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音乐的独创性探究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民族音乐主要是来源于我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基础,是世界多元化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有其自身独特的作用价值和地位。本文分别从我国民族音乐的创作手法、历史传承性以及地域特色这三个方面出发来探讨民族音乐的独创性,促使大家加深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民族音乐  独创性
   我国是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民族音乐是以各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为依托产生的,其音乐的体裁、流派以及腔调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体现正是民族音乐的独创性所在。本文主要从历史传承性、创作手法以及地域特色这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国民族音乐的独创性。
   一、历史传承的独创性
   民间戏曲、民歌、民间器乐、民间舞蹈以及说唱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五大类别。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悠久,各种类型的民族音乐在一代代传承过程中不仅继承了其内在的精华也由于历史演变缘故产生了自身的独创性特点。
   中国的民族音乐在传承过程中不仅遵循着自身的内在特性,还由于各个民族之间的交融不断借鉴其他音乐形式和特点,在这种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自身的独创性。我国民族音乐形式中最为典型流传的、最早的就是民间戏曲,以下就以民间戏曲为典型例子阐述其在历史流传中的独创性。戏曲的产生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一直到春秋时期戏曲在不断的传唱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自身包含了一些基本的元素。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戏曲的流行形成了歌舞戏,在戏曲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男扮女装两人同台表演,比较有特色的戏曲有《钵头》、《大面》等。戏曲演变到了唐代就逐渐加入有参军戏,在这一时期的戏曲中逐渐出现有故事情节、角色扮演、戏台的场景布置、服装等,戏曲发展到这一时期就基本呈现了一定的戏曲雏形。戏曲从西周开始一直到唐朝都是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发展时期,戏曲在不同的朝代根据当时的文化背景以及历史发展轨迹在不断的借鉴和吸纳,将当时的历史以戏曲的形式还原在舞台之上,这也开创了中国戏曲历史传承的新局面。戏曲发展到宋代逐渐超越了歌舞形式,在这一时期中的戏曲以“南戏”和“杂技”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时代性和独创性。直到元末明初时期,戏曲曾经出现了一段低迷时期,从此之后戏曲根据时代的演变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戏曲在历史发展道路中不断吸取不同朝代中的精华部分,将戏曲演变为现在我国的“国粹”。
   通过中国戏曲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民族音乐在发展道路中不仅遵循了自身的发展规律还在不断发展中衍生出自身的独创性,并且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艺术形式,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相互影响。从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发展道路可以总结出我国民族音乐在历史中的发展趋势和状态。中国音乐博大精深,在相互的借鉴和影响中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独特魅力。
   二、创作手法的独创性
   (一)调式音阶。中国民族音乐无论是何种形式的音乐在创作过程中都采用典型的五声、六声和七声的调式,在这些调式中又包含有清乐、雅乐和燕乐等,自古代起就以宫商角徵羽为基础,再此基础之上不断的变换着不同的调式音阶,根据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声调、腔调创作不同的音律。以各个地区不同的民歌为例,如湖北的《龙船调》在这首民歌中不仅包含有湖北地区特有的长江为依托,在曲中还含有湖北当地特有的方言。整首曲唱下来尽显湖北地区的民风民情。
   (二)循环原则。我国民族音乐在创作中使用的循环手法与西方乐曲完全不同,民族音乐的循环种类有很多,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使用过程中多采用变奏、启承、转合和再现等手法来舒缓、陈述,在乐曲结构上也很讲究均衡、对称和平稳,这些手法充分展现了我国民族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和谐美。我国民族乐曲在古代多采用词曲,例如《春江花月夜》中采用的是“换头合尾式”循环,这种手法的采用目的显而易见不仅具有自身的侧重点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我国民族音乐在创作中采用的循环手法种类多种多样,这些独特的创作手法都促进了民族音乐独创性的展现。
   (三)表现手法。中国民族音乐在发展中十分注重情景的描写和感情的流露。例如《春江花月夜》中,通过这首曲的展现可以描绘出一幅写意的山水画,在创作中通过音色、分支、音区、织体的变化使得词中所描绘的情境更加色彩斑斓。中国的器乐在创作中还受到器乐本身特点的束缚,因此多以独奏的形式出现,在大型的器乐演奏中为了避免限制也多以齐奏的方式。乐器在演奏中要想产生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就得转换旋律线条的起伏、乐句的抑扬顿挫的来实现,给听众一种丰富的想象空间。
   三、独特的地域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具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特色和民风民情也影响着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例如在中原地区的民族歌曲就涵盖有多种不同的特色,在语言差异上由于南北地区的语言差异较为明显在唱调中也会呈现不同的曲风。在西北地区的民歌中我国新疆地区大多崇尚伊斯兰教,因此这些地区的民歌中或多或少会受到宗教的影响和阿拉伯国家文化的影响,被不同文化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曲风,而南方地区大多都是鱼米之乡,因此在南方地区的民族音乐中多以水为主题,如渔歌、采莲曲、船夫号子等都是与水有关。南方特色的民族音乐与北方的豪迈雄壮又有所差异。因此由于各个地区的地方差异的影响使得我国民族音乐也有千姿百态的特色特点。音乐来源于生活,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特色在不断的影响着民族音乐的创作,使得民族音乐传唱出不同地区的独特风俗,逐渐形成中国民族歌曲的独创性。
  四、结语
   我国民族音乐经过历史的不断演变和发展,在其发展道路中也呈现出多种形态变化,本文主要从历史传承、创作手法以及地域特色这三个方面阐述民族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独创性。在历史传承中由于历史朝代的演变,各个朝代的文化和形势的不同使得民族音乐在每个朝代都具有当时朝代中的鲜明特点,在不断的借鉴和吸取中发展。创作手法也是根据乐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地域特色中的民风民情影响着当地音乐的特点。我国民族音乐在不断的传承发展中不仅延续了本身的发展规律还融合了其他具有特色化的元素,显示了自身的独创性。
  
  参考文献:
  [1]张晓耘.论传统民族音乐的欣赏[J].中国林业教育,2004,(01).
  [2]丁义.关于民族音乐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
  [3]郭智勇.民族音乐发展中的几个认识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其他文献
摘要:声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声情并茂更是每一个演唱者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实际演唱中,多数演唱者虽然在演唱技术方面十分娴熟,演唱效果却十分平淡,缺乏深刻而丰富的表现力,从而使整个演唱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就如何提升声乐演唱的音乐表现力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声乐演唱 音乐表现力 提升初探   一、声乐演唱中音乐表现力的含义   声乐演唱中的音乐表现力,是一个较为丰富
在中国未来的深空探测计划中,将采用天基雷达探测技术,以实现对整个星球表面次表层结构的探测。星栽高频雷达探测仪通过月球表面天底点和次表面天底点的回波时延差与强度探测月
摘要:合唱与指挥课程是高等音乐教育合唱与指挥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本体及课堂学习维度、内容侧重有合唱、指挥、合唱的指挥、指挥的合唱及合唱与指挥并重。回顾合唱指挥发展脉络,理清合唱与指挥所包含的内容,分析高等音乐教育合唱指挥课程(专业音乐学院的合唱指挥课程、综合类大学和高师音乐教育的合唱指挥课程)人才培养的方式,对于我们更加清晰的思考合唱与指挥的表演、课程、教育培养模式等事项会大有裨益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微波加热精炼炉渣制作脱硫剂处理低浓度烧结烟气的新方法。从试验结果看,微波加热精炼炉渣制作脱硫剂是可行的,脱硫率最高为50.8%。精炼炉渣作为烧结烟气脱硫剂
针对攀钢钒钛磁铁精矿品位提高的情况,在实验室进行了高品位攀精矿烧结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品位攀精矿烧结性能较差,对烧结矿转鼓强度、成品率及冶金性能有不利影响。采用适当
摘要:湖南靖州苗族的多声部民歌,在其结构、和声语言、歌词处理等诸多方面看来都具有鲜明特点,非常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不仅对于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了研究性的继承,同时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族音乐文化予以丰富完善。本文通过对实地考察获取的音响资料和平时积累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对湖南靖州苗族多声部民歌的音乐特征加以解读。  关键词:靖州苗族 多声部民歌 音乐特征  一、多声部民歌所
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从生态人类学视角,以大土古里村为个案对当前呼图壁县棉农面临的环境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植棉在呼图壁县已有20年的历史,棉花已经成为大土古里村占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