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有图有文字,最适宜幼儿阅读。好的绘本没有一个字,却可以紧紧抓住幼儿的心。绘本契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图画故事认识世界,习得言语和思维方式。在开展绘本阅读时,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爱好,创新阅读绘本的方式,让幼儿学会思考、质疑,理解绘本的内涵,逐渐养成良好的閱读习惯。
教师要积极开展绘本阅读活动,让幼儿在图文赏析中思考、想象,激发他们对书籍的阅读兴趣。绘本以图画、文字的形式来讲述故事,让幼儿以观察、思考、想象为媒,丰盈故事的内容。教师要借助于图画、简单的文字来呈现阅读情境,让幼儿获得美的熏陶。一方面,教师要做好绘本导读。精彩的导读能够抓住幼儿的阅读兴趣,激起幼儿的阅读动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导读,以声情并茂的语言,以活灵活现的肢体动作,表达绘本的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注意力、好奇心。拟人化的语言、形象化的表演以及绘本故事的多样化呈现,这种启发与导读方式,为绘本阅读的展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如《牙齿旅行记》绘本阅读中,教师可以借助人体器官示意图,请孩子们想一想每天吃的食物都需要经历怎样的消化过程,让幼儿跟随“牙齿”一起去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此外,教师还可通过绘本的标题激活幼儿的阅读愿望。标题是绘本的题目,往往是对绘本内容的总体概括。教师要关注标题导读,从题目上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如在《小壁虎借尾巴》绘本阅读中,教师可以从题目入手,提出“孩子们,你们见过小壁虎吗?”“小壁虎的尾巴有何特点?”“如果小壁虎的尾巴断了,那该怎么办?”等开放式问题。以阅读标题为抓手,从标题中引出问题,借助问题,让幼儿猜测、思考绘本故事的内容,然后请孩子们打开《小壁虎借尾巴》这本书,从中寻找答案。这种导读方式可以使幼儿的阅读积极性高涨。
教师要渗透绘本阅读方法,引领幼儿正确阅读绘本。首先,教师要让幼儿“悦读”绘本,体会到绘本阅读的快乐。如在读《长颈鹿和鳄鱼》时,教师可以结合绘本彩图,让幼儿观察这些图画,分辨一下都有哪些动物。再指导幼儿阅读画面,让他们慢慢认识绘本、读懂绘本。幼儿从绘本中获得了乐趣,自然就会爱上绘本阅读;其次,教师要激发幼儿的阅读热情,鼓励幼儿自主体会阅读的滋味,投放不同类型的绘本,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给予幼儿自主的阅读空间,如餐前10分钟、入园后15分钟、放学前20分钟等时间段。教师要创设同伴共读环境,让幼儿在阅读绘本时可以与同伴展开交流,相互讲解绘本的内容,交流分享绘本故事、图画,让幼儿在同伴阅读碰撞中获得有益交流。最后,教师要开展多样化的绘本阅读活动。在幼儿绘本阅读指导中,教师只有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持续地鼓励幼儿愉快阅读,才能让幼儿在阅读中分享乐趣,增长阅读经验。
如教师可以每周开展绘本特色活动,让幼儿将自己所读的绘本讲给大家听;发动幼儿将自己喜爱的绘本带入课堂,开展绘本漂流活动,共享绘本阅读资源;教师也可以开展亲子阅读,鼓励爸爸妈妈参与到亲子阅读中,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家园合作共育,依托家长会,让爸爸妈妈为孩子选择适宜的绘本,与孩子一同读绘本,交流绘本阅读经验;另外,在绘本分享阅读中,教师还可以开展猜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幼儿就绘本人物展开对话交流,锻炼语言与表达能力。
幼儿绘本阅读不能停留于看图、说故事,还要让幼儿从绘本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幼儿的阅读思维能力。教师要从图文入手,通过设置问题及思维逻辑,引领幼儿学会观察、主动思考;结合绘本内容,设置一些提示性问题,挖掘绘本图画中的某些要点,让幼儿对比不同图画,找出关联点。如在读《我妈妈》绘本时,教师要引入分段式策略,让幼儿从绘本中梳理主要内容。如妈妈是一位“厨师”、妈妈是一位“画家”、妈妈是一位“大力水手”、妈妈是一位“园丁”等,再让幼儿思考,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角色,并就此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幼儿年龄、兴趣、特点,选择合适的绘本内容。对不同的绘本,引入不同的阅读指导方法,鼓励幼儿每天读绘本,从绘本中挖掘趣味故事,增强自主阅读意识,加深对绘本的理解,让绘本阅读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智特点,激发他们对绘本的兴趣,体会绘本阅读的快乐,深化对绘本的理解,让幼儿爱上绘本,爱上阅读。
趣味导读,激发绘本阅读兴趣
教师要积极开展绘本阅读活动,让幼儿在图文赏析中思考、想象,激发他们对书籍的阅读兴趣。绘本以图画、文字的形式来讲述故事,让幼儿以观察、思考、想象为媒,丰盈故事的内容。教师要借助于图画、简单的文字来呈现阅读情境,让幼儿获得美的熏陶。一方面,教师要做好绘本导读。精彩的导读能够抓住幼儿的阅读兴趣,激起幼儿的阅读动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导读,以声情并茂的语言,以活灵活现的肢体动作,表达绘本的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注意力、好奇心。拟人化的语言、形象化的表演以及绘本故事的多样化呈现,这种启发与导读方式,为绘本阅读的展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如《牙齿旅行记》绘本阅读中,教师可以借助人体器官示意图,请孩子们想一想每天吃的食物都需要经历怎样的消化过程,让幼儿跟随“牙齿”一起去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此外,教师还可通过绘本的标题激活幼儿的阅读愿望。标题是绘本的题目,往往是对绘本内容的总体概括。教师要关注标题导读,从题目上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如在《小壁虎借尾巴》绘本阅读中,教师可以从题目入手,提出“孩子们,你们见过小壁虎吗?”“小壁虎的尾巴有何特点?”“如果小壁虎的尾巴断了,那该怎么办?”等开放式问题。以阅读标题为抓手,从标题中引出问题,借助问题,让幼儿猜测、思考绘本故事的内容,然后请孩子们打开《小壁虎借尾巴》这本书,从中寻找答案。这种导读方式可以使幼儿的阅读积极性高涨。
方法指导,体会绘本阅读快乐
教师要渗透绘本阅读方法,引领幼儿正确阅读绘本。首先,教师要让幼儿“悦读”绘本,体会到绘本阅读的快乐。如在读《长颈鹿和鳄鱼》时,教师可以结合绘本彩图,让幼儿观察这些图画,分辨一下都有哪些动物。再指导幼儿阅读画面,让他们慢慢认识绘本、读懂绘本。幼儿从绘本中获得了乐趣,自然就会爱上绘本阅读;其次,教师要激发幼儿的阅读热情,鼓励幼儿自主体会阅读的滋味,投放不同类型的绘本,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给予幼儿自主的阅读空间,如餐前10分钟、入园后15分钟、放学前20分钟等时间段。教师要创设同伴共读环境,让幼儿在阅读绘本时可以与同伴展开交流,相互讲解绘本的内容,交流分享绘本故事、图画,让幼儿在同伴阅读碰撞中获得有益交流。最后,教师要开展多样化的绘本阅读活动。在幼儿绘本阅读指导中,教师只有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持续地鼓励幼儿愉快阅读,才能让幼儿在阅读中分享乐趣,增长阅读经验。
如教师可以每周开展绘本特色活动,让幼儿将自己所读的绘本讲给大家听;发动幼儿将自己喜爱的绘本带入课堂,开展绘本漂流活动,共享绘本阅读资源;教师也可以开展亲子阅读,鼓励爸爸妈妈参与到亲子阅读中,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家园合作共育,依托家长会,让爸爸妈妈为孩子选择适宜的绘本,与孩子一同读绘本,交流绘本阅读经验;另外,在绘本分享阅读中,教师还可以开展猜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幼儿就绘本人物展开对话交流,锻炼语言与表达能力。
开拓思维,深化绘本阅读理解
幼儿绘本阅读不能停留于看图、说故事,还要让幼儿从绘本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幼儿的阅读思维能力。教师要从图文入手,通过设置问题及思维逻辑,引领幼儿学会观察、主动思考;结合绘本内容,设置一些提示性问题,挖掘绘本图画中的某些要点,让幼儿对比不同图画,找出关联点。如在读《我妈妈》绘本时,教师要引入分段式策略,让幼儿从绘本中梳理主要内容。如妈妈是一位“厨师”、妈妈是一位“画家”、妈妈是一位“大力水手”、妈妈是一位“园丁”等,再让幼儿思考,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角色,并就此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幼儿年龄、兴趣、特点,选择合适的绘本内容。对不同的绘本,引入不同的阅读指导方法,鼓励幼儿每天读绘本,从绘本中挖掘趣味故事,增强自主阅读意识,加深对绘本的理解,让绘本阅读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智特点,激发他们对绘本的兴趣,体会绘本阅读的快乐,深化对绘本的理解,让幼儿爱上绘本,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