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磨课,开展问题引领式反思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wk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次参加课题研究,有幸成为《反思性教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促进语文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从一开始的茫然到最后的领悟、融会贯通,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成长的步伐清晰可见。现结合具体课例,谈谈我们如何利用问题引领式反思改进课堂教学。
  
  一、问题引领,开展反思性教学研究
  
  刚接到该课题研究任务时,我们都十分茫然,不知道如何着手。一来学校本身就非常重视评课,每次有教师上公开课,都会集中评课;二来老师每上完一节课也会自我反思,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换言之,在常规性教学中,我们都坚持着反思性教学。可把反思性教学上升到课题研究的高度,这让人纳闷:这事情就像吃饭一样平常,还用得着去研究吗?这怎么去研究呀?
  初次试课,作为该课题研究的第一节课,只是普通的常态课,不带任何与研究相关的问题。我所授的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的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一片呵护、关爱之心,以及孩子知错能改。
  但初次评课却与以往的不一样,分级部讨论的只是这节课中“最精彩的一点”与“最遗憾的一点”。讨论的结果不约而同——前者为课文朗读尤其是人物对话引导得好,教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了列宁的着急、担心、关心及伤心之情,让学生在读中好好体会列宁的爱鸟之情,小男孩的心理变化,以及列宁对小男孩的教育关爱;后者是难点“列宁明知道灰雀听不懂人说的话,却又微笑着问灰雀去了哪里,而不问小男孩,这是为什么呢?要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未很好突破。
  是什么问题造成难点突破不了呢?
  老师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在主角列宁与配角小男孩两者处理上轻重倒置,误导学生总往小男孩身上想,未明确写小孩是为了写列宁;有的认为是问题设置不好,问题无意间已偏向小孩,当学生向小男孩这边倒,教师未能及时调整;有的认为是前面没过渡,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对小孩的关爱教育的要点被忽略,抛出难点问题就显得突然,难以水到渠成,等等。
  最后在热烈的交流讨论中,大家经过反思达成共识,即:目标定位不明确,思路不清晰。这样,初次评课生成了问题:如何使目标定位明确,思路清晰。
  带着问题,想着课题指导专家和各位老师的宝贵建议,我不断地思考如何修改教学设计,解决该问题。经过多途径查阅资料、多次课题小组的研讨,我明确到:设置问题时注意从列宁的角度考虑,处理好列宁与小男孩的关系,注意突出列宁对小男孩的影响;要想解决难点问题,先层层铺垫,设置相关的问题,让解决难点问题水到渠成;此外,提出的问题要明确。
  在问题的引领下,我重新对教学设计作了调整。
  如初次教学设计:
  1. 平铺直叙带过主角的影响。
  列宁以他的爱鸟之情感化打动小孩,使他知道错误——爱鸟也不能把鸟抓走,应把小鸟放回来。教师在该教学环节小结时只是轻轻带过。设置的问题都偏向小男孩想了什么。
  2. 提问未明确侧重点。
  像“读了这篇课文,你学习到了什么呢?”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更关注小男孩的知错能改。
  调整后:
  1. 以问题形式或朗读的渲染,有意强调列宁对小男孩的影响。
  ①小男孩刚才还在说:“没……我没看见。”才过一会却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师问:是什么让他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②小男孩说了三次会飞回来,从“会飞回来的”到“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再到“一定会飞回来!”在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说话的语气一次比一次强,放小鸟回来的决心一次比一次强。这种变化全都因为列宁以情动人的教育方法好啊!这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在学习小男孩这个角色时,注意突出的是列宁对小男孩的影响。
  2. 在难点问题前就开始层层铺垫。
  ① 当列宁听到小男孩说话吞吞吐吐时,那时他的心里会有什么怀疑?
  ② 列宁还从哪里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捉走的?
  ③ 强调列宁对小孩的关爱与教育。正是列宁对小孩的关爱与教育,让小男孩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用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错误。
  ④ 灰雀回来后,列宁为什么而微笑呢?
  ⑤ 小组讨论:同学们,如果列宁当面拆穿、批评、责骂小孩,他会怎么样?
  ⑥ 最后才抛出难点问题:那在灰雀回来后,列宁只问灰雀而为什么不问小男孩?引导学生从列宁为小男孩着想的角度入手,好好体会列宁对小男孩的关心教育,爱小鸟更爱小男孩。
  3. 有意突出列宁的主角身份。
  读了这篇课文,你从列宁身上学习到什么呢?
  由于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第二次的磨课较第一次就有了明显的进步,目标定位明确了,思路清晰了。
  二次评课,大家渐渐明白反思性教学课题的研究方式——小组讨论课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问题的引领下进行研究、磨课,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专家的点拨、课研小组成员的具体点评都会对授课者的反思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正是因为明确了课例中最大的问题所在,修改教学设计时就集中精力解决这一问题。最大的问题解决了,教学面貌便焕然一新,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也得以大大的提高。
  这样,二次磨课解决了目标定位、教学思路的问题。但有老师认为:课文第一段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及列宁很喜欢灰雀的句子看似与教学目标“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体会列宁对小孩的关爱与教育”关系不大,可切掉,用更多的时间集中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那教学中我们要不要顾及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还是花全部精力集中解决所定的教学目标?我们如何紧扣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呢?
  这样,再次生成问题:扣紧目标,选择内容。
  第一次研磨的问题刚解决,又生成新的问题,大家兴趣盎然,再以磨课研究的方式探讨新问题的答案。
  总之,反思性教学课题研究是基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针对具体问题,对课前、课中、课后进行系统反思,先反思教师的教,再反思学生的学。同时,反思性教学课题研究提倡合作反思,通过成立课题组,开展合作反思,来解决具体教学问题。
  
  二、开展反思性教学研究的收获
  
  1. 认识到如何使教学目标定位明确,教学思路清晰。确定了教学目标后,各个教学环节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层层落实,突出关键点,注意引导角度,使整个教学思路清晰。
  2. 明白了反思性教学研究由问题引领,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教师反思能力、实践能力。
  平时公开课的评课往往是面面俱到,授课者根据听课意见对教学设计作出全面修改。往往这些问题解决了,又出现其他新的问题,毕竟世上没有一节完美的课。而现在,反思性教学研究只需解决最主要的问题,由课研小组齐心合作,集中精力解决问题。这样,授课老师有进步,其他小组成员也一起进步。
  3. 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学到反思性教学方法,而且可以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基于专业分工理论的管理模式变得日益迟钝,而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企业也越来越难以适应以“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
密实度最大为原则,采用逐级填充方法,研究了粗集料级配和细集料级配;采用理论计算法确定了粗细集料比例和最佳油石比。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提出
期刊
目的 探索运用胆胃舒冲剂联合西药治疗胆热犯胃型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胆热犯胃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胆胃舒
摘要:高速公路工程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三控制、”即:、合同管理。对于工程监理的三要素,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统一的整体,是环环相扣的。没有质量的进度是“豆腐渣”工程,没有进度的质量是“亏本”工程,没有合理费用的支持更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带来不良后果,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的正常进行。三者之间质量是核心,进度要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而费用又为质量和进度提供有力的经济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使广大教师成长有了明确方向。对这一公式的理解,“经验”不存在争议,但是对于如何“反思”却一直困惑着广大教师。基于此,笔者进行了《反思性教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促进语文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一课题研究,得到了广东省“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心理学项目的正式立项。并在广州、东莞、韶关等地的一些学校进行了语文反思性教学的实验,试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各个行业的经济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居民的日常生活也跟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资源共
目的 观察中药热敷治疗脑卒中偏瘫并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脑卒中偏瘫并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 研究五味消毒饮加减洗剂对肛肠病术后疼痛、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行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洛芬待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
目的 探讨自然人群中不同饮茶情况与脾虚证发生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于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体检的人群1223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饮茶情况及脾虚证情况.合格调查问卷1191份(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