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剧院照见文化之城新活力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en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大剧院。图/受访者提供

  5月9日,新冠疫情攻坚时刻,一场名为“艺术照亮生活,感知拾光力量——全球艺术家X中演院线·广州大剧院10小时‘云聚荟’”网络直播活动在京穗两地同步举行,长达10小时不间断、马拉松式的网络直播,带动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近150位艺术家与7400万网民在线庆祝广州大剧院开业十周年。
  全球演艺事业大范围停摆的当下,这场马拉松直播被赋予了更多特殊的涵意。广州大剧院总经理何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是大剧院坚持完成这场直播的重要原因。“艺术家、剧场、观众都需要这样一次云聚会来打破疫情带来的心理上的隔离,一场盛大的在线仪式,带给演艺行业乃文化产业新的气象,也显示出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精神力量。”
  2010年,广州大剧院在城市中轴线最核心的位置落成,并逐步发展为城市文化地标。从引入世界各地经典剧目,到将岭南文化的文艺创作精品搬上舞台,再到独立承制大型歌剧《马可·波罗》并走出国门,广州大剧院的十年发展历程,是广州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逐步融入国际文化体系的缩影。
  “作为广州的文化符号和城市文化的重要参与者,广州大剧院的脚步将不止于一座‘艺术剧场’。”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负责同志表示,广州大剧院十周年之际,广州正在推进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加快建设成为具有独特魅力和发展活力的国际大都市。

剧院与城市“共生”


  6月底上演的广州大剧院院庆十周年特别版的《马可·波罗》,将邀请王凯、洪之光、刘彬濠、戴宸等热门综艺《声入人心》中兼具人气和实力的歌唱家参演,届时广州大剧院还将同步开启线上云直播付费观看。在此之前,这部讲述“意大利人在中国”故事的歌剧,是由中国、意大利等不同国家的歌唱家用中文演唱演绎。
  “为了《马可·波罗》,今天开始不能刮胡子。”5月27日饰演马可·波罗一角的王凯在微博互动说道。因为转调难度高,体力要求也高,王凯坦言,现在每天在家练功,“一边学谱,一边坚持锻炼,增强肺活量”。
  作为广州大剧院首部“一带一路”题材的原创歌剧,《马可·波罗》近200人的演出阵容,有国内的当红歌唱演员,也有来自广东本土的歌舞团队,以及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
  “这是一次东西携手、打破壁垒、中西融合的尝试。”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陈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剧本的敲定、选角等流程,广州大剧院以开放的心态给予创作团队和专业人员理想的空间,以期让世界各地的观众读到共鸣,共享具有留存价值的文化内涵。
  国际戏剧之都,是广州想要打造的一張新的城市文化名片。实现这一目标,好的演艺平台必不可少。“场馆是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桥梁,既是让市民有机会在家门口欣赏到世界一流的舞台表演艺术;也是给本地表演艺术团体和国际一流的团队提供交流的基地。”星海音乐厅场地运营总监兼首席录音师杨震说道,高水准专业的演出场所和多样化的演出门类,是城市文化交流建设的重点。
  如今,由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等地标性文化设施形成的文化空间,已经正成为世界各领域艺术家跨界合作、激荡艺术创造力的交流基地。广州也已成为国际演艺版图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站,举办的全国性、国际性高端文化活动越来越多。
  在何鹰看来,广州文化建设的繁荣,得益于场馆之间合作与良性竞争共同营造出的良好文化生态。如果没有疫情,在2020年贝多芬250周年诞辰这一特殊的年度中,星海音乐厅和广州大剧院原定联合推出贝多芬作品大全集系列演出,“贝多芬的经典作品将响彻珠江畔”。
  杨震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广州市民的文娱需求日益旺盛,好的场馆、作品仍旧是供不应求,不同场馆之间的紧密合作、相互补台,在不断满足广州市民文娱需求的同时,一些大型活动的举办能够推动广州文化吸引更多的国际注意力”。

文化创新立足本土,与国际接轨


  回溯十年历程,广州大剧院为城市留下一道道文化印记:歌剧《魔笛》的亚洲首秀,高质量地呈现出超现实的舞台效果;被称为“音乐剧之王”的《歌剧魅影》造就了凌晨排队购票、连演十场爆满的盛况……从云集世界各地精品剧目,到独立承制大型歌剧《马可·波罗》并走出国门;从单一的剧场演出到剧目IP产品开发、青年剧团孵化,广州大剧院十年的创新与探索,是广州文化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现。
  5月9日,广州大剧院十周年院庆,一场10小时的马拉松式直播,汇聚了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位艺术家。“天涯共此时”,时空在线上仿佛被跨越,所有人共同见证和回顾广州大剧院十年的高光时刻,见证一座文化地标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下一个十年,广州大剧院发展目标是打造生产型剧院,用国际语言讲好广州故事。实现这一目标,何鹰常思考的是,如何在市场化、零补贴运营的模式下,实现原创剧目生产的制度化、常态化。他表示,未来广州大剧院在继续引进国内国际一流剧目的同时,也将更多关注本地的院团,为本地院团提供平台,繁荣广州本土剧目。
  近年来,广州落实“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坚持以精品创作凝魂聚力、教育人民,从文本创作、剧本孵化、经典作品改编等源头抓起,深挖岭南大地深厚的文化资源,扶持优秀原创作品,把工作重心向源头聚焦,从前端发力,带动创作水平整体提升。《广州市文艺精品创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中提出,要建立文艺作品创作题材库,对舞蹈、电影、戏剧等五大领域文艺精品创作给予扶持政策。
  根植于本土、深度挖掘本土故事的文艺精品,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窗口。2018年,广州歌舞剧院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在广州大剧院首演,这部结合了舞蹈、南拳、蔡李佛拳等现代和传统元素的舞剧,重现了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的历史场景,让观众体验到传统意象的魅力。2019年,广州芭蕾舞团舞剧《布兰诗歌》在广州大剧院首演后,登陆美国。同时,粤剧、话剧、现代舞、木偶戏等越来越多广东本土特色的优秀剧目积极“走出去”,在国内外获得了影响力。   作为最具广州本土特色的粤剧,近年来精品创作也层出不穷。2019年广州创作生产的粤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票房达到210万,位居全国戏剧电影榜首。无论是传统的醒狮、粤剧、龙舟、武术,抑或是岭南的建筑,岭南文化都是在包容中交融,在创新中传承。
  为推动粤剧等文艺演出复工复产,领风气之先的广州,首创“名家带戏”模式。5月31日晚,广州粤剧院“六一”特别节目《薪火相传:大梅花与小梅花——粤剧名家携小梅花欢度儿童节》晚会在南方剧院上演。这是南方剧院恢复开放后的首场演出,也是广州粤剧院疫情以来的首场线下演出。
  90岁高龄的广州市老市长、广州市粤剧振兴基金会会长黎子流作为特邀嘉宾到场助演“撑”粤剧,直言要做好粤剧艺术的传承和普及,薪火相传,培养少年儿童对粤剧的兴趣。当晚以170万人次的嘉宾互动访谈在线直播,带动近4万网民在线购票观演。
  千年港市贸易“商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的文化传承,给广州文化创新出彩留下丰厚积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包括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中西文化交融,粤剧、广绣、广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世界。
  在华南理工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教授王世福看来,广州的文化创新,一方面是在保护传承中适应当代,增加文化对当下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广州更要思考如何创造在全球具有引领性的文化,比如原创氛围的培育,城市整体形象风貌的塑造,各类公共艺术品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等,能否培育定义全球时尚或者站在文娱消费的前沿的文化。

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的一极


  2019年2月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支持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这是广州扩大全球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重要机遇。一条珠江连接全球最具活力和多样性的城市群,同根同源的岭南文化,粤语、粤曲、粤菜等文化要素的传播,共建人文湾区有着天然的基础。
  “粤文化可以视作岭南文化的核心,既緊密地关联着港澳,更联系着海外华侨华人。”王世福分析,大湾区要推动粤文化产生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广州完全具备成为粤文化核心区的能力和要素。具体的实现路径是“强本源—联网络—国际化”,即从历史文化名城本体建设到湾区文化协同,再到推动湾区走向国际化。
  根植于人文湾区的文化土壤,立足于国际化的坐标,广州在文化建设的道路上正探索出一条“质量型内涵式”新路:重创意,造品牌,推动传统文化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引领本土IP“走出去”;重科技,促融合,“文化 ”跨界融合赋能文化新业态,推动“广州制造”向“广州创造”转型升级。
  从成果来看,文化产业早已成为广州经济社会新的增长极。根据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广州蓝皮书: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9)》,2018年广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提高,支柱性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支持文化产业规模壮大的资源仍在不断投入,2019年10月,《广州市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行动方案》印发,提出了5亿元资金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广州文娱消费市场渐成规模,文娱消费需求也已经跃居全国首位。截至2018年年末,广州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到5040元,位列全国第一。广州文化产品进出口约212亿美元,占全国文化进出口总额的21.83%,位居全国第一。
  在此背景下,如何焕发文化产业新活力,广州再次用行动给出了回答。5月27日,博纳影业集团宣布携三大电影项目落户广州南沙,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广东博纳影业传媒有限公司。一直以来,广东是电影创作的热土,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影票仓。在发展电影产业上,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大湾区文化同宗同源,同声同气,有取之不尽的电影题材。”中国影协副主席、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说道,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电影创作的一批精英,博纳将会和珠江电影集团、广东电影行业人才,共同致力于打造中国电影创作高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三极。
  经受住疫情考验的广州文化产业将持续为行业复工注入回暖动力。未来,广州作为2000多年岭南文化中心地,将继续围绕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全方位推进文化建设,培育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其他文献
《敖德萨的历史》  作者:[美]查尔斯·金  译者:李雪顺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索恩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定价:69元  黑海是个奇怪的地方。它的名字的来历,即为什么叫“黑”海,到现在还是悬案。它一向在西方主流史的视野之外,近30年来,它所属的“东南欧”被正确地从“东欧”这一政治概念里区分出来。它是一个真正的过渡地带,对立的宗教和文化在这里交汇,将那片被认为是“真正的欧洲”的地域
获奖理由  它是这个时代的潮流风向标,是中国新消费的加速器,也是全球潮品前沿聚集地。从内容到电商,它不负年轻人的热爱,为亿万年轻人搭建了表达、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凝聚成健康向上的时代浪潮。五年来,它大胆创新黑科技,最具活力的消费力量由此释放。它所构建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必将引领新消费的发展,激发中国经济的新活力。杨冰  作为一名“疯狂的篮球爱好者”,杨冰至今还记得自己在大学时代得到第一双麦克格
据路透社9月4日援引美国国防部一位发言人的话称,该部门正在与美其他政府机构合作,以确定是否对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中芯国际实施出口限制。  美方的依据是,其认为中芯国际存在向中国国防部门提供服务的行为。美国国防部承包商SOS国际(SOS International)上月出具的一份报告,确认了此事。  股市迅速做出了悲观反应。周一(9月7日)开盘,中芯國际H股大跌15%,收盘时跌幅扩大到22.8
今年我开始试种丝瓜,终于成功了,种在北京二环里,种在泡沫盒子里。  看着丝瓜秧慢慢伸展,最后攀缘上绳、上墙,先是长出火柴一样的小瓜茎,然后在某个清晨或傍晚突然开出红酒杯口大的黄花,再然后看着那瓜一点点变大,越来越像你在菜市场看到的模样,你会发现自己对田园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成就感是不由自主的,不发几个朋友圈显摆,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現在的我们很难想象,北京官园这个地方原来是朝天宫的瓜园,而积水潭
刘道玉  无论是教育学词典或是在世界上那些高水平大学的文献中,都找不到“一流大学”这个词。在欧美国家中,那些最优秀的大学,一般都是称谓著名大学(famous universities)、享有声望的大学(prestigious universities)、研究型大学(research universities)、顶尖大学(Top universities)。在美国还有一个专用的术语,即常春藤联盟大学
患有这种病的人,越阴毒,越觉得自己强大  读到一篇文章,说某小学班主任在与人吃饭时吹嘘,大意是:很多家长都送礼,对送礼的并不会特别照顾,但对不送礼的是定不会照顾;想要摧毁一个孩子的心理,不搭理他就是,三次打招呼都不理他,他一辈子都会有阴影;想惩治哪个孩子也简单,当众狠狠地训他一顿,就能让他自闭。  读完,我的第一个感觉是不寒而栗。这让我想起三十多年前的一件事情。  那时候我刚到美国,出同时规定一个
5月9日,云南省委原書记秦光荣主动投案后,云南官场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十八大后,云南已有连续两任省委书记(白恩培、秦光荣)、连续四任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仇和、张田欣、高劲松)被查,再加上省委原秘书长曹建方和原副省长沈培平,该省至少有8名省部级官员在反腐中落马。  地处西南边陲、资源禀赋优越的云南,成为和四川、山西等省份相提并论的“腐败重灾区”。当地更有“治理云南官场比治理滇池还难”的说法
9月14日凌晨,数十架无人机突然袭击了沙特阿美公司的两处重要石油设施,造成了沙特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断供。  遭到袭击的两处设施,一处位于沙特东部达曼省西南约60公里的阿布盖格(Abqaiq),这一区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加工厂,每天处理原油多达700万桶。另一处设施位于沙特第二大油田胡赖斯(Khurais)。因为产量稳定、产品优质、地理位置重要等原因,阿布盖格被称为沙特油气生产的“心脏”。  沙特能
还没有到过年,小魏妈妈就在纠结要不要去参加毕业35周年的同学会。这一届同学好友都已经有五十七八岁,就像奔流的江水进入了下游的浅滩,江底那些久未晾晒的青春往事,像礁石一样带着苍苔味和水锈气,露头了。  要不要去重见当年较劲过的人,暗恋过的人,嫉妒过的人?这已经成为小魏妈妈反复踌躇的事。  小魏鼓励妈妈:去啊,你担心什么?岁月并不会饶过谁。再说,我敢肯定,你依旧是身材最好的女神一名。  妈妈不听她的蛊
201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正在建设中的北京新机场时评价,“北京新机场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  “这是首次把一座机场的作用上升到国家发展动力源的高度,这样的定位前所未有。”中国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说,“一年来,我们对习总书记这句话中所包含的深远的战略谋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北京新机场建设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