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k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以尊重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健全的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推行素质教育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课堂教学必须考虑的考虑。本文中,笔者将考虑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推行素质教育,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为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促进高中地理的素质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 素质教育 学生发展 新课改
  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地理学科也不例外。高中地理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它极 为独特的一面,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据此,就高中地理教育如何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谈谈几点粗浅 认识。
  一、注重教学细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地理教材所编入的知识体系当中,很多内容都渗入了一定的爱国主义因素,这既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学生成才,知识成长的一个必需环节。教师在讲解这些章节时,要以情动人,注重语言的感染力,与学生情感共鸣。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需要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神色情态来进行无形的渗透。众所周知,我国的地理常识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对比、比较,增强学生爱国之情。比如讲到中亚南亚西亚严重的民族宗教冲突时,可与我国进行对比。我国对民族关系较好的处理,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的照顾,政策的优惠,是很多国家难以做到的。从民族关系上看,中国是世界上多民族国家中最团结最和谐的国家。这样对比,就更加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再比如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对比,使学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特别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家乡的发展变化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使之升华为对祖国的热爱,这种有血有肉的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能激发他们的报国之情。
  二、及时吸收地理信息,补充时事知识
  地理教学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传授最基本的地理知识。但是,由于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它只能编入一定时期内有限的地理知识,不可能包罗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的所有知识。因此,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地理教材中的一些地理知识的滞后性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地理教材中的知识与变化着的形势不相符的情形。这时,是照本宣科地硬教还是及时吸收新的地理信息,丰富学生的时事地理知识,是对地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考验,关系到是否对学生进行新知识教育和捕捉新知识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地理教师要教“活”,学生要读“活”书,从而较好地克服教材的滞后性,丰富和超前地修正地理教材的不足,使学生获得更新、更准确的地理知识。
  三、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因材施教
  无论什么教育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提升一个人的素质,培养一个人的品德,锻炼一个人的能力,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个体的不同,他们所接受到的信息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智力水平,接收能力以及所储备的知识结构也就会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也从客观上制约着高中地理的教学工作。所以,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经常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坚持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素质教育,做到因人而异,实事求是。另外,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秉承尊重这一学习主体的原则,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掘他们的特质和潜能,正确对待学生中存在的差异。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他们自身潜能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制定教学目标也应该符合学生实际,要注重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相关地理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以此同时加强爱国教育,提升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把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放在首要位置。
  四、把握课堂,优化教学
  课堂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需要教师牢牢把握,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优化教学。首先,要优化师生关系。也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始终保持教师作为引导着和组织者的地位,实现教与学有机结合。创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始终保持正确的学生观,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要优化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学生为根据,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难度适中,并且有一定的层次,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再次,要优化教学方法。毕竟教学方法的优劣在很大程度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是否成功,所以教师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断提升并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制定否和目标要求和学生特点,以及教师实际的教学手段,实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最后,要优化课堂训练。合理、恰当的课堂训练,对于巩固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掌握一定能力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一定不可以把“完成练习,评讲练习”作为训练的唯一形式,而应该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特别是应该侧重于选择那些能够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练习,从而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为适应时代发展得要求,推行素质教育也就势在必行,这需要高中地理教师从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做出努力和尝试,以保证素质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实。相信,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不断实践过程中,素质教育的推行不会再只是一种流于形式,成为空谈,定会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刘红霞.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推行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13(11)
  [2]陈江华.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07)
  [3]崔诗琪.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4(06)
其他文献
【摘要】在篮球运动中,犯规战术具有两面性,这两个方面又相互对立,在比赛中如何运用犯规战术?也是教练员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犯规的定义的理解以及以往比赛中运用犯规战术的范例,对犯规战术的应用做一全面的诠释,有利于在布置战术中的应用。  【关键词】犯规战术 篮球比赛  1引言  篮球运动属于同场竞技性运动项目,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篮球运动发展的热火朝天,比赛竞争的日益激烈,不仅仅需要在个人技术
【摘 要】中华灿烂文明5000年,凝聚了中华民族儿女的智慧结晶。从人类第一件艺术品诞生开始,生活因为艺术而智慧,因为智慧而艺术。在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其历史与文化,经济与文化,文化与文化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道路上,无不受各种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人杰地灵的东瓯大地有着百工之乡的美誉,肥沃的土地孕育这勤劳、善良、智慧的温州人们,勤劳智慧的人们在无限的创造着生活的美。 
【摘 要】目前关于微电影这块,在大学校园内也越来越普及,同时也有许多网站推广微电影大赛之类的活动,而微电影广告源头诞生于微电影,是一种新式的广告形式,其中传播形式主要是网络传播。网络已经是大学校园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方式,因此对于微电影,我们可以从中探讨微电影中的广告形式与应用,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广告效应。  一、微电影广告的诞生和发展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
【摘要】作为基础性学科的语文,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基本的教学任务,积极开展发散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语文;发散思维;训练;策略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学科,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要改变传统条分缕析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深入实施发散思维训练,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摘 要】本文就初中阶段的方程教学谈了几个方面的观点:重视方程解法的教学;重视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要重视方程思想的渗透和方程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方程解法 方程应用 方程思想  方程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可以包容和展示丰富的数量关系,使数学语言有了质的飞跃;用等式作为数学思维的工具,对不同结构形式的方程,人们逐步探索出一套分类处理解方程的方法.正是源于解决数学问题的需求意识发展,人类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