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地区出现突发公共事件的概率非常高,这会对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和生命造成威胁。基于此,本文从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并根据该特征给出了加强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措施,民族地区的政府部门需要提高对应急管理的认识,加强法制建设和网络建设,还可以创建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以此来保障民族地区群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民族地区 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管理
一、引言
应急管理就是指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为了将突发事件的损害降到最低,对突发事件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进行分析,充分利用社会多方的资源,对突发事件采取一定的预警、控制以及处理措施。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出现的突发公共事件越来越多,但是,政府对于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对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二、突发公共事件概述
我国政府颁布的文件中指出,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会对群众、财产造成损失,会破坏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和谐,危害到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有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的突发公共事件,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影响的范围以及可控性都不同,政府部门采取的应急管理措施也不同。因此,要想做好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就要明确突发公共事件的形式。
《国家应急预案》中指出,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其一,自然灾害类,主要是指地震灾害、森林或者草原火灾、水旱灾害以及气象灾害等;其二,事故灾难类,主要是指交通运输事故、企业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以及公共设施事故等;其三,公共卫生类,主要是指食品安全事故、传染病疫情以及动物疫情等;其四,社会安全类,主要是指群体性事件、涉外突发事件以及恐怖袭击事件等。另外,按照发生原因进行分类,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第一,自然因素导致的天灾,比如地震或者洪水等;第二,人为因素导致的社会冲突,比如恐怖袭击或者群体性事件等;第三,自然灾害导致的认为事件,比如飞机失事或者火车相撞事故等。
三、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
1.隐蔽性。我国民族地区居住着很多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的语言都不相同,使用的文字高达上百种,而我国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中,只有极少数才会懂得这些语言和文字,这对政府管辖民族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语言障碍是政府不能融入到民族地区的群众之中,也就不能及时了解民族地区存在的危机。同时,民族地区复杂的生活环境、宽广的地域范围,以及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都加大了民族地区群众和政府人员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隐蔽性。
2.复杂性。随着我国边境地区的不断开放,边境群众和境外居民的交流渐渐增多,尤其是宗教交流,在我国边境地区,宗教认同问题、民族认同问题以及国家认同问题非常严重,这对边境民族地区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且少数民族对于自身的宗教信仰非常重视,一旦不同民族之间或者群众和政府人员之间发生了宗教冲突,很容易引发多种矛盾的集合,提高了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复杂性,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很可能会出现民族危机。
3.国际性。我国民族地区占据着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而且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处于我国边疆,边疆特殊的地理環境以及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提高了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国际性。其他国家不断利用宗教渗透到我国民族地区中,比如,达赖集团对我国西藏地区的渗透、伊朗以及沙特阿拉伯等国对我国穆斯林聚集地区的渗透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法分子的渗透途径越来越多,渗透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为我国的民族团结稳定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加强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措施
1.提高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就目前我国民族地区的应急管理工作状况来说,工作的重点是预防或者应对自然灾害事件,但是通过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目前民族地区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社会安全类,这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破坏性以及隐蔽性都更强,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比如,由民族宗教因素、失业问题以及贫困问题等导致的突发公共事件。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社会文化非常多样,宗教成分也比较复杂,所以应急工作具有比较高的要求,一旦应急工作没有将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妥当,不仅会影响到我国政府的形象,还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因此,在这种发展形势下,我国政府以及民族地区的居民需要提高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处理好民族地区的突发公共事件。
2.加强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对民族地区的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不仅可以维护民族地区群众的基本权益,还会促进公平、安全以及法制社会的发展。有些民族地区同时居住着很多个民族,各个民族之间很容易发生纠纷,国家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规范来解决这些民族纠纷,避免民族之间出现摩擦,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人们的法律意识也渐渐加强,但是,在我国西北部偏远的民族地区,这些地区的群众在语言、风俗习惯遗迹社会文化等方面,和我国中东部地区有很多的不同,而且,该地区的群众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人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单薄。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会忽略掉法律的约束,在进行个人行为或者问题的思考等方面,容易受到别人的蛊惑。
3.加强应急管理的网络建设。我国的政府部门在进行行政管理时采用的制度是层级制,在该制度下,相关信息时纵向沿着层级传递的,对于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的传递也是如此。当民族地区出现突发公共事件之后,有关部门需要向当地的政府部门报告相关的状况,然后当地的政府部门会向上一级报告,指导信息传递给中央政府;中央政府的指令以及决策会按照相反的方向传递。这种制度的实施很有可能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信息传递的迟缓或者失真,从而导致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出现问题。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管理的网络建设,基于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有效性和实时性,将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准确且及时地传达给上级部门,确保上级部门的正确决策。
4.创建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我国政府部门可以在民族地区开设一个专门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机构,避免各层级的审批事件过长,错过处理事件的最佳时机。因此,民族地区的政府部门可以从实际的状况入手,选拨应急管理方面比较优秀的人才组成专门的应急管理队伍,从而组成应急管理机构,就行政组织而言,该机构要独立于其他部门,由政府领导直接管辖。一旦出现了突发公共事件,该机构具备独立的应对权利,可以要求其他部门进行配合。另外,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急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定期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应对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分析可得,通过对对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探讨可知,我国政府部门要加强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各个民族的团结,保障社会的稳定,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希望本文可以为相关人员进行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关于高海拔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2,03:128-132.
[2]张鑫,辛田.关于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应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09:206-208.
[3]何颖.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宗教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0,06:173-177.
作者简介:乌伊罕,女。籍贯:内蒙古赤峰市。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现有职称:中级。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
关键词:民族地区 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管理
一、引言
应急管理就是指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为了将突发事件的损害降到最低,对突发事件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进行分析,充分利用社会多方的资源,对突发事件采取一定的预警、控制以及处理措施。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出现的突发公共事件越来越多,但是,政府对于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对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二、突发公共事件概述
我国政府颁布的文件中指出,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会对群众、财产造成损失,会破坏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和谐,危害到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有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的突发公共事件,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影响的范围以及可控性都不同,政府部门采取的应急管理措施也不同。因此,要想做好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就要明确突发公共事件的形式。
《国家应急预案》中指出,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其一,自然灾害类,主要是指地震灾害、森林或者草原火灾、水旱灾害以及气象灾害等;其二,事故灾难类,主要是指交通运输事故、企业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以及公共设施事故等;其三,公共卫生类,主要是指食品安全事故、传染病疫情以及动物疫情等;其四,社会安全类,主要是指群体性事件、涉外突发事件以及恐怖袭击事件等。另外,按照发生原因进行分类,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第一,自然因素导致的天灾,比如地震或者洪水等;第二,人为因素导致的社会冲突,比如恐怖袭击或者群体性事件等;第三,自然灾害导致的认为事件,比如飞机失事或者火车相撞事故等。
三、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
1.隐蔽性。我国民族地区居住着很多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的语言都不相同,使用的文字高达上百种,而我国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中,只有极少数才会懂得这些语言和文字,这对政府管辖民族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语言障碍是政府不能融入到民族地区的群众之中,也就不能及时了解民族地区存在的危机。同时,民族地区复杂的生活环境、宽广的地域范围,以及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都加大了民族地区群众和政府人员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隐蔽性。
2.复杂性。随着我国边境地区的不断开放,边境群众和境外居民的交流渐渐增多,尤其是宗教交流,在我国边境地区,宗教认同问题、民族认同问题以及国家认同问题非常严重,这对边境民族地区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且少数民族对于自身的宗教信仰非常重视,一旦不同民族之间或者群众和政府人员之间发生了宗教冲突,很容易引发多种矛盾的集合,提高了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复杂性,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很可能会出现民族危机。
3.国际性。我国民族地区占据着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而且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处于我国边疆,边疆特殊的地理環境以及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提高了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国际性。其他国家不断利用宗教渗透到我国民族地区中,比如,达赖集团对我国西藏地区的渗透、伊朗以及沙特阿拉伯等国对我国穆斯林聚集地区的渗透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法分子的渗透途径越来越多,渗透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为我国的民族团结稳定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加强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措施
1.提高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就目前我国民族地区的应急管理工作状况来说,工作的重点是预防或者应对自然灾害事件,但是通过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目前民族地区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是社会安全类,这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破坏性以及隐蔽性都更强,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比如,由民族宗教因素、失业问题以及贫困问题等导致的突发公共事件。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社会文化非常多样,宗教成分也比较复杂,所以应急工作具有比较高的要求,一旦应急工作没有将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妥当,不仅会影响到我国政府的形象,还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因此,在这种发展形势下,我国政府以及民族地区的居民需要提高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处理好民族地区的突发公共事件。
2.加强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对民族地区的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不仅可以维护民族地区群众的基本权益,还会促进公平、安全以及法制社会的发展。有些民族地区同时居住着很多个民族,各个民族之间很容易发生纠纷,国家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规范来解决这些民族纠纷,避免民族之间出现摩擦,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人们的法律意识也渐渐加强,但是,在我国西北部偏远的民族地区,这些地区的群众在语言、风俗习惯遗迹社会文化等方面,和我国中东部地区有很多的不同,而且,该地区的群众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人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单薄。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会忽略掉法律的约束,在进行个人行为或者问题的思考等方面,容易受到别人的蛊惑。
3.加强应急管理的网络建设。我国的政府部门在进行行政管理时采用的制度是层级制,在该制度下,相关信息时纵向沿着层级传递的,对于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的传递也是如此。当民族地区出现突发公共事件之后,有关部门需要向当地的政府部门报告相关的状况,然后当地的政府部门会向上一级报告,指导信息传递给中央政府;中央政府的指令以及决策会按照相反的方向传递。这种制度的实施很有可能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信息传递的迟缓或者失真,从而导致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出现问题。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管理的网络建设,基于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有效性和实时性,将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准确且及时地传达给上级部门,确保上级部门的正确决策。
4.创建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我国政府部门可以在民族地区开设一个专门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机构,避免各层级的审批事件过长,错过处理事件的最佳时机。因此,民族地区的政府部门可以从实际的状况入手,选拨应急管理方面比较优秀的人才组成专门的应急管理队伍,从而组成应急管理机构,就行政组织而言,该机构要独立于其他部门,由政府领导直接管辖。一旦出现了突发公共事件,该机构具备独立的应对权利,可以要求其他部门进行配合。另外,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急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定期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应对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分析可得,通过对对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探讨可知,我国政府部门要加强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各个民族的团结,保障社会的稳定,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希望本文可以为相关人员进行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关于高海拔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2,03:128-132.
[2]张鑫,辛田.关于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应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09:206-208.
[3]何颖.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宗教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0,06:173-177.
作者简介:乌伊罕,女。籍贯:内蒙古赤峰市。学历: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现有职称:中级。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公共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