地朗读就可以,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要求未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仔细倾听,而朗读的学生除了要求能够读准字音、懂得正确的断句以外,更应该饱含深情地读出自己角色的每一句、每一段话。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去评价扮演者的朗读水平,包括是否出现读音错误或断句错误,以及学生在不同段落上所倾注的感情是否正确、真实。
  四、注重篇章练习——读好
  读好了段落以及关键语句,读好整篇文章也就不难了。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将朗读课文所需的总体基调确定下来,保证学生在朗读全文的过程中正确掌握语速和语调的变化,并能够根据情况调整语速语调。比如,在读到着急、危险的情况时,一般要用快速和急促的语调;当读到表达兴奋或炫耀的句子时,应将音调尽量提高一些;当读到悲伤语气的句子时,应用沉痛的语调朗读,速度放慢,音调放低。例如《怀念母亲》一课,利用这一课锻炼学生通读全文的能力是非常合适的。这是一篇充满感情的文章,在文章的不同地方具有不同的情感,比如“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这句话,朗读时应突出欢快和期待的感情,语调稍快,并且跳跃一些。但后面“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这句话,情绪完全发生了变化,欢快和活泼的语气没有了,在朗读到此时,要用一种平缓、低沉的音调朗读。但此处也不宜用特别悲痛和惋惜的语气,因为作者的母亲毕竟去世有一段时间了,怀念才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悲痛只是少部分情感,作者只是触景生情而产生想哭的心情。结合不同的语境,语气要有所不同,但最关键的,还是要结合上下文及整篇文章的总体情感理解并朗读。
  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导学生如何提高朗读技巧和朗读水平的同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也就变得更深刻,因此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其他文献
访问者:姜红伟  受访人:徐建宏  问: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答:当然是这样的。  那是一个理想主义激情四溢的非功利主义年代。一批满怀社会理想的热血青年来到了校园,睁开眼睛,便看到了充斥周身的各种新思潮,新观念。那时候,文学热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而诗歌作为文学类别中最具号角特征的形式,无疑就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最热点。诞生于全国各所高校的校园诗人们,
深读课文的一个点是一种追求,是需要花时间、下力气、动脑筋的事。  深读课文的一个点:或读出一处极深的地方,或读出一处极美的地方,或读出一处极有韵味的地方,或读出一处表达技法非常精巧的地方……  深读课文一个点,这个“点”,可以是文章的一个段落,一个部分;可以是文中的某个细节,或是某种构思技巧;也可以是语言欣赏,或者是人物分析,如此等等。  深读课文一个点,就是读出课文的深度,读出自己的创见。  深
对于某些事,因为在乎,所以去关注;对于朋友,因为在乎,所以去关心;对于家人,因为在乎,所以总会放在心中……  时间悄悄逝去,身旁的人总是在叹息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当然,我也不例外。想起以前在小学时拿着语文书不停地朗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总是在嬉笑中无意地想起“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也许是因为小学时代的过于空闲,才会想着时间要快点过去,我要快快长大!可是现在,我不得不痛惜小时候过于幼
议论文展开议论的方法有很多,但其中有一种方法既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又能使议论气韵酣畅,有如重浪排阔,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印象,从而增强议论的说服力。这种展开的方法就是横向展开议论。它的特点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平行展开、互不交叉。我们作文中如能灵活使用这种方法,会使论证全面、有条有理。如果是考场作文,则能迅
我对小王说:“中国禅宗三祖僧璨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用在我们这件事上,就是:读研究生没有什么难的,就怕挑三拣四。无论这个还是那个实验点子,得赶快做起来!”  有些硕士生读本科时没有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做科研上手慢。他们缺乏“角色认知”,不清楚读研究生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们受周围浮躁的氛围影响大,往往被社团活动、实习、出国吸引而耽误了学业。并且,师生彼此的性格脾气和做事方法也
她们,犹如两颗一样的种子,只是被鸟儿偶尔衔到了不同的地方。于是,一棵长成了橘,一棵变成了枳,竟有了完全不同的结局……比较莫泊桑的《项链》和契诃夫的《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对里面两位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与安娜的命运,不能不发出深重的叹息。  玛蒂尔德的故事,人所熟知,无庸赘述。安娜又有着怎样奇异的故事呢?什么叫“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吧:刚满18岁的漂亮姑娘安娜,母亲
第十四章蝙蝠行动  为了避嫌,艾迪马上打开房门,主动请卫士们进入自己的房间,里里外外搜索了一遍。然而,屋子里除了衣帽间、厨柜外,卧室和客厅整洁畅亮,看不出能够收藏什么电讯设施之类的东东,卫士们自然是一无所获。  吃过早餐,艾迪早早到了防务部。防务长安列·格里多特迎出门来,一把抓住艾迪的手,皮笑肉不笑地说:“艾迪,昨天晚上辛苦你了。”  “没啥,虚惊一场,我带着卫队在军营里里外外全搜了个遍,没有发现
议论文教学不易出彩,何况是让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的驳论文;鲁迅的文章学生本来就畏惧三分,更何况还是一篇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事评论。当这几种情况同时“聚焦”到《中国人丧失自信力了吗》这一课的公开教学,对执教老师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我县青年教师陈来胜在安徽省初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中,执教的正是鲁迅的这一篇。课堂上,陈老师举重若轻,紧紧抓住文体、文本、文字,巧妙“稀释”文章的“高浓度”,让学生体会了鲁迅先生的
“循环日记”,按字面意义可以简单理解为“学生循环写日记”,其具体含义是指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一个学习小组内,学生轮流负责写日记。这种循环日记写作形式不仅使小组成员间相互理解,还能相互督促学习。中年级学生的写作课上或多或少存在着训练不足问题,课上训练时间有限,课下又不能保障一定的写作量,因此采用循环写作模式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分配小组,促进学生交流   实施循环日记的
芹菜:自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以来,对于读书便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一个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另外一个是:百无一用是书生。不同的人对读书有不同的看法,关于“读书是否是唯一的出路”的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但是迄今为止,都没有完美的答案。今天,桂林清风实验学校初09-5班与初09-6班的两队精英将就此进行一场激烈的论战,精彩在即,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好,辩论赛现在开始!    辩题:读书是唯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