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对我校贫困生资助管理政策体系建设管理机构设置及资助管理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解决贫困生资助管理问题,不仅关系到贫困生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而且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稳定。因此,职业学校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把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关键词】贫困生 资助与管理 济困育人
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对他们经济上的资助、心理上帮扶、培养他们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克服学习的困难并最终顺利完成学业,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为了使这件民心工程落到实处,加强了对各项资助工作的管理,完善了奖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各项制度,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相结合,物质帮助、精神帮助、心理帮助相支撑,奖励与资助相结合,国家资助、学校资助与个人自助相结合的完整扶持体系,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为真正走上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1.细致严谨,做好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落实工作
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此项工作,组织评审小组进行评审, 评审组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的同时,由学生处、系和班主任组织各班学生学习有关评审文件,让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家各项资助的目的意义。资助先由学生本人写申请书,并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等材料,交班主任上报学校审核。学生材料上报学校后,由学校组织专人对上报基本情况进行核实调查。为了使该项工作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对贫困学生名单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张榜公示,并公示举报电话及信箱,在具体评审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受助学生的评审工作,主动接受广大师生及社会的监督。确保该享受国家政策的学生一个不漏,不该享受的一个也不能错发,真正地把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2.服务学生,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特别重视学生的助学解困工作,建立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包括“奖、助、贷、补、免”等多种形式、较为完善的助学解困体系,设立勤工俭学岗位,指导贫困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融助人与育人于一体。实行贫困生“两级证明、三级认定、三级公开、三级监督”的资助工作机制。为真正帮助贫困学生,通过创新资助理念、深化助学内涵,使助困方式实现了由单一的经济资助向帮助贫困学生提高个人能力与素质的转变,助困机制实现了由“输血”向“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转变,探索出一条帮困、助学、育人融合互动的路子,开创了贫困生资助工作协调持续发展的局面,有效地保障和促进了贫困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
3.多措并举,扩大资助辐射功能
面对生源主要是来自苏北和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生较多,学校一直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拓宽渠道来扩大资助的辐射功能,让更多的贫困学生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通过申请市慈善会爱心补助、市红十字会助学金;通过组织教职工、学生团员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走访贫困学生家庭并赠送慰问品;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学校还先后与中大集团、东风悦达起亚集团、三一重工集团、江苏摩比斯集团、京信电子集团等企业开展合作办学,设立冠名班,企业在冠名班设立奖、助学金,同时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企业实践月活动,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促进其专业学习,又可以通过劳动获取不低于1500元/月的生活补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总之,学校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积极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扩大宣传,努力争取更多的社会资助资金确保无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4.加强引导,激励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
充分宣传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正确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在广大学生中树立典型,积极开展学习先进学生活动,激励学生自立、自强。例如我校学生吉中珍是园艺高职0601班学生,中共党员、班长。吉中珍从小立志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农民,希望改变现在农民种田靠天收的现状,选择了学习园艺技术。入校后,学习和技能一直名列前茅,在其他方面也积极参与和锻炼,一直在班级担任班级学生干部,系学生会担任学生会干部,还因爱好织绣加入‘紫藤花语坊’社团,以在学校食堂、超市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2007年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2008年成为入党积极分子,2009年发展成为预备党员,并如期顺利转正。先后到江苏永益建设有限公司、盐城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的资料员、监理员等岗位进行工学交替,后被苏州古里利达服装厂特聘织绣工艺工程师。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在全校开展了学习吉中珍同学的先进事迹,召开主题班会,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带动和促进学生銳意进取、积极向上、自立自强。
资助工作的目的在“济困”更在“育人”,育人成才是高校助学工作的核心。扶贫不忘扶志,帮困重在育人,将资助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与良好契机,利用资助这个有利抓手,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把“经济解困”与“精神解困”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走访贫困生家庭活动等形式扎实开展教育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吕余生等.关于建立健全资助广西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学术论坛2009(9)
[2] 周蕾等.贫困生资助中的教育疏导工作实践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1(25)
(作者单位: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贫困生 资助与管理 济困育人
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对他们经济上的资助、心理上帮扶、培养他们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克服学习的困难并最终顺利完成学业,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为了使这件民心工程落到实处,加强了对各项资助工作的管理,完善了奖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各项制度,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相结合,物质帮助、精神帮助、心理帮助相支撑,奖励与资助相结合,国家资助、学校资助与个人自助相结合的完整扶持体系,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为真正走上社会打下了良好基础。
1.细致严谨,做好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落实工作
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此项工作,组织评审小组进行评审, 评审组在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的同时,由学生处、系和班主任组织各班学生学习有关评审文件,让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家各项资助的目的意义。资助先由学生本人写申请书,并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等材料,交班主任上报学校审核。学生材料上报学校后,由学校组织专人对上报基本情况进行核实调查。为了使该项工作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对贫困学生名单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张榜公示,并公示举报电话及信箱,在具体评审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受助学生的评审工作,主动接受广大师生及社会的监督。确保该享受国家政策的学生一个不漏,不该享受的一个也不能错发,真正地把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2.服务学生,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特别重视学生的助学解困工作,建立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包括“奖、助、贷、补、免”等多种形式、较为完善的助学解困体系,设立勤工俭学岗位,指导贫困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融助人与育人于一体。实行贫困生“两级证明、三级认定、三级公开、三级监督”的资助工作机制。为真正帮助贫困学生,通过创新资助理念、深化助学内涵,使助困方式实现了由单一的经济资助向帮助贫困学生提高个人能力与素质的转变,助困机制实现了由“输血”向“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转变,探索出一条帮困、助学、育人融合互动的路子,开创了贫困生资助工作协调持续发展的局面,有效地保障和促进了贫困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
3.多措并举,扩大资助辐射功能
面对生源主要是来自苏北和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生较多,学校一直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拓宽渠道来扩大资助的辐射功能,让更多的贫困学生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通过申请市慈善会爱心补助、市红十字会助学金;通过组织教职工、学生团员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走访贫困学生家庭并赠送慰问品;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学校还先后与中大集团、东风悦达起亚集团、三一重工集团、江苏摩比斯集团、京信电子集团等企业开展合作办学,设立冠名班,企业在冠名班设立奖、助学金,同时学校在学生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企业实践月活动,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促进其专业学习,又可以通过劳动获取不低于1500元/月的生活补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总之,学校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积极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扩大宣传,努力争取更多的社会资助资金确保无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4.加强引导,激励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
充分宣传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正确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在广大学生中树立典型,积极开展学习先进学生活动,激励学生自立、自强。例如我校学生吉中珍是园艺高职0601班学生,中共党员、班长。吉中珍从小立志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农民,希望改变现在农民种田靠天收的现状,选择了学习园艺技术。入校后,学习和技能一直名列前茅,在其他方面也积极参与和锻炼,一直在班级担任班级学生干部,系学生会担任学生会干部,还因爱好织绣加入‘紫藤花语坊’社团,以在学校食堂、超市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2007年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2008年成为入党积极分子,2009年发展成为预备党员,并如期顺利转正。先后到江苏永益建设有限公司、盐城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的资料员、监理员等岗位进行工学交替,后被苏州古里利达服装厂特聘织绣工艺工程师。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在全校开展了学习吉中珍同学的先进事迹,召开主题班会,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带动和促进学生銳意进取、积极向上、自立自强。
资助工作的目的在“济困”更在“育人”,育人成才是高校助学工作的核心。扶贫不忘扶志,帮困重在育人,将资助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与良好契机,利用资助这个有利抓手,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把“经济解困”与“精神解困”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走访贫困生家庭活动等形式扎实开展教育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吕余生等.关于建立健全资助广西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学术论坛2009(9)
[2] 周蕾等.贫困生资助中的教育疏导工作实践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1(25)
(作者单位: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