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隆堤与宋元以来岭南的水利建设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astud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元以来,由于中原战乱,大量移民南下岭南,部分经南雄珠玑巷南迁东莞。移民的遷入,不仅为东莞发展增加了劳动力,而且也带来了中原和江南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开垦荒芜、筑堤修桥、传播文化和培育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宋元东莞的开发和明清东莞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此时,由于农业人口的增加,对耕种用地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各种避水患、围田造地的水利设施得到兴建。特别是东莞东江大堤的兴修,使农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东莞经济空前发展,逐渐成为广东经济中心之一。
  东江下游福隆堤的修建
  东江是东莞境内最主要的河流,它从东莞东北部桥头镇入境,经企石、石排,至石龙分北干流与南支流,流经茶山、石碣、东城、万江、高±步、中堂,在麻涌汇入珠江狮子洋。流域内的水系支流众多,在东莞境内汇聚,加之东江流域的上中游地区多为山地,水流量大,速度较快,中游又没有湖泊调蓄缓冲,很容易下泄至下游,造成洪水泛滥。这种水文特点曾使东江多次决堤,给东江流域的居民生产生活及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和伤害。为了保护农田和人们的生命安全,从北宋东莞县令李岩创筑东江堤以来,东莞人民不断加固、修筑诸多堤坝。
  福隆堤为古代东江大堤的主要部分,也被称作东江堤。据《东莞县志》载,福隆堤始筑于北宋元祜二年(1087年)(嘉庆《东莞县志》卷二十一《建置六·堤渠·东江堤》)。东江在今东莞市桥头镇东端、惠州市潼湖镇以西出山口后,河水泛滥,经常威胁下游的农田和居地,加上出山口一带的潼湖(又称同湖、铜湖)潴积的东江水暴涨而漫溢,淹没西岸的田舍,与潼湖相接的石马河也会泛滥,故由县令李岩领导,组织官民集资兴建了东江堤。当时所建东江堤,所经地点为京山、牛渡海、西湖、福隆、水南、石贝、司马头等处,其东南端起自司马头(今司马村一带),西端终于京山(今茶山镇西北隅)一带,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之间利用了大致走向的山冈,截断了六处河汉。(广东省东莞市水利局编:《东莞水利志》,1990年)其长度“延袤万余丈,护田九千八百余顷”(嘉庆《东莞县志》卷二十一《建置六·堤渠·东江堤》)。据南宋钱益《增筑东江堤记》载,南宋淳祜元年(1241年),县令赵善郧修旧堤一万五千九百九十丈,筑新堤一百八十五丈,赵氏所主持修缮的旧堤即是李岩所兴建者。
  李岩所建东江堤以福隆堤为主,按照东江出山口后的地形,在东段的司马头一带,因为多连绵迤逦的山冈(大凤岭、高岭、长岭、铜鼓岭、担岭、麒麟岭、金山岭等)可以利用,故仅以人工建筑的堤坝连贯山冈以御东江水,加上地处上游地势较高,江水不易泛滥、改道。下流的西湖、牛渡海、京山一带亦有燕岭起屏障作用,工程与上游相似。唯有中段的福隆堤几乎全凭人工建造大堤来阻隔江水。从历代《东莞县志》记载看,作为东江堤的最主要部分,福隆堤是溃决次数最多,也是最受重视的堤段。当时东江堤内所护卫的有93个村庄,是东莞主要农业区所在。据张二果《东莞县志》所载,李岩所筑福隆堤的西端在峡口的许公岩,也是利用了东江南岸的山岩来做大堤的凭依。
  文献所记福隆堤(东江堤)有多个别名:
  提刑堤,元祜二年李岩兴建东江堤后六十余载,堤颓坏,由县令姚孝资主持重修,被称作“提刑堤”,因姚后来曾任广东提刑官。
  羊蹄壆,陈伯陶考“羊蹄”与“杨陧”音同,即是元朝杨大举因维修福隆堤,被称作“杨公堤”,而“羊蹄”即“杨陧”的异写。
  福隆星,清卢圣存《重修福隆堤碑记》:“邑治之东,有堤日东江,上自司马头、福隆始,俗遂呼为福隆星。延袤万五千丈有奇,环绕于龙潭峡之旁,以御东江之水,而卫九十三乡之田庐邱墓者,惟堤是赖。”福隆壆,即福隆堤。
  福隆堤的历代维护及保存现状
  东江堤自李岩创修后,历南宋、元、明、清诸朝,曾发生多次溃决并相应有多次修缮、重建。元至正二年(1342年),堤溃决35处,农田及民舍皆被淹没。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江水暴涨,冲毁堤坝,知县孙学古主持修补,但不久再次颓溃。有时甚至连续两年决堤,如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五月,东江堤溃决,田园被淹没,农舍皆被冲毁,知县周昌晋主持实施修复。次年,东江堤再次溃决,淹没如前,冬间修复。宋、元、明、清时期,前后所见因决口而修复的记录有二十余次(嘉庆《东莞县志》卷二十一《建置六·堤渠·东江堤》),受灾时间多在春夏季,秋冬水量变小时进行修补。最近的一次是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春季,东江遭受百余年一遇大水,堤溃决,田庐尽没,百姓大多无居处,巡抚吴大澄赈灾,知县刘秉奎等组织募捐重修东江堤,秋天堵塞缺口,将堤加高加厚,第二年竣工。
  东江堤之古堤部分,据查勘现存有4000余米,其中福隆堤是主要部分,现存部分位于石排镇东南部的福隆村、杨屋村一带。古堤遗迹的分布,自公园南路至太和圩下街再到福隆村上圩街,并延伸到福隆村屋吓村的东面,大致上呈东西走向,长度在3.5千米左右(图一)。该地段内地形皆为平地,无山冈可供堤坝建筑上的凭借。现存京山段从铁路桥至石龙南三桥约1千米,堤面宽约6米,高约4米(图二、图三)。石排境内残存的古堤从公园南路到太和圩下街到福隆村上圩街延伸到福隆村屋吓村小组一段,其中大部分堤面上铺水泥或沥青,坝基外砌筑石驳岸,古堤变成马路,仅余3千米土堤保持原有状态,整个古河堤高出平地约3米,顶部宽约6米,两边多为塘泊。
  福隆堤的地理形势
  除了大堤本身受到保护外,东江堤周边所依存的天然丘陵也同样被纳入整个水利体系内,防止被破坏。东江南岸的丘陵与东江近乎平行,是东江的天然大堤,该地带盛产红砂岩,而红砂岩在明清时期是东莞地区重要的建筑耗材,万历及康熙年间修《东莞县志》对此均有记载,列明禁止开采石料事宜,防止威胁大堤安全。明汪运光《禁凿石议》:“粤省灵秀,全注于广之南溟,所恃狮石、虎门、南冈头诸山,屹然横峙,以峻外防而留旺气,所谓水口之重关、海门之金锁非乎?乃有嗜利奸徒,冒势招群,凿山采石以贾利,为得计而不虞山灵之震动,地脉之伤残。”彭人杰《禁采石碑文》:“县东鼓镇峡以内九十三乡,正当东江洪水之冲,由宋以来特筑福隆、羊蹄诸壆,以为防冲。而峡口一带石山乃各乡之门户,关万民之命脉,庐墓、田禾周围环绕,所系匪轻。自唐迄今,从无开采,惟逆藩强开旬日,各乡百姓疾疠横亡,哀恳遂止。”
  采石场所在的位置在东江堤沿线,为东江堤坝的天然屏障,对红砂岩的开采,相当于损毁东江天然堤岸,直接威胁到东江沿岸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故红砂岩受到政府保护,禁止开采。东江南岸丘陵东起东莞市石排镇横山村下宝潭自然村,西至茶山镇京山村,长约8千米,宽约0.3~0.5千米,海拔20~40米,岩石为第三纪棕红色细砂质粉砂岩。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的燕岭古采石场遗迹(图四、图五),位于石排镇田边村与燕窝村交界处,地处东江南岸丘陵中段,大体呈东西走向,整体为西南高,东北低,为宋、元、明、清时期的红砂岩石采石场遗址(谌小灵:《广东东莞燕岭古采石场及采石技术》,《文物》2012年第8期)。绵延近1.5千米的燕岭山体上均有人工开采痕迹,现存采石痕迹较集中的有两处,一处是十八房间采石场,面积6万多平方米,另外一处摩崖采石场,规模稍小。目前,采石场内有大量积水,周围路面有废旧回填现象,路面有陶瓷碎片。采石场部分石壁上还残留有雕刻的数字,可能是当年工人记工计数用(图六、图七)。
  福隆堤上还有一些附属祭祠建筑,如真武庙。清彭人杰修《东莞县志》记:“福隆陧上真武庙西廊,有石柱高九尺许,名桂花柱。”清代福隆堤上尚建有真武庙,真武为北帝,北帝主水,当是与东江之祭祀有关。该庙现已无存。
  结语
  以福隆堤为代表的东江古堤作为岭南地区现存最长的一段古堤,不仅分布在东江沿岸,还延伸到水乡的河涌水道。外围修外堤,内围修内堤,多重防线构筑起东江流域一道防洪长城。福隆堤经历过多次溃决和整修,这些堤坝大多改变了原有的风貌,并远离现在的东江大堤,但是这些堤坝在历史上对东莞古代农业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使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安居乐业,是岭南地区开发的重要实物见证。
其他文献
摘 要:沿着埃米莉·迪金森极具个人色彩的人生经历,简要分析了她三首短小却意义深远的诗歌。指出长年沉浸在孤独、沉思中的诗人,所写诗句不仅清新、优美,那些有血、有肉、有灵的篇章更凝结着诗人的心血,也折射出她一生的智慧和情感。诗人坚持用自己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标准创作的诗歌必将会深深影响和启迪着读者的心智。  关键词:埃米莉·迪金森;诗歌;常春藤;智慧;人生  中图分类号:I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地方台节目在与省级和国家级电视节目的竞争中没有大的优势可言,但如果充分发掘本地人文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同样可以取得成功。山西运城电视台戏曲综艺栏目《蒲乡红》历经两
中学阶段是自我同一性形成与生涯发展的关键期,认识自我与生涯探索是这个阶段学生发展的重要课题。生涯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寻找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促使他们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能力。学校结合生涯课程建设情况和学生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开发家长、校友和社会力量,探索出适合本校学生的生涯教育模式。  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涯教育,提高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建立了“生涯教育校外资源库”和“
期刊
给定随机变量X,Y,Z,针对它们之间可能出现的大小关系X<Y<Z,研究该情形发生概率的估计问题,即有关P(X<Y<Z)的估计.作了两方面工作;(1)当X,Y,Z分布已知时,推导出P(X<Y<Z)的表达式,利
2010年被称为“电视相亲年”,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火爆。本文试以此为个案来分析中国“电视相亲节目”的特点、影响,并就此推断其发展趋势。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