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tim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开展批评活动,以客观、公正、善意的求是态度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置身于创造性的学习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创造兴趣和创造能力。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不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而且给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带来了良机。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阐述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领会认识这一论断,对于我们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一场整体性的变革。它一方面促进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另一方面造成了一个起伏和失衡的社会环境。学生处在一种传统文化心理上的困惑与焦虑,社会化过程中的选择与冲突交汇点上,面对这些特殊情况,如何改进政治课教学以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成为突出的问题,也为政治课的教学改进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国外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给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现代科学与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的引进,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西方的社会制度,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对人们的影响也随之加深。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开放以后,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跟着进来了,中国的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丑恶现象,如吸毒、嫖娼,经济犯罪等。要注意抓取缔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发展”。高校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思想比较活跃,但也容易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其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使其健康的成长。
  其次,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高校改进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形态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青少年。(2)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3)在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改善和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随着招生、分配以及经费制度的改革,学校内部形成来源多层次,多类别,培养多途径,多模式,分配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新格局,这一现实要求学校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宽思路,改进工作方式,适应变化和发展了的形势。(4)学生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受到影响,出现实用学科热、打工热、择业进经济效益好的单位热等现象。如何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变化及特点,对它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这是摆在学校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总之,形势的发展变化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才能使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既符合社会需求,又符合学生需求,培养合格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就专业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关系而言,专业教育是使学生将来成为从事这种或那种职业的人,专业教育是使学生成为各方面的人才所必不可少的。但是专业教育并不能取代马克思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是使学生成为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人,即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专业教育所不能取代也不可能取代的。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如果说,专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那么,马克思主义教育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而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大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按照教育理论,教学这个矛盾体中,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实际上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领导、同行检查、交流,还是学生测评教师,标准似乎只有一个。课上的好坏只是教师的事,与学生无关,可以说,学生不是来上课,而是听课。在课堂上,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结果,教师与学生都很疲惫,长此以往,更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缺少活力。事实上,现在的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很多,他们缺少的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应是一个畅所欲言的过程。在国外一些大学课堂上,师生平等地围坐在一起,教师更像一个召集人,提出课程要求后,师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气氛非常活跃。相比较来看,后者更适合培养人才的需要。我们的任务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让学生把知识变为自己的能力,符合社会的需要。前一种教学模式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思维的状态,只是按要求办事,不去创新,成为所谓的“书呆子”。而后者则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了思维的锻炼。如果说体育锻炼能使一个人的身体更强壮,思维锻炼则能使一个人思维更发达,并形成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使他们解决书本所不曾学到的知识和问题。思维越是发达的人越爱思考问题,学习知识,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由被动思维变为主动思维,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市场经济强调个体和个性,它使每个人都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拥有收获的同时,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风险和责任。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和市场经济体制接轨的人才。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每个人都应该有更强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地去认识自己所在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以及它们的历史和未来,把它们看作是时刻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物,能够主动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主动地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有“让最优化的管理在这里实施”的责任心,这就需要学生彻底改变以往的被动式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结合形势教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的需要,帮助学生形成多向型的思维方式,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形成主动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再次,尊重教材,不拘泥于教材,在教学中切实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主动思维能力的内在要求。在教材中,我们看到的大多是理论上的东西,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一个方面,但脱离实际地学习,很难把理论变成指导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其主旨在于使学生在联系实际理解原理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社会和生活实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应带着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进入课堂,提供联系实际、具有说服力的材料,通过哲学课的联系实际,达到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深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目的。启发学生交流他们的观点,集思广益。当然,畅通无阻的信息网络也给学生们提供了便利的获取新知识的机会。应该利用课堂这个场所,发挥群体的作用,让每位学生的可借鉴的信息、知识都变成群体的知识储备、信息储备。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更好地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主动思维方式的培养。
  
  三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帮助其树立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马克思主义教育关系着学生成为什么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和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视,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充分认识到从事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十分崇高而庄严的事业。
  教育者要首受教育。要胜任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这一崇高使命和承担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庄严责任,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努力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对于一些人轻视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错误认识和片面观点,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有理有据地批评指正。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着和发展着的。作为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决不能是凝固不变的,它必然通过不间断的更新和创新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和战斗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发展,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同马克思、恩格斯的承继关系是非常清楚的,但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时候,不是重复马克思、恩格斯对一些问题的具体结论,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的创新,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树常青。
  教书育人,是教师应遵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中的典型的感人的事例,教师自身的言行和经历,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特别要加强学生的民族责任心、社会紧迫感的教育。营造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育人环境无论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还是观念创新,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管理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教育的管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每一个学生的禀赋、性格、兴趣、心理以及经验、学习方式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他们发挥潜力,施展才华,让个体的创造力得以有效地施展。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兴趣爱好,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为学生创造一个既有统一培养目标又能使个性得到较好发展的育人环境。教师要改变对学生人才的评价标准,宣传和鼓励创造型学生人才,加强对创新教育和创新型人才的研究工作。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不只是为了自己,更主要的是为了我们民族的兴旺发达、整个社会的进步。而每个人从产生那天起,就是社会中的人,就拥有自己的民族、国家,就肩负所在历史阶段的使命,现在职业院校的学生无论从年龄阶段、知识基础还是从其机遇上看,其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心该更强。因此,学生应该从对国家、民族和社会负责任的角度出发,更加珍惜自己、完善自己。同时,教师应结合形势教育,加强社会紧迫感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并走在时代的前列。
其他文献
生物专业英语是高等院校生物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在完成两年基础英语以及相关生物学基础课程学习后的一门后继课程。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用语,能基本听懂语速较慢的英文讲课及讲座,提高专业英语书刊、文献的阅读能力和技巧,能熟练阅读与该学科相关的文献资料,同时培养学生撰写英文论文摘要的能力,达到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的全面提高。  目前,生物
教育部颁发的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把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自主学习倡导个性化学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然而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并不意味着必然削弱甚至忽视教师的作用,否则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实际上,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明确教师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所扮演的角色就显
一前言    机械专业英语是专业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的一个分支。ESP是相对于一般用途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而言的,其研究开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1977年,Strevens提出了其著名论点:ESP包括职业英语和学术英语。[2]对于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而言,其学习动机在于为将来工作作准备,因此
一般认为,有效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师生之间互动交往,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养成思想品德、增强体质的教学活动。[1]因此,从课堂教学结构的层面予以审视,它理应包括有效的师生互动、合理的自我建构、优化的教学环境等若干方面。其中,有效的师生互动是基础,合理的自我建构是关键,终身发展的理念、优化的教学环境是保障。    一基础性指标:有效的师生互动    情景教学理论认为,参与社
一景观设计类专业景观生态学教学的现状    目前全国多数农林类院校的景观设计类专业都开设了景观生态学课程,而且大多是专业必修课,但是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学生对景观生态学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不高,修完该课程后在做设计时,更多从美学和功能方面考虑,生态意识体现不明显,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急需整合  对不同的专业,景观生态学的本科教材在内容取舍和深度确定上差异较大,目前还没
DICOM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标准是医疗数字图像数据通信的国际标准协议。DICOM标准使得医疗数字图像及各种相关信息在不同的医疗成像设备间的传
专业实习是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该专业三大实习中最为重要的实习。这次实习一般安排在专业课教学之前,有利于学生带着感性认识去学习专业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该实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由于我校的石油石化背景,我校装控系学生专业实习都安排在石油化工企业进行,一般以参观为主。专业实习包括对动设备、静设备以及DC
空调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控制优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是在以通信机房为主的无人场景,节约能源和提高控制品质是重点优化方向;另一方面在以家庭、办公室为主的有人
一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心理活动是消费者行为的基础,也是影响其行为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消费者在寻找、购买和使用商品与劳务的过程中,随时随地受到各种心理机能或心理要素的支配。它的实质就是客观现实在消费者头脑中的动态反映。  置身于纷繁的商品世界中,各种各样、行行色色的商品包装、广告等每时每刻都在刺激着消费者,向他们传递着各种消费信息。消费者对外部信息加以接收、整理加工、贮存,从而形成对商品的认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兴产业层出不穷,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的要求。”[1]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为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