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穿军装的国民党上将

来源 :可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年前,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就中国问题发表看法,激起中国思想学术界颇大反响。罗素离开后,刚从英伦学成归来的杨端六在长沙作了题为《和罗素先生谈话》的演讲,主张理性地对待罗素的学说。杨端六的观点,被时任新民学会领导人兼长沙《大公报》特约记者毛泽东记录下来,并用“杨端六讲,毛泽东记”的署名,刊登在当年的《大公报》上。
  杨端六早年先后留学日本、英国,在伦敦大学攻读了七年的货币银行专业。归国后,他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对商务印书馆的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使商务印书馆的财务扭亏为盈,被外界誉为商务的“金柜子”。后由蔡元培推荐,出任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杨端六在经济学专业领域声名卓著,蒋介石专门请他讲了两次经济学,他由此得到一个“蒋介石的老师”称谓。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成员以财政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专家为主,杨端六出于爱国热忱,加入国防设计委员会。1934年,蒋介石又任命他为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审计厅)厅长,授予他上将军衔。
  杨端六十分苦闷。他喜欢做学问当老师,特别喜欢武汉珞珈山安静的校园,不喜欢做官,千方百计躲避政治。他曾告诫女儿杨静远:不要黏上政治,政治就像恋爱一样,一旦陷进去,就不能自拔。他找出各种借口推辞,但蒋介石坚决不答应。后在蒋介石威逼利诱下,他提出任职的三个条件:不离学校,不离讲台,不穿军装。蒋介石本来只是借学者来装饰门面,并不是真要他去监督,所以对他的条件一一答应。此后四年,杨端六每年的寒暑假都要到南京去上任,任职期间,仍旧长袍马褂,从未穿过军服,成了国民党军中唯一不穿军装的上将。
  重新回到校园安心教学,杨端六治学更加勤奋。武汉的盛夏,骄阳似火,他赤着臂膀伏案疾书,桌旁放一盆冷水,汗流如注时,就拧一把毛巾擦去,接着写。
  1938年8月,日军疯狂轰炸武汉。一天,杨端六一家正在吃午饭,忽然空袭警报大作,几十架轰炸机压顶而至。所有人都奔出去逃命,杨端六却往里屋跑。一时间,房子夷为平地。灰头土脸的杨端六抱着抢出来的《货币与银行》手稿,傻呵呵地大笑。家被炸毁,加上货币不断贬值,这位不会理自家财的理财专家生活十分拮据。
  抗日战争胜利后,杨端六在武汉大学担任校领导职务。他始终坚持上讲台为学生授课,主要教授“货币与银行”。他的著作《货币与银行》出版后,一直作为教科书。1940年代,大多数大学经济系都用它做教材。1970年后,这本标价32元、秋草一样颜色的经典书籍还在各书店出售,影响了好几代“经济人”。
  解放后,杨端六重回珞珈山,任武大经济系教授。他已六十多岁,有严重的腰痛病,但他坚持上讲台授课。一次上课时,他重重跌了一跤,从此再也不能登台授课了。但他没有放弃心爱的教师职业,坚持在家中著书立说。50年代末期,他完成了《清代货币史稿》。不久,他被划为“右派”,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文革”期间,他再次受到冲击,终于在乏人照料下凄然离世。
  杨端六一生坚持“只做教师,不做官”,在货币银行金融财会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是著名理财专家,被尊崇为中国现代货币金融学的奠基人之一,声名仅次于马寅初。近半个世纪过去,人们渐渐遗忘这位曾享誉学界的经济学家。杨端六已成专业辞书上一个干瘪的条目。
  (摘自《大公报》图/王建峰)
其他文献
总是一方做决定 人们通常认为婚姻生活中没有发言权的一方不会幸福,然而研究人员发现,强势的一方更容易对婚姻产生绝望感。建议:如果一方总是在做共同决定时顺从对方的意见,那么今后应该多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重要事情的回忆出现不同 建议:对于生活中的一些里程碑事件(如订婚、购置房屋等),夫妻应该认真交谈,尽可能地达成一致,避免今后回忆时引起冲突。  不切实际的期望 研究发现,婚姻中期望过高的人,比那些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