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几率有多大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1988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常把不主动努力,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称作“守株待兔”。
  兔子是一种十分机灵的动物,人们很难偷偷接近它而不把它吓跑。为什么会发生撞到围猎人的腿上这样的事情呢?这要从兔子两只眼睛的位置和它的视野来分析。
  兔子双眼视野大
  人是少数能够用两只眼睛同时看一件物体的生物之一。人的双眼长在前面,左眼的视野跟右眼的视野差不多能迭在一起。兔子的双眼长在头的两侧,一边一只,且每一只眼睛的视野都比人大,人的每一只眼睛可以看到的范圍是166°,而兔子每一只眼睛可以看到的范围是189.5°。兔子不必转头就能够看到前面和后面的东西。它左右两眼的两个视野在前面和后面都能会合在一起,因此你休想从任何一个方向接近兔子而不被发现。
  判断距离需双眼有视觉
  兔子双眼的视野大,可以及时发现四周发生的情况,但是判断东西的位置和距离的准确程度差。兔子判断一件东西距离的远近时,必须两只眼睛同时看这件东西,通过两只眼睛的共同工作才能完成,用一只眼睛是无法判断一件东西与兔子之间的距离的。我们看一个立体的东西,两眼视网膜上所得到的像不相同,右眼看到的跟左眼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两个不完全一样的像,才使我们能够感到东西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从而能够判断距离。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让独眼的人看立体的东西,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到立体图像的。
  比如,用照相机在正常人左右两只眼睛的位置上分别拍两张照片,很快在银幕上放映出来,这样两只眼睛的人同时看到的东西,独眼的人可以在它们很快的交替中先后看到。
  这个实验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仅凭一只眼睛不能判断距离。判断距离必须有双眼视觉。双眼视觉要求两只眼睛能同时看到一个东西,也就是要有共同的观察范围。人的双眼共同观察范围大约为124°,所以人在一定的范围内能比较准确地判断距离。而兔子双眼能够重叠的视野只有约10°,这样兔子在很大的范围内只能独眼看世界。这就不难理解兔子为什么很难准确目测树桩的距离。兔子有可能因为视觉不能准确测距离撞树而死,但是兔子撞到树桩上的概率并不高,就算撞上了也不一定会撞死。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是我们的先人对自然界偶然发生的现象观察、分析和思考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又经过反复的使用,使之成为某一种思维方式的代表,从而极大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和思想。
  有人认为,“守株待兔”与另一个成语“刻舟求剑”比较相近,其实这两个成语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刻舟求剑”永远求不到剑,而“守株待兔”却可以等到兔子,不过概率太低,一般人不会遇到。把这种几乎遇不到的事情当作营生做,大概率会被人嘲笑。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研究员)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简史》出版  人民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是按照党中央部署,为配合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编写的党史简明读本。在书稿编写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起草和修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央组织部等中央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简史》忠实记录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人类文
期刊
这是1988年的清明前几天或后几天,或许就在清明这个好日子的早晨,我坐在乡村木匠割制的沙发上,把一个大16开的硬皮本在膝头上打开,写下《白鹿原》草拟稿第一行钢笔字的时候,整个世界已经删简到只剩下一个白鹿原,横在我的眼前,也横在我的心中;这个地理概念上的古老的原,又具象为一个名叫白嘉轩的人。  自1985年秋天写作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引发长篇小说创作欲念,足足用了两年半时间,我的主要用心和精力都投入
期刊
一本书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又名《西行漫记》)因其增加了世界人民对中国和中国革命的了解而闻名于世,并被历史铭记。直到今天,这部著作仍然是人们了解现代中国的必读书。  “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1928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上海。在中国,他结识了宋庆龄和鲁迅。1936年6月,斯诺和乔治·海德姆(即马海德)一起冲破重重封
期刊
今天腾空所有的档期  只聆听人民  对你的祝福和赞许  中华大地上遍布的足迹  数着你的辉煌和不易  那一首歌  唤醒沉睡的中国  绵绵的山脉挺起龙的传说  华夏儿女的呐喊  化作成了  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  那一首歌  引领我们趟过  一個又一个困难与坎坷  辉煌苦难的中国  一代代生生不息奉献执着  那一首歌  激励着我们的青春和热血  在神州广袤大地上  团结奋斗顽强拼搏  歌声澎湃着  中
期刊
中华文化历经千年,很多成语的意思在流通的过程中逐渐改变,褒义变贬义,女性变男性,简直南辕北辙。比如说我们今天讲到的“朝三暮四”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词出自庄子的《齐物论》,说的是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叫狙公的养猴子的老头,因家里粮食短缺,他就打算限制猴子的食物。但又怕猴子们不听自己的话,所以假意对众猴子说:“每天两顿干饭,标准是早上三颗橡实,晚上四顆橡实。”猴子们一听,十分恼怒,狙公又说,“既然你们不
期刊
100种优秀党史主题读物展在京举办  北京军事主题书店从历年来出版的众多党史主题读物中精选出100种优秀图书,从党的思想理论、历史征程、使命情怀、丰功伟绩等多重维度,以理论典籍、历史纪实、人物传记、文学形象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呈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画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历程和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历史、铸就的伟大精神、形成的宝贵经验、开创的伟大奇迹。  全国职工党史知识竞赛火热进
期刊
我们不能说读书是一个老话,读书这个文章是做不完的,虽然一代代人都在做。读书首先有一个自我定位的问题,你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首先你是一个读书人。你有机会读书,成为一个读书人,是一种幸运,有些人想都想不到。我也算是幸运的,不管怎么样,总算读了一辈子书。读书人必须要读书,不然就不叫读书人。读书人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将读书变成一种本能。  读书人要从书中获得精神财富  读书是一个精神世界,你要能够
期刊
1.写自己真知道的事,不写自己不十分知道的事  一个学生不写学生的生活,而在报纸上找些婚姻法宣传资料去写,一定写不出什么名堂来。写东西非有生活不可。不管文字多么好,技巧多么高,也写不出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我们是工人,就写工人的生活。  这样,写作范围不就太小了么?只要写得深刻,范围小点没有什么关系。一位伟大的作家的确能够写出许多不同的人物,好多不同的事情,可是咱们现在的目的是先写好一件事,还不能希望
期刊
庚子中秋节前,收到新书《银字水浒传:英雄谱里的历史擦痕》,这是我在中华书局聚珍文化出的第四本书。第一本《食货金瓶梅:晚明市井生活》是2016年3月出版的,当年9月又出了第二本《物欲红楼梦:清朝贵族生活》。转过年6月出了第三本《金粟儒林篇:从清代说部看士人生活》。而这本新书的出版,与前一本隔了三年。  从书名可以看出,这几个小册子都是谈小说名著的。以往人们谈小说,总脱不开一个套路:创作背景,作家生平
期刊
“我喜欢书,别管日子过得有多苦,只要有书读,能够给别人带来知识,就是一种幸福”,这是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张湾镇75岁的老人张传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只上过几天学,却有一个藏书两万多册的家庭图书馆,并且,这个家庭图书馆已经免费开放了48年。  近日,记者走进张传党的家庭图书馆,看到附近的孩子都在这里看书。闲暇时,馆长张传党还会和孩子们一起认字。  张湾镇和平小学学生申耀说:“我非常喜欢看课外书,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