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写作文,大多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究其原因,是学生在作文中缺乏创新意识,写作方式不够独特,材料选择不够典型。
关键词:创新欲望;创新能力;写作个性;創新评改
小学生写作文,大多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写好人好事,一个班五十人,起码有一半写的是扶老奶奶过马路,或帮盲人。小学生作文,笔者长期执教于第一线,在他们作文中缺少的是最能颤动人心的细节。究其原因,是学生在作文中缺乏创新意识,写作方式不够独特,材料选择不够典型。怎样让学生能写出一篇有创新意义的作文来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训练”学生。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创新欲望
任何事情,要创新,必须要先有兴趣。作文也一样,如果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那么就不会产生创新的欲望。小学生,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冲动,我们要把他们这个创新的动力给调动起来。
(1)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入的课文百分之八十都带有创新性,这就给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很好的蓝本,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语文教材,譬如作者语言的创新,表达方法的独特等,这些都可以潜移默化给学生。
(2)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上,我们不应该承接老一套的作文教学法,念几篇优秀作文,讲一通大道理的“虎头豹尾”。我们应该优化教学过程,使整堂作文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学生的作文情绪始终处在一种亢奋之中。要达到这种“亢奋”的效果,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创设情景,譬如游戏作文、演戏作文等,学生都能不自觉地就进入了角色。
二、帮助学生具备创新的能力
学生有了创新的动力,还要具备创新的能力,作文才能写得有声有色,别具一格。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小学语文课文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课文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文不胜枚举,譬如《司马光砸缸》一课中,按照一般思维,是去把人捞出来,可司马光却做出了不同于常人的举动,把缸砸破,这点,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用到作文中,就是所谓的“先把悬念设出来。”又如《称象》一课中,曹冲称象的聪明就是一种求异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让学生在作文中另辟思路,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田忌赛马》,告诉学生作文不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同一题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除了可以从课本中学来外,还可以通过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我们的作文课,老师教学方法很单一,有心的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注重观察。观察是作文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观察,就没有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学会观察社会、学会观察生活。如此,学生写作时才会笔下有物,不空洞,不假话套话一大箩。
(2)教学要直观。有些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言之无物,讲得很玄乎,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要直观教学,不能高谈阔论。现在的教学手段很多,直观教学可以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如此,就给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的基础,让学生的作文长出翅膀来。
(3)鼓励求异。世界上没有两朵完全相同的花,同样,也没有思维完全相同的学生。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老师的要求很“统一”,譬如规定了写作的手段,写作要用的词语,写作要表达的思想等。这样的“统一”,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失去了畅谈自己独立感受的机会、他们所有的独立创新的想法都被剥夺了。这种“剥夺”如果长期维持下去,学生就再也提不起作文的兴趣来了。
(4)“少牵着学生走”。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还在是“讲授式”传统教学法。这样的教学,学生只能被老师像牵牛一样牵着走,学生的思维只会围绕着老师的教学设计转,他们的灵活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思维成了“定势”。要彻底改变这种牵牛鼻子的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分类探究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感受。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个性
作文中的个性对于学生写作很重要。那么多的作家,他们就各有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就算是同一题材的作品,在他们的笔下也会显现出不同的表达效果和主题。小学生作文,往往出现人云亦云,写不出新意,这就是学生没有鲜明的创作个性。这就要求我们作文课老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可以帮助他们找出作文中的亮点,让他明白他所擅长的方面,譬如善于叙事,就鼓励他把事叙得生动,叙得有悬疑吊起读者的胃口。又如擅长写景,鼓励他把景写得美轮美奂,美不胜收。善于抒情的,鼓勵他把情写得触动人心。善于哲理叙说的,你就鼓励他把理说得透彻,让人信服。
四、创新作文评改方式
评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掌握作文技能技巧,认识自己作文的不足并改正。教学中,学生初稿时,教师适时指导、浏览,收集优秀作文和带有普遍性毛病的作文。待学生初稿完成后,组织学生欣赏其中的优秀作文和共同评改带普遍性毛病的作文。首先,小组内的四名同学分别读一读自己的文章,然后组内成员说说每一个同学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作文基础好的同学评评某某同学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如何,使同组的同学受到教育和启发;作文基础差的同学也学着评评某某同学哪个句子写的好,哪个标点用的不对。这时教师要参与几个小组的讨论,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鼓励学生在班上大胆评议。这种形式的评议可以使同学们取长补短,使那些容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同学相得益彰,既学到了别人作文的优点,又找到了自己作文的不足。在欣赏中学习,学习中积累、积累中运用,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为了更好地修改,还可以把修改的作文在小组或班上进行朗读,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借鉴、阅读修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流畅多了。
小学作文的创新看似很难,但我们老师只要注重了以上“训练”,就能化难为易。你只要真正的“用心”去设计一堂作文课了,并且把现代的教学手段充分运用起来,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不做那老一套教学方法的殉道者,那么你学生作文的谋篇布局,语言等都会有新的变化。
关键词:创新欲望;创新能力;写作个性;創新评改
小学生写作文,大多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写好人好事,一个班五十人,起码有一半写的是扶老奶奶过马路,或帮盲人。小学生作文,笔者长期执教于第一线,在他们作文中缺少的是最能颤动人心的细节。究其原因,是学生在作文中缺乏创新意识,写作方式不够独特,材料选择不够典型。怎样让学生能写出一篇有创新意义的作文来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训练”学生。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创新欲望
任何事情,要创新,必须要先有兴趣。作文也一样,如果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那么就不会产生创新的欲望。小学生,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冲动,我们要把他们这个创新的动力给调动起来。
(1)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入的课文百分之八十都带有创新性,这就给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很好的蓝本,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语文教材,譬如作者语言的创新,表达方法的独特等,这些都可以潜移默化给学生。
(2)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上,我们不应该承接老一套的作文教学法,念几篇优秀作文,讲一通大道理的“虎头豹尾”。我们应该优化教学过程,使整堂作文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学生的作文情绪始终处在一种亢奋之中。要达到这种“亢奋”的效果,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创设情景,譬如游戏作文、演戏作文等,学生都能不自觉地就进入了角色。
二、帮助学生具备创新的能力
学生有了创新的动力,还要具备创新的能力,作文才能写得有声有色,别具一格。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小学语文课文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课文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文不胜枚举,譬如《司马光砸缸》一课中,按照一般思维,是去把人捞出来,可司马光却做出了不同于常人的举动,把缸砸破,这点,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用到作文中,就是所谓的“先把悬念设出来。”又如《称象》一课中,曹冲称象的聪明就是一种求异思维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让学生在作文中另辟思路,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田忌赛马》,告诉学生作文不只是一种表达方式,同一题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除了可以从课本中学来外,还可以通过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我们的作文课,老师教学方法很单一,有心的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注重观察。观察是作文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观察,就没有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学会观察社会、学会观察生活。如此,学生写作时才会笔下有物,不空洞,不假话套话一大箩。
(2)教学要直观。有些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言之无物,讲得很玄乎,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要直观教学,不能高谈阔论。现在的教学手段很多,直观教学可以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如此,就给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的基础,让学生的作文长出翅膀来。
(3)鼓励求异。世界上没有两朵完全相同的花,同样,也没有思维完全相同的学生。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老师的要求很“统一”,譬如规定了写作的手段,写作要用的词语,写作要表达的思想等。这样的“统一”,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失去了畅谈自己独立感受的机会、他们所有的独立创新的想法都被剥夺了。这种“剥夺”如果长期维持下去,学生就再也提不起作文的兴趣来了。
(4)“少牵着学生走”。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还在是“讲授式”传统教学法。这样的教学,学生只能被老师像牵牛一样牵着走,学生的思维只会围绕着老师的教学设计转,他们的灵活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思维成了“定势”。要彻底改变这种牵牛鼻子的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分类探究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感受。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个性
作文中的个性对于学生写作很重要。那么多的作家,他们就各有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就算是同一题材的作品,在他们的笔下也会显现出不同的表达效果和主题。小学生作文,往往出现人云亦云,写不出新意,这就是学生没有鲜明的创作个性。这就要求我们作文课老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可以帮助他们找出作文中的亮点,让他明白他所擅长的方面,譬如善于叙事,就鼓励他把事叙得生动,叙得有悬疑吊起读者的胃口。又如擅长写景,鼓励他把景写得美轮美奂,美不胜收。善于抒情的,鼓勵他把情写得触动人心。善于哲理叙说的,你就鼓励他把理说得透彻,让人信服。
四、创新作文评改方式
评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掌握作文技能技巧,认识自己作文的不足并改正。教学中,学生初稿时,教师适时指导、浏览,收集优秀作文和带有普遍性毛病的作文。待学生初稿完成后,组织学生欣赏其中的优秀作文和共同评改带普遍性毛病的作文。首先,小组内的四名同学分别读一读自己的文章,然后组内成员说说每一个同学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作文基础好的同学评评某某同学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如何,使同组的同学受到教育和启发;作文基础差的同学也学着评评某某同学哪个句子写的好,哪个标点用的不对。这时教师要参与几个小组的讨论,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鼓励学生在班上大胆评议。这种形式的评议可以使同学们取长补短,使那些容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同学相得益彰,既学到了别人作文的优点,又找到了自己作文的不足。在欣赏中学习,学习中积累、积累中运用,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为了更好地修改,还可以把修改的作文在小组或班上进行朗读,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借鉴、阅读修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流畅多了。
小学作文的创新看似很难,但我们老师只要注重了以上“训练”,就能化难为易。你只要真正的“用心”去设计一堂作文课了,并且把现代的教学手段充分运用起来,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不做那老一套教学方法的殉道者,那么你学生作文的谋篇布局,语言等都会有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