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农村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nkyoumu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不少农村学校的青少年中,出现了不诚实守信、不孝敬父母、不勤劳俭朴、不热爱劳动等怪象、乱象,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农村学生文明礼仪观念淡薄的原因
  一是学校教育失衡。受升学率的影响,学校功利办学思想严重,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此外,学校教育方法简单单一,教育形式机械,教育措施不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青少年礼仪观念的正确认知。
  二是家庭教育失误。有些家长听不进别人说自己孩子一个“不”字,不让自己的孩子吃半点“亏”, 对孩子过分迁就溺爱,平时什么也不让孩子干,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也不抵制,使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不善团结、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
  三是社会教育失控。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如拜金主义、自私自利观念等严重影响学生的礼仪观念,导致学生思想道德滑坡。
  二、科学推进文明礼仪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抓舆论宣传,营造礼仪教育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長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我们应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介大力宣传文明礼仪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发挥新闻媒介和社会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
  从学校层面来讲,可以在三方面着力:一是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突出文明礼仪教育,以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形式大力宣扬文明礼仪知识,也可以通过演讲比赛、作文竞赛或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礼仪教育;二是在各种评优活动中突出文明礼仪教育,定期开展“文明礼仪规范班”、“文明礼仪十佳教师”、“文明礼仪十佳学生”等评比活动,以评比活动助推文明礼仪教育;三是在“寻找身边的榜样”教育实践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熏陶、影响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正能量。
  (二)抓课程开发,落实礼仪教育的主体目标。
  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园地,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任。其中,“有道德”就包括孝敬父母、礼貌待人等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学校忽视礼仪教育,社会必然会形成“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畸形,出现“道德危机”。
  抓文明礼仪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通过校本课程进课堂,是落实文明礼仪教育目标的有效策略。各个学校应该依据校情、教情、学情,综合考虑学校的文化背景、历史底蕴等因素,逐步开发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校本课程。如,云阳县立新小学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组织教师利用假期编写了《小故事,大启示》、《立新小学文明礼仪常规》等礼仪教材,自编教材包含 “基本礼仪”、“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内容,以故事、谚语等形式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传播,由于教材内容通俗易懂,深受师生欢迎。
  (三)抓学科渗透,凸显礼仪教育的德育功能。
  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在校园、在课堂,特别是在学科教学中。因此,每位教师都要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如数学课上,可根据“购物”、消费等教学内容,进行厉行节约、艰苦奋斗教育;科学课上,可根据学生实验,进行文明合作、尊重他人的教育;思品与社会课上,可根据“家庭”教学内容,进行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教育等等……
  此外,学校可制定《教风十条》、《“微笑最美教师”基本要求》等一系列教师准则,从制度层面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不论是上课还是自由活动时间,每个教师都要从自身仪表、语言举止、文明诚信、热爱劳动等方面影响、熏陶学生,切实发挥礼仪教师的精神领袖作用和标杆效应。
  (四)抓“家校共育”,优化礼仪教育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风气起于家风,所有家庭都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
  目前,有些家长过度宠爱和过分保护子女,忽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坐享其成,养成任性,娇纵等恶习,给实施礼仪教育带来较大的阻力,大大降低了学校礼仪教育的成效。
  学校可建立“家校共育”机制,采取成立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培训班、定期召开家长会、实施电话家访、发放家校联系卡等办法,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科学的教养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只要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形成管理合力,就能构筑学校文明礼仪教育“防火墙”,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成才环境。
其他文献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興趣’。由此可推: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设计新颖导语培养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必须在课程导入上下功夫,精心设计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令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堂课怎样才能开
学校长廊里长有一颗郁郁葱葱的幸福树。有人在问:“什么是幸福?”对于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幸福的莫过于看到桃李芬芳,那是真正的由心而发的幸福!  然而在追求幸福过程中感悟幸福体验,却是一种境界!  但凡成年人,对追求幸福体验都或多或少地有过一番心得和体会,所以才会有生活的艰难、成功的喜悦等感叹。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亲眼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教育下品行端正、学业优秀,内心一定是甜蜜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和人口的改变,家庭抵御社会风险的功能走向衰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城市为基础的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农业人口下降,子女离开故乡到城市就业和安家成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据《中国老年报》报道:由于近些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等原因,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出现了农村高于城市的现象。人口流动主要是从农村迁往城
地理图像是初中地理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也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充分利用地理图像进行教学,发挥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核心价值功能,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极其重要的意义。  经过一年来对“初中地理图像教学方法”的研究总结出以下六点教学法:  一、利用图像,激发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因素,而图像直观、具体、生动、概括的特点能快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其情绪,集中其注意,学生想了解
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在每周有限的四节英语课当中所学到的听说训练,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早读时根本不开口读英语,其原因还是平时缺乏练习,课堂上老师教的课后不能及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多少年来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
从古至今,人类喜欢运用新的科技从事艺术创作,当代美术教育也因数位影像技术而产生各种形式与风格的电脑艺术,并且逐渐融入大众的生活当中,成为一种时尚。如同艺术家在创作过程需要颠覆传统没进且批判传统的艺术价值观念,当前的艺术教育也必须不断的变化以求适应。  在今日,随着多媒体电脑、网络以及资讯全球化的“黄金时代”的来临,透过电脑呈现图片、影像、声音等媒体,已不像过去那么困难。长久以来,视觉艺术课程因受限
目的初步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腹腔镜手术及术后药物对中医主症、证候要素及中医证候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及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