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的童年不使坏?谁没一点小秘密?给孩子一点保留隐私的空间,只要不违反原则,何必打探得一清二楚?
被“审判”的儿子越来越叛逆
前两年,我和老公频繁出差,儿子大多数时间都住在爷爷奶奶家。面对顽皮的孙子,爷爷奶奶头疼不已。这对无事可做的老人最终化烦恼为动力,从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侦察孙子的“作案”迹象,揭露他的种种“罪行”,以此彰显他们福尔摩斯般的头脑和思维能力。
“你说昨天下午在家里做作业,我有五个证据可证明你在说谎:第一,书桌上堆满玩具,根本没有写字的地方;第二,我有意将凳子放反了,你压根儿没动它;第三,电脑的罩布被掀开了;第四,电脑显示屏是热的;第五,你既然说做过作业,今天为什么还给同学打电话问作业?”
证据确凿,可儿子声嘶力竭地辩解:“我在餐桌上写的作业!电脑罩布是风掀开的!气温这么高,什么东西都是热的……”
“你还狡辩?你这孩子嘴真硬,越来越不像话了!你想骗过我们?没那么容易!”“小时说谎,长大坐牢!这样下去不得了!”
面对爷爷奶奶的轮番轰炸,儿子的眼泪在眼眶打转,却仍然不忘做最后的挣扎:“没有!没有!我就是没有……”声音越来越弱,表情却十分倔强。
这几乎是爷爷奶奶家每天必演的生活情景剧。儿子变得更加“诡计多端”,继续和“福尔摩斯们”斗智。最后,奶奶新买的皮包、爷爷最喜欢的书籍,都被儿子破坏了。
“这孩子我们带不了,不带了!不带了!”老人气急败坏地跳脚。
谁的童年不使坏
我和老公认真反思:儿子使坏,要不要管?当然要管!老人教育孩子,有错吗?当然没错!那为何这祖孙的关系像斧头把越斗越紧?儿子也越来越叛逆呢?
我问老公:“你小时候干过坏事吗?”
老公很得意地炫耀:“干过,一大串呢!到邻家院子捅马蜂窝,偷吃别人家菜田里的西红柿,上学路上去钓鱼……”
我很好奇:“那你的父母怎么惩罚你?”
“他们整天忙农活,家里孩子多,哪管得着?”
“那就怪了,你怎么没变成十恶不赦的坏蛋?”
“大道理谁不明白?老师父母经常讲。小孩子调皮捣蛋是天性,偶尔撒撒野、使使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经他这么一说,我突然豁然开朗。谁的童年不使坏?小孩子天性爱搞恶作剧,如果没被人发现,那就会偷着乐。几十年过去,老公还以这些小秘密为乐呢。可是,爷爷奶奶以审判者的架势来教育孙子,孙子能心甘情愿地认同吗?他那委屈的眼泪、倔强的表情、哭闹耍赖的行为和更多的计谋,不过是要保护自己小小的自尊心,不过是想证明自己:我没有输!
你的秘密永远属于你
我们决定和爱耍小聪明的儿子也来一场斗智,有的放矢,点到为止,心照不宣,改正就好。这既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尊重了他的小秘密,也给了他一个警示:第一,别装了,老爸老妈有火眼金睛,啥都看得清;第二,是对是错,自己去想;第三,下次还有必要这样吗?说来也有意思,面对技高一筹的父母,儿子反倒变得懂事规矩了。
有一天,儿子问他老爸:“爸,你小时候干过坏事吗?”面对我和儿子都问的同样问题,老公哈哈大笑。儿子不知所以,自言自语道:“有时候,就是想偷偷做点什么事儿,不让人知道。”
谁的童年不使坏?谁没一点小秘密?我们当然能理解。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原则:第一,别伤害自己;第二,别伤害别人;第三,父母反复说过的规矩,不能再犯。
儿子也给我们定了原则:第一,他的小秘密不要告诉别人,特别是爷爷奶奶;第二,他不想说的秘密不要打听。
哈哈,击掌为誓!
我嘴上答应儿子,心里却想,最重要的是你要遵守我们的原则,至于你的原则嘛,你一个小不点,能有什么秘密瞒得过我们的火眼金晴呢?不想,儿子还真有些小心思。
周末,儿子说:“我去前面广场转两圈。”好啊,户外散步不错。可他这一去就是两三个小时。等他回来后我问他:“干什么去了?”他淡淡地答:“就是去广场转了两圈。”他到底干什么去了?
半夜,他的房间还亮着灯。我敲门进去,他慌慌张张钻进被窝。“你在干什么?”“睡不着,看会儿书。”“看什么书?”儿子往书架随便一指。不可信!他到底在干什么?
儿子说要买笔,我便给了他30块钱。晚上回家,问他找回的钱呢?答:没了。“两支笔就要那么多钱?”“买了点别的东西。” “买了什么?”儿子不说话。他的钱到底买了什么?
儿子的这些秘密让我既好奇又担心。我常常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周末去广场,会不会是和相好的女同学约会?或者,去做一件善事?大半夜,他在房间干什么?给女同学折千纸鹤?写日记?多花的钱哪儿去了?和小伙伴分享零食?买了一件心仪已久的玩具?
丈夫打断我, “就那么一点时间、空间,料他也坏不到哪里去,你就别操这个心了。”
是啊,每个人都会有些不愿意告诉人的小心思,只要不违反原则,何必打探得一清二楚?回望我们成长的历程,不也是一路怀揣可爱的小秘密吗?
被“审判”的儿子越来越叛逆
前两年,我和老公频繁出差,儿子大多数时间都住在爷爷奶奶家。面对顽皮的孙子,爷爷奶奶头疼不已。这对无事可做的老人最终化烦恼为动力,从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侦察孙子的“作案”迹象,揭露他的种种“罪行”,以此彰显他们福尔摩斯般的头脑和思维能力。
“你说昨天下午在家里做作业,我有五个证据可证明你在说谎:第一,书桌上堆满玩具,根本没有写字的地方;第二,我有意将凳子放反了,你压根儿没动它;第三,电脑的罩布被掀开了;第四,电脑显示屏是热的;第五,你既然说做过作业,今天为什么还给同学打电话问作业?”
证据确凿,可儿子声嘶力竭地辩解:“我在餐桌上写的作业!电脑罩布是风掀开的!气温这么高,什么东西都是热的……”
“你还狡辩?你这孩子嘴真硬,越来越不像话了!你想骗过我们?没那么容易!”“小时说谎,长大坐牢!这样下去不得了!”
面对爷爷奶奶的轮番轰炸,儿子的眼泪在眼眶打转,却仍然不忘做最后的挣扎:“没有!没有!我就是没有……”声音越来越弱,表情却十分倔强。
这几乎是爷爷奶奶家每天必演的生活情景剧。儿子变得更加“诡计多端”,继续和“福尔摩斯们”斗智。最后,奶奶新买的皮包、爷爷最喜欢的书籍,都被儿子破坏了。
“这孩子我们带不了,不带了!不带了!”老人气急败坏地跳脚。
谁的童年不使坏
我和老公认真反思:儿子使坏,要不要管?当然要管!老人教育孩子,有错吗?当然没错!那为何这祖孙的关系像斧头把越斗越紧?儿子也越来越叛逆呢?
我问老公:“你小时候干过坏事吗?”
老公很得意地炫耀:“干过,一大串呢!到邻家院子捅马蜂窝,偷吃别人家菜田里的西红柿,上学路上去钓鱼……”
我很好奇:“那你的父母怎么惩罚你?”
“他们整天忙农活,家里孩子多,哪管得着?”
“那就怪了,你怎么没变成十恶不赦的坏蛋?”
“大道理谁不明白?老师父母经常讲。小孩子调皮捣蛋是天性,偶尔撒撒野、使使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经他这么一说,我突然豁然开朗。谁的童年不使坏?小孩子天性爱搞恶作剧,如果没被人发现,那就会偷着乐。几十年过去,老公还以这些小秘密为乐呢。可是,爷爷奶奶以审判者的架势来教育孙子,孙子能心甘情愿地认同吗?他那委屈的眼泪、倔强的表情、哭闹耍赖的行为和更多的计谋,不过是要保护自己小小的自尊心,不过是想证明自己:我没有输!
你的秘密永远属于你
我们决定和爱耍小聪明的儿子也来一场斗智,有的放矢,点到为止,心照不宣,改正就好。这既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尊重了他的小秘密,也给了他一个警示:第一,别装了,老爸老妈有火眼金睛,啥都看得清;第二,是对是错,自己去想;第三,下次还有必要这样吗?说来也有意思,面对技高一筹的父母,儿子反倒变得懂事规矩了。
有一天,儿子问他老爸:“爸,你小时候干过坏事吗?”面对我和儿子都问的同样问题,老公哈哈大笑。儿子不知所以,自言自语道:“有时候,就是想偷偷做点什么事儿,不让人知道。”
谁的童年不使坏?谁没一点小秘密?我们当然能理解。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原则:第一,别伤害自己;第二,别伤害别人;第三,父母反复说过的规矩,不能再犯。
儿子也给我们定了原则:第一,他的小秘密不要告诉别人,特别是爷爷奶奶;第二,他不想说的秘密不要打听。
哈哈,击掌为誓!
我嘴上答应儿子,心里却想,最重要的是你要遵守我们的原则,至于你的原则嘛,你一个小不点,能有什么秘密瞒得过我们的火眼金晴呢?不想,儿子还真有些小心思。
周末,儿子说:“我去前面广场转两圈。”好啊,户外散步不错。可他这一去就是两三个小时。等他回来后我问他:“干什么去了?”他淡淡地答:“就是去广场转了两圈。”他到底干什么去了?
半夜,他的房间还亮着灯。我敲门进去,他慌慌张张钻进被窝。“你在干什么?”“睡不着,看会儿书。”“看什么书?”儿子往书架随便一指。不可信!他到底在干什么?
儿子说要买笔,我便给了他30块钱。晚上回家,问他找回的钱呢?答:没了。“两支笔就要那么多钱?”“买了点别的东西。” “买了什么?”儿子不说话。他的钱到底买了什么?
儿子的这些秘密让我既好奇又担心。我常常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周末去广场,会不会是和相好的女同学约会?或者,去做一件善事?大半夜,他在房间干什么?给女同学折千纸鹤?写日记?多花的钱哪儿去了?和小伙伴分享零食?买了一件心仪已久的玩具?
丈夫打断我, “就那么一点时间、空间,料他也坏不到哪里去,你就别操这个心了。”
是啊,每个人都会有些不愿意告诉人的小心思,只要不违反原则,何必打探得一清二楚?回望我们成长的历程,不也是一路怀揣可爱的小秘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