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化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6-0038-01
十年前,走出象牙塔的我怀着做一名好教师的梦想来到了华校这块热土。从刚踏上讲台的磕磕碰碰、如履薄冰,到现在在讲台上激情洋溢、挥洒自如,其间我经历过失败的懊恼,也收获过成功的喜悦。我在这条路上一直前进着、探索着、成长着……
初上讲坛,我便任教毕业班。想到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期望,我顿时觉得肩上担子的沉重。白天除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好教学任务外,我一有时间就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课堂组织、教学方法、课堂语言、板书设计,主动邀请他们来听我的课,给出指点,然后自己再针对问题,不断改进、完善。晚上,则一门心思扑在制作修改课件、编制课后作业、撰写教学反思上。为了节省时间,我干脆把家搬到了办公室,几乎每天都到凌晨才进入梦乡。
如果说苦练内功使我缩短了新手教师的成长时间,迅速成长为一个熟练驾驭课堂教学的熟手,那么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则进一步加快了我成长的节奏。当时我是化学组里唯一的新教师,无论是大市还是县级市的观摩课、展示课,学校都安排我外出学习听课,在听讲过程中,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此时的我有种吃不饱的感觉,不但听周围人的课,还放光盘听专家的课,看网上优质课视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现成资源,进图书馆阅读教学专著、杂志。一次次在书海中饱读,让我的视野迅速开阔,结合自身的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一次次的评优课、展示课、公开课,让我得以频频“亮相”,不断收获专家、同行的高度好评。在“沿江七县市区‘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中,听课教师被我新奇的教学设计、独特的教学构思所折服。我开设的丹阳市级公开课《酸、碱、盐的性质》,著名特级教师王文忠听后拍手叫好,他认为从这堂课看到了青年教师自觉投身课改、构建高效课堂的春天。
不做碌碌无为的教书匠,争做科研型教师,成为我专业成长的追求,为此我申报了镇江市级规划课题“基于全程性初中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研究”,以课题为引领,开展教学设计的系统研究,成果丰硕,迄今已有10余篇教科研论文发表于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论文内容被湖南、北京等地的中考命题者作为试题素材选入中考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不满足于实验教学的现状。我积极投身课改,优化实验教学。在毕业班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我挤出每一点时间,致力于课堂实验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开发。教具的构思、設计、制作、再加工,无不倾注了我的大量心血。学校则在经费上给予我大力支持。我先后有多个作品在镇江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我多次被评为“镇江市自制教具能手”。参加镇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评比,我也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此外,我还有一项作品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荣获“丹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在华校这块肥沃的土壤上,我播撒下种子,坚信自己能收获硕果。因为在这里,有我的梦想和希望!
(作者系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化学教师,一级教师,丹阳市学科带头人,丹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6-0038-01
十年前,走出象牙塔的我怀着做一名好教师的梦想来到了华校这块热土。从刚踏上讲台的磕磕碰碰、如履薄冰,到现在在讲台上激情洋溢、挥洒自如,其间我经历过失败的懊恼,也收获过成功的喜悦。我在这条路上一直前进着、探索着、成长着……
初上讲坛,我便任教毕业班。想到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期望,我顿时觉得肩上担子的沉重。白天除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好教学任务外,我一有时间就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课堂组织、教学方法、课堂语言、板书设计,主动邀请他们来听我的课,给出指点,然后自己再针对问题,不断改进、完善。晚上,则一门心思扑在制作修改课件、编制课后作业、撰写教学反思上。为了节省时间,我干脆把家搬到了办公室,几乎每天都到凌晨才进入梦乡。
如果说苦练内功使我缩短了新手教师的成长时间,迅速成长为一个熟练驾驭课堂教学的熟手,那么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则进一步加快了我成长的节奏。当时我是化学组里唯一的新教师,无论是大市还是县级市的观摩课、展示课,学校都安排我外出学习听课,在听讲过程中,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此时的我有种吃不饱的感觉,不但听周围人的课,还放光盘听专家的课,看网上优质课视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现成资源,进图书馆阅读教学专著、杂志。一次次在书海中饱读,让我的视野迅速开阔,结合自身的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一次次的评优课、展示课、公开课,让我得以频频“亮相”,不断收获专家、同行的高度好评。在“沿江七县市区‘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中,听课教师被我新奇的教学设计、独特的教学构思所折服。我开设的丹阳市级公开课《酸、碱、盐的性质》,著名特级教师王文忠听后拍手叫好,他认为从这堂课看到了青年教师自觉投身课改、构建高效课堂的春天。
不做碌碌无为的教书匠,争做科研型教师,成为我专业成长的追求,为此我申报了镇江市级规划课题“基于全程性初中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研究”,以课题为引领,开展教学设计的系统研究,成果丰硕,迄今已有10余篇教科研论文发表于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论文内容被湖南、北京等地的中考命题者作为试题素材选入中考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不满足于实验教学的现状。我积极投身课改,优化实验教学。在毕业班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我挤出每一点时间,致力于课堂实验自制教具的设计与开发。教具的构思、設计、制作、再加工,无不倾注了我的大量心血。学校则在经费上给予我大力支持。我先后有多个作品在镇江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我多次被评为“镇江市自制教具能手”。参加镇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评比,我也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此外,我还有一项作品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荣获“丹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在华校这块肥沃的土壤上,我播撒下种子,坚信自己能收获硕果。因为在这里,有我的梦想和希望!
(作者系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化学教师,一级教师,丹阳市学科带头人,丹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