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lymx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形势下,文化建设关乎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对于一所高校来说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同样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时代紧迫性。就当前高职办学特点和发展实际而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具备以下三重维度:一是在立足主流办学方向基础上倡导科研精神;二是在立足主流价值观基础上倡导时代精神;三是在立足学校自身实际基础上倡导人文关怀。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科研精神;时代精神;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3 — 0156 — 02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时代紧迫性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相当重要。面对国际局势纷繁多变,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局部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各国纷纷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中国也不例外,在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同时,把文化发展纳入重要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丰富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开篇就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可见,对具有民族血脉意义的文化改革发展已关乎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
  文化建设,对于一所高校来说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既需要先进文化的引导,也推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随着网络等信息媒介大量普及,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进入人们的视野,让一些社会经验不足的校园人接受到不良信息而迷惑,导致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不但给自身发展以影响,对于社会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同样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高职学校数量、学生人数占高等教育中的比重相当大,且相当的高职院校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并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文化、发展理念等。由于大部高职院校发展历程相对短,多为由原来国家重点中专、技校升格发展起来的,大学精神相对匮乏,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薄弱。因此,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凝聚力增强,发展动力提升,造就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校园“灵魂”,打造高职校园人的精神家园,此举具有时代紧迫性。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具备的三重维度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结合高职行业职业的实际去探究对学校发展、对教师和学生发展有激励作用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道德向度等。这种价值认同、思维方式、道德向度等正是校园文化的本质所在。就当前高职办学特点和发展实际而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具备以下三重维度:一是在立足主流办学方向基础上倡导科研精神;二是在立足主流价值观基础上倡导时代精神;三是在立足学校自身实际基础上倡导人文关怀。
  1.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立足主流办学方向基础上倡导科研精神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倡导科学研究精神,必须建立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高职办学目标的基础上,脱离了这个方向,它就没有生命力。2010年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时代赋予了高等教育社会责任与科学研究责任。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在课程设置、专业规划、人才培养目标、资源利用等方面开展了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拓展了自身的生存空间,提高了自身生存质量。
  这里提到的科研精神,即科学研究精神,是校园人对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探究、学习、创新的一种热情和态度。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发展需要这种精神。一方面它对改善教风有重要作用。教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职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环节至关重要,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办法就培养科学研究精神。在高等教育中,教师不应只是教书匠,而应是研究型的教育者。马克思指出,“科学研究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 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2〕作为当今时代的高校教师,除了一贯的教学外,应积极地投身到科学研究工作中去,以掌握更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一流人才。
  另一方面,它对改善学风有重要作用。学风一般指一个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社会主义大学的学风,本质上是一种治学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治学方面的体现。学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学习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未来,也关系到教师和学校的未来。学校可以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科学研究精神的教育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创造性教育,让学生参加科研工作是改善学风的一种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3〕
  再一方面,它对深化校园文化底蕴,出名师,出名著,成名校有很好促进作用。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都发展时间不长,没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从国内外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来看,他们深厚文化底蕴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科学研究精神以及一代又一代人积累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正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认为:“思想观念一定要表现在实物上,这是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也就是文物,文物就是表现文化的实物。”〔4〕正是这些文物让人对这样的校园文化由然起敬,自豪感、优越感由然而生,从而起到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功能。名师精神可以极大的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增强社会效应。名师精神的结果就是名著、优秀科研成果的产生,而这些最能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奠定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基础,实现全校师生与学校的心理认同,提高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健康的学院群体氛围,增强学校的软实力,成为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名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科学技术的产生需要科学研究精神的支撑。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大力倡导科学研究精神,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核心动力,推动学校发展,更好地为我国发展作出贡献。
  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立足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倡导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在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开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6〕从唯物史观视角看,“时代精神既是时代进步的精神升华,又是时代主导阶级的先进意识,两者是有机统一的,前者寓于后者之中。”〔7〕高职院校需时代精神指导,同时又推动时代精神时代化。
  新形势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文化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教育国际化也成了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以及社会多样化,使得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职院校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具备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高职的建校历程来看,优化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加强专业建设,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已为时代所需。因此,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3.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立足学校自身实际基础上倡导人文关怀
  我们倡导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文关怀,是一种对校园人的关怀,而不是普世性的人文关怀。它要求反映高职院校的具体特征,具体实际,不能超越这个实际来谈人文关怀。
  文化建设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倡导人文关怀应着重关注正确的引导人,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塑造人的精神品格。由人类创造的文化必定是为人类服务的。列宁曾说过:“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8〕人的一切行动都应是为更好的满足人自身的需要,为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校园人(包括办学者、管理者、教职工、学生等) 创造的,它也应为高职校园人服务,倡导人文关怀,促进校园人的全面发展。
  “人文关怀”是一个泊来概念。它最初提出的是随着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而人的精神关怀有所缺失,即“物质丰裕,精神家园荒凉”。在当今高职校园环境中,虽然没有普遍出现“精神家园荒凉”,但也必须引起文化建设的关注。技术异化、经济异化它会让一些人失去自我,丧失主体性、创造性和发展的全面性,从而缺乏对真、善、美本质的认识,成了工具的奴隶,使得“人的生命物化。”〔9〕如今,网络是高职校园最应关注的一把双刃剑,它也是人们的“新宠儿”,网络文化充斥着高职校园,大多数大学生能够理性地对待,但也有少数大学生沉溺和依赖网络,导致最终不思进取。作为塑造学生精神品格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网民群体应加强重视人文关怀,用高雅文化陶冶他们的情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他们良好的精神品格。
  在当今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期,物质逐步丰裕,人民的精神家园应当建设得更加美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是建设人民美好精神家园的重大决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在这一重大决策指引下把校园人的精神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参 考 文 献〕
  〔1〕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4.
  〔2〕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回忆马克思恩格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86.
  〔3〕宋慈安,等.参与科研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J〕.中国地质教育,2007,(03),70-73.
  〔4〕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43.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4.
  〔6〕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1-10-26.http://theory.people.com.cn/GB/16018030.html.
  〔7〕庄锡福.时代精神探本:唯物史观的视角〔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09):87-92.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全集(第 5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3.
  〔9〕毛萍.技术时代与人的生命物化〔J〕.社会科学战线,1996,(03).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齐齐哈尔制造企业的逆向物流起步较晚,但却有着一定的发展潜力,它已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和提高其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齐齐哈尔制造企业逆回物流的状况,分析了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经济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体。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
绿色奥运是2008年奥运会三大主题之一.我国在申奥报告中曾提出在奥运村哈比赛场馆要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和太阳能等洁净能源,以节能和保护环境.
随着建筑艺术的发展,结构科学的进步,电子计算机在工程中的普遍应用,近年来网壳结构和张拉结构作为新起的两类空间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逐步增加,空间结构别于平面在于形体的三维状
[目的]了解我院2011年1月一12月普外科病人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茵感染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的方法对我院普外科2011年1月
于1999年3月竣工的昭和大学医院中央栋,占地面积约11,000m2,总建筑面巧约39,700m2,地下3层,地上1 1层.由日本设计承担设计.一般认为医院功能复杂,设计难度高.事实上.医院的功
本文对上海松江区东明花苑小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如何创造一个具有特性的生活世界,使居住者得到田园诗般的归属感.
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股罕见的留学日本的热潮,留日学生在日本学习西学,传播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变革,为近代新式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是促使中国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