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骑马访问50个小镇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镇,是中国社会的微缩景观,我想骑马访问50个小镇。
  麻雀虽小,心、肝、脾、肺、肾俱全,访问50个小镇,就是探访50个筋脉内脏。50个小镇,50种神态,朝向不同,风格各异。路上遇到的,都是不同的人。
  余秋雨是坐在船上访问那些江南小镇的:“两岸的屋舍越来越密,河道越来越窄,從头顶掠过去的桥越来越短,这就意味着一座小镇的来临。”
  一座小镇的风景很美,他在《吴江船》里回忆,“由松陵镇向西南,在泥泞小路上走七八里,便看见了太湖。”
  骑马是一种古老的出行方式。骑在马上,可以看坐在船上见不到的风景:市井与人。
  沈从文的茶峒小镇,“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就这么一个边城,简单到不能再简单。
  现代生活节奏变快,我又不想呼吸汽车尾气,所以想骑马访问50个小镇。一匹马在古镇行走,是孤独的,找不到同类,只能在石板路上缓缓独行,倒是与古镇的情调氛围相宜相配。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个逗号,就像一列滑行的蒸汽火车,过了一块狭长的过渡缓冲地带,微微顿一下,渐渐地慢了下来。
  小镇兼有市民特质和农人习性。一次,在小镇上喝酒。有个人微醉后.拉着我,勾肩搭背。他对我说,兄弟,以后到镇上来,记得给哥哥打电话,不论啥时,哪怕是夜里,哥哥也会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到你身边。尽说些兄弟激赏、朋友义气的江湖话。
  就这样,端坐在小镇的餐厅,像回到宋代的酒楼,扭头看时,窗子是一面镜子,将小镇的风景映在里面加框包装,就像一段文字草就后的意蕴升华,又像一幅画稿的画龙点睛,提取一派红肥绿瘦。
  农耕时光向工商年代的过渡地带,一匹马再也曳不起红尘,小镇散发着平凡、朴实、世俗的混合乡土气息。
  现在的房地产项目,常以“巴黎小镇”、“东方小镇”的名义出现,镇子缺少了鸡飞狗跳、不着修饰的原气。
  小镇往往是一个故事的开端,有很强的聚集功能。到了晚上,曲终人散,又是这个故事的收尾。
  童年时,我到过一个小镇,记住了那里的松糕。一个小镇,有一种食物,让路过的人一辈子记住,这就足够了。镇上还有一个码头,随着船的走远,小镇渐渐模糊了。
  骑马访问50个小镇,要平心静气,神态专注。
  镇子的名字并不重要,它可以是鲁迅母亲的鲁镇、茅盾的乌镇、丰子恺的石门湾……更多的小镇其实并不知名,和它偶遇,然后离开了,多少年后还会想起。
  小镇有它存在下去的理由,它或许是某片乡土的中心。有一年,我到过川北拱星小镇采访,因其地处县城之北,由论语“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而得名。
  有时候,我会无意中访问某个小镇。前年,儿子去外地上学,大学坐落在一座小镇的山上。几个愣头愣脑的新生,到镇上去买生活用品。一条街上,绿岛中间,几棵随风摇曳的丝瓜、芝麻、向日葵,旺势生长。路上几乎没有几个行人,一对学兄学妹,勾着小手在镇上散步。几只农村常见的大黄狗,摇着尾巴,在学生中间绕来绕去。镇上没有咖啡馆,也没有肯德基。散落着“八姐饭店”、“牛二小炒”、“兰州拉面”等十多家小饭馆、排档;一溜烟摆着水果摊,只提供学校餐厅之外的候补美味和补充维生素。
  我访问那些小镇时,会顺便去拜访一两座村庄,就像远方的游子,归来探望父母,拜访一两个亲戚。
  50个小镇,如果一个人从6岁开始,一年拜访一个,要拜访到56岁,这个人像秋天的丝瓜,已经开始衰老。50年,他所拜访的村庄,不多,也不少。
  前些时候,乡下亲戚来城里走动。我一见面就问,镇子还是原来的样子吗?小镇上还有芦苇吗?我想再骑马访问那个小镇。
其他文献
摘 要:一节成功的课,不是单单几个教学环节的拼凑,每个环节都有它们独特的作用。课堂结尾在这节课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探讨如何运用各种课堂的结尾方式,缔造成功的课堂,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这一节课锦上添花。  关键词:结尾方式;效果;自信;成功  成功人士,不论是做一件大事,还是一件小事,都能做到有始有终。始,也就是开头;终,也就是结尾。开头固然重要,但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