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包子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年年地长大,却总是忘不了奶奶的教诲,忘不了那一笼美味的包子……
  期末考试考差了,心情十分低沉,甚至想过放弃。爸妈带我回老家过年,想让我解开忧愁,但我没兴趣。奶奶看出了我的异常,便找我去交流:“孩子,怎么了?来,告诉奶奶,奶奶帮帮你。”我和奶奶最亲,就把心中的烦闷告诉了她。哪知道,奶奶听了,却笑了。她一句话不说,拉着我就往厨房跑。
  “奶奶给你做包子吃。你看着。”奶奶说完,像变魔术一般,端出了发好的面。我站在奶奶身边,看她使劲儿地把面翻过来覆过去。我看着那一大堆面在奶奶手中逐渐变软,想到它们受的罪,忍不住插嘴道:“它们要完成和面这一过程要受这么多罪啊。”
  “它们要变成包子必须经过这次磨练。必须吃苦才能成功啊。”奶奶年龄大了,有些气喘吁吁,最后一句话声音很小,而我似懂非懂。终于和好了面,奶奶颤颤巍巍地拿起刀把面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把面块擀成面片,堆在一起。接着把一盆桂花蜜端了过来。只见她手指飞旋,把花蜜填进包子里。这时的包子像一个小壶口,又一捏,终于成了一个包子。这时的包子看起来很难看。
  奶奶把包子放到蒸笼里,专门留了一个口,让我从外面能看到里面的情况。一开始包子仿佛忍受着什么巨大的痛苦,连皮儿都在颤抖。后来那些小包子好像长大了一些,已经开始泛白了。最后我惊奇地发现,包子们一个一个都脱去了灰色的旧衣裳,换上了白色的新外套,仿佛一个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可以出锅了。”奶奶显得很兴奋。把它们端出来,一个个包子粉扑扑的,那外皮就像透着玫瑰的光泽,吹弹可破的皮里,蜜仿佛在流动。这时奶奶手捧一只大包子悠悠地说:“人这一生哪能风平浪静?总会有些磨难。就像这笼包子,不经蒸腾,哪能好吃?”我恍然大悟。
  是啊,我经历的挫折不过是我人生中的小风浪而已,后面还会有大风浪,不能被这些困难打败,要笑对挫折!
  吃着包子,心中十分甜蜜。不仅仅是包子的甜,更多的是奶奶对我的爱和教诲啊!
  【简评】
  吃的是包子,明白的是道理。作者能从蒸包子的过程中明白一份道理,选取的角度多么獨特。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处处是文章。
  写蒸包子的过程,作者运用细节描写,侧重于围绕中心进行。先是和面,让面经历“蹂躏”;再是蒸面,让面经历“高温”。最后写包子的可口诱人。让读者不自觉地明白了道理。文中的奶奶是行文的线索,更是作者人生中的领路人。
  (指导老师:魏得强)
其他文献
以L-鸟氨酸盐酸盐为原料与五水硫酸铜反应生成二鸟氨酸合铜保护α-NH2,用尿素对δ-NH2甲酰化得到二瓜氨酸合铜,后用二水合草酸脱α-NH2保护得到目标产物L-瓜氨酸,总收率49.5%
摘 要:七年级学生学习秦汉历史的过程中,出现了易将秦始皇和汉武帝相关功绩混淆的现象,本人结合历史教材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尝试在教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思考并付诸实践,提高学生对秦汉历史的认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秦始皇;汉武帝;纵向比较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国古代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帝王,将他们放在一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