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叫我“金鱼坤”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ep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了今年,郑益坤就80岁了。然而,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他仍然待在家里由阳台改建的漆画工作室里,不知疲倦地画着。家里人都劝他好好歇着,他不肯,“画了一辈子漆画,不是想放就放得下的。”
  进工作室之前,郑老反复询问:“对大漆过不过敏?别进去后出来变猪头。”在得知没问题后,他才放心地点点头。工作室很狭窄,空气里满是大漆特有的酸味,一张大工作台上摆着好几十块书本大小的金鱼漆板,上面的金鱼各具姿态、栩栩如生。“我打算画100块金鱼漆板,每一块都体现一种金鱼姿态或画法,把毕生画金鱼的经验总结出来,供年轻一辈参考和学习。”
  气死猫的鱼
  金鱼是郑益坤画得最多,也是画得最好的题材。关于他画的金鱼,有这样一个故事广为流传:有位收藏家收藏了郑益坤创作的一只脱胎鱼缸,缸里画着数条各自悠游的金鱼。由于画得太逼真,惹得家里的小猫天天围着鱼缸团团转,最后竟然因为吃不到鱼缸里的鱼郁郁而终。
  “都快把我吹上天啦!”郑老笑着说,“不过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动力,让我思考如何才能把鱼画得更逼真,达到‘气死猫’的效果。”在黑色的漆板上画鱼,和在宣纸上画鱼一样,要讲究“只画鱼儿不画水,此中亦自有波涛。”与白宣纸相比,黑漆更容易让人产生“水深不可测”的感觉,因而更适合作为画鱼的背景。不过,漆黑在色谱中是最深、最重的颜色,在上面画金鱼,容易让鱼漂在黑漆上,沉不到“水”里去。
  郑益坤说,这也让他反复琢磨了很长一段时间,把福州传统漆画技艺几乎试了个遍,还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我学过十几年西方绘画,对三大面五大调子很熟悉,于是就尝试通过明暗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郑益坤拿起一块画好的金鱼漆板,指着上面的金鱼说:“我把鱼背画得厚一些,有时候还采用堆漆技法来表现鱼背露出水面的样子,再用金箔粉和银箔粉分别对鱼背和两侧的鱼鳞进行晕染,让这些部位看起来鳞光闪闪。有了这样的光感,金鱼的立体感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在罩上透明大漆后,金鱼不仅沉到了水里,而且整个画面也显得很深邃。”
  不过,在正式创作金鱼漆画时,郑益坤很少只画一条鱼,通常是几十条金鱼出现在同一画面中。金鱼的数量多了,就要体现画面的深浅层次,不能让所有的金鱼都浮在水面上,也不能都游在水底,而是要分布在水里的不同深度,才能让画面既丰富又饱满。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郑益坤的做法是:先画好最底层的金鱼,罩一层不太透明的推光漆,平磨后再画第二层金鱼,用透明性更好的大漆髹涂,如此一来,上面一层的金鱼就比下面一层的金鱼亮一些,金鱼的深浅层次就产生了。郑益坤还大胆使用了现代合成涂料——聚氨脂漆,因为它的透明度比大漆还高,可以把画面的深度拉得更大,在一个画面中可以同时表现三层、四层深度的金鱼:有的潜在水下,有的浮出水面,还有的若隐若现。郑益坤从墙上取下一幅金鱼漆画让我们数金鱼的条数,大家一致数出是20条,然而按着郑老的指示拿到窗边光线好地方再一数,竟然又多出5条,让人又惊又喜。
  因为擅长画金鱼,郑益坤被誉为“金鱼坤”。不过,他并不喜欢这个“雅号”。“金鱼只是我众多漆画题材中的一种,不知道的人听到这个名字还以为我只会画金鱼。” 郑益坤说。
  当刺刻遇上白描
  在福州画坛,郑益坤崭露头角是国画先于漆画,他曾跟随著名画家陈子奋学习传统绘画,练就了一手出色的白描工夫,所画线条既连贯,又有顿挫,既圆润,又挺劲。在从事漆画创作后,他很自然地将白描的审美趣味融入漆画的线条和造型中。这一点,尤其鲜明地体现在他的针刻漆画里。
  福州传统漆画本没有“针刻”这一技艺,是郑益坤从汉代漆器上恢复出来的。1973年,郑益坤接到湖南省博物馆的邀请,前往长沙复制马王堆汉墓刚出土的漆器。在这过程中,汉代漆器上极细的花纹让他一直捉摸不透,经过反复推敲,他判断只有缝衣针才能刺刻出来。经由郑益坤的手,针刻这一古老的漆艺技法终于重现人间。
  受汉代漆器绘饰的影响,郑益坤也开始创作刺刻花卉,并伴随在自己的漆画创作中。《菊香》,在黑漆背景上,先以针代笔勾勒出一丛菊花,然后在刺划的凹痕里戗入金粉,既格调清雅,又生机勃勃,呈现出与彩漆描绘全然不同的风格。尤其是线条,在顿挫、流畅之外,又似有颤动感,白描的线韵跃然漆上。
  在光滑的漆面上如何刺刻?郑益坤把工作室里那幅未完成的《观音坐莲图》摆在工作台上,准备示范。刺刻笔,是郑益坤用刻钢板的刻刀,将其磨成锐利的尖锥做成,像这样的刺刻笔,全是自己制作,十几支,大小不一。在正式创作时,郑益坤一言不发,也叮嘱我们不要说话,只见他拿起笔,时而点,时而勾,时而划,时而转,笔过之后,黑漆板上留下一根根流畅的细线。“刺刻有两大难点,一是下笔要稳,因漆面不易着力,稍不留神线条就会偏离图案应有的轮廓,在不该有刻痕的地方留下不易消除的痕迹;二是要顺,如果心存迟疑,所刻线条必然断断续续,缺少气韵。”放下笔,郑益坤长舒一口气,“所有的线条容不得半点差错,精神稍不集中就可能前功尽弃。”
  经过几十年的磨练,虽然如今郑益坤的刺刻艺术已经十分精湛,但他并不满意,“我还想结合版画艺术在针刻技艺方面进一步探索,并把它发展成福州漆艺的一个专门技法。”
  在繁忙的创作之余,郑益坤还带了几个徒弟,他们都是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功底好,对漆画也很感兴趣,有的已跟着他学了好几年。对此,郑益坤很满意地说:“我一直认为带徒弟要带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因为徒弟的素质好坏决定了这门手艺未来的发展前景。我不是否定过去手工家庭作坊家族内部传承的做法,而是说在如今这个开放的时代,选择徒弟时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郑益坤有一个来自西安美院的女徒弟,她一面认真学习郑老的传统技法,一面用这些技法描绘出自己创设的画面。例如她创作的漆画《三坊七巷》,将许多自己拍摄的福州老街巷的画面层层堆叠,再通过电脑处理,产生黑白光影效果,深邃神秘的画面让人感觉走入的不是街巷而是历史之中。看到这幅与自己的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郑益坤坦然地说:“这些年轻人的东西我不擅长,我的那些东西落伍啦,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抽象,有想象空间,该是他们大展才华的时候了。”
  虽然郑益坤笑言自己“落伍”,其实他一直在探索全新的漆画技法。漆画《夜巡》,他用了全新的漂漆浸渍法表现海景。“先将漆板置于盛水的池中,把用汽油稀释后的蓝色漆倒入水里,然后轻轻搅拌,牵引水面的色漆,待产生的纹理变化达到理想效果时,再放空池水,漆色纹理自然滞留于漆板之上。”如此一来,所形成的海景生动自然,就像照片一样。
  在表现自然形成的溶洞景观时,郑益坤一改传统画法,将各色漆稀释后即兴泼洒在倾斜的漆板上,让漆液自上而下流动,并上下变化倾斜角度,使漆液互相交融,产生“人天参半,妙趣天成”的效果。
  “做了60多年漆画,闻惯了漆味,但我仍不敢断言已经深谙漆性。”郑益坤说,正因为漆的不可捉摸,让他像个好奇的孩子一样在漆画这片神奇的天地里不知疲惫地追逐着,“我想,这种追逐必将伴随我的一生。”
其他文献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阳节的歌谣传唱了千百年,然而很多人都感叹那存在于传统节日里的悠远古风已经渐行渐远。  值此佳节,《中华手工》杂志联合重庆购书中心举办了一场美哉艺文节,让大众在赏玩古风雅物,参与汉文化雅集、缝香包、画团扇、编中国结的手工活动中重拾传统文化里的习俗礼仪、风情雅趣。  七弦琴对话六弦琴  书卷之地,布上茶席、香席、花席,营
葱绿的小草终会枯萎,鲜艳的花朵终会凋谢。为了留住这大自然的馈赠,美国艺术家Sarah Smith设计了一系列花草树脂手环。每个手环都是纯手工制作,不同的花草与细小的气泡都成为独一无二的元素。有如此自然清丽的手环锁于手腕之间,似乎能透过脉搏,感受到大自然的心跳。  www.iamsarahsmith.com
牛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美国西进运动。自由奔放的游牧人,成为了刚毅神勇、狂放不羁的牛仔代言人,而代表着自由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牛仔文化,也风靡至今。大概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中国的牛仔们,虽不能在广袤的草原策马扬鞭、纵横驰骋,却用中国人特有的严谨细致,向牛仔文化致敬。  店名:牛仔厨房  地址:杭州庆春路199号JASONWOOD旗舰店  电话:18668159722  如果要用一样东西
这一次与张介冠老师的约访并不太顺利,因为他才从欧洲回来,第二天展览又要开始,儿子不想父亲那么累,一再拒绝。张老师说他的家人一直不支持他继续做铸字行,因为已经连续亏损20多年。  “曾有领导来参观,我说若是作秀就别来了。他还是来了,说要帮我做模具,把文化传下去。后来一算单是注铜模就需要10多亿元新台币,时间得二三十年,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单纯地销售铅字并不是我的初衷,文字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它应
骄阳下,茵莱湖珍宝度假村(MyanmarTreasure Resort)的老板Win Oo Tan正忙着指挥员工给每个客房送电风扇,满脸歉意,“实在不好意思,没想到今年湖区这样热,入住的客人又这么多,酒店的电风扇没有预备那么多。”往年,这里是缅甸最凉爽的地方了,一千米的海拔足以让温度降下6℃~7℃甚至更多,因此这里90%的酒店都没有空调。  湖上小住的日子,洗尽了连日来在缅甸各处奔波的风尘,这里没
将金属绘上美丽的色彩当做书签,郑小姐希望这样的小物能在人们读书的时候,增添一份美好的心情。  手艺:金工彩绘、钩针编织  城市:广州  宣言:追求简单的生活,用双手去发现美好,与大家一同分享  每遇到新认识的朋友,开口问“怎么称呼”时,她总是俏皮地说道:“我姓郑,你可以叫我‘郑小姐’。”时间一长,周围的朋友都开始用“郑小姐”称呼她,索性她就把自己的手工品牌定为“郑小姐的店”。“其实我的真名叫郑慧文
攒盘又称拼盘,是一种盛放食物的器具,最早见于明万历年间,至清康熙时较为流行。一组拼盘的数量不等,少者五个,多者达二十多个,按件数的不同,又称为“五子”、“七巧”、“八仙”、“九子”、“十成”,可组成六方、八方形、葵花形、莲花形、扇形等式样。康熙时期的攒盘以五彩、三彩为多。  这件攒盘由内外两层共十二件小盘组成葵花形式,小盘为折沿、浅腹、圈足。盘内绘五彩花卉与蝴蝶纹,沿面红彩“卍”字锦地描金团“寿”
阿迪力曾经很火,上过《新闻联播》。后来坐飞机,安检员看到他就笑,『我认得你,切糕王子。』阿迪力有些紧张,头一低就撒了谎,说:『我不是。』  已上过不少新闻的阿迪力,在生活中被认出来依旧会紧张。不过,每次被认出,他过安检的速度都比往常要快。  中国合伙人  “想为切糕正名,太难了。”在采访阿迪力时,他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2012年,因“天价切糕”事件,切糕一时成为众矢之的。只要在社交网站上发一条
看到老丈人在编竹篓,雷镭突发奇想将竹编融入到皮具中,让时尚的皮背包透露出传统竹韵之美。  手艺:皮具制作  城市:重庆  宣言:做皮包就像一次冒险和旅行  雷镭在清净的小区内寻到两间房,将一间装修成皮具展示厅,另一间布置成工作室,堆满钉锤和皮革……他制作皮具,更多报以爱好和钻研的心态,并非创业赚钱。之前雷镭在上海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看到同事制作的皮质刀鞘而动了心,便加入皮艺大军。后来他干脆辞职回到重
编者按:由世界手工艺理事会(简称WCC)、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集团)公司主办;东阳市人民政府、世界手工艺理事会秘书处、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东阳中国木雕城承办;亚太、欧洲、北美、南美、非洲手工艺理事会,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14世界工艺文化节”,将于2014年10月18日~ 22日在浙江省东阳市隆重举行。对于此次手工艺领域的盛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