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机遇 推进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 实现天津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111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市经济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李朝兴
  
  近年来,天津工业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致力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把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全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把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作为其重要的功能定位,明确指出,天津滨海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进一步调整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定位,提出要把天津建设成为北方经济中心。围绕这一定位,天津工业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会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加快实施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优势产业规模;加快技术进步,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整体竞争力;加速推动产业聚集,加快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形成合理布局,提高工业集约化程度;坚持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建设产品一流、技术领先、规模效益明显、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工业基地。根据这一总体思路,确立了天津市“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的五大原则、五大目标和五大重点。
  
  工业发展五大原则
  
  一是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把工业发展的重点放到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提高人的素质上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体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是坚持“八年嫁改调”的成功经验。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以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继续优化结构,构筑天津工业新优势。
  三是坚持“走科技路、吃科技饭”,用技术的跨越带动生产力的跨越。追求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宁肯不上,也不欠技术水平帐。
  四是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同时,做好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转化水平。
  五是坚持加快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并重。始终做到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
  
  工业发展五大目标
  
  一是总量目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均比“十五”末翻一番,年均递增15%。
  二是总量构成目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0%,优势产业产值比重达到80%,均比“十五”末提高8.4个百分点。
  三是经济效益目标:实现利税、利润均比“十五”末翻一番,年均递增15%。
  四是技术水平目标: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比“十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产品和工艺装备技术水平总体达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重点技术和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五是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目标: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达到1.16吨标准煤,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23.5立方米,均比“十五”末下降2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比“十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比“十五”末提高1.7个百分点。
  
  工业发展五大重点
  
  一是继续优化工业结构。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实施新一轮嫁改调,进一步提高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到“十一五”末,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一方面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及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力争每年提高2~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壮大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使其优势更加明显。同时,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纺织、轻工等都市产业的改造步伐,提升加工制造水平。
  电子信息产业要做大做强国家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巩固无线通信、新型元器件和计算机外部设备三大优势领域,壮大软件、集成电路和数字视听三大高端领域,培育广电子和汽车电子两大新兴领域,形成物流、出口和配套三大产业特色。
  汽车产业要建成我国重要的轿车生产基地,生产能力达到一百万辆,建成经济型轿车和中高级轿车两个基地,壮大丰田、夏利、伊利萨尔三大品牌,形成中高级轿车、经济型轿车、轻型车和豪华客车四大系列,培育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汽车电子和电器、通用零部件五条产业链。
  化学工业要建成国家级石化产业和我国重要的海洋化工两个基地,加快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和精细化工三大领域,着力完善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碳一化工和能源综合利用四条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延伸五十条产品链,培育壮大六个以上销售收入过200亿元的大企业,形成千万吨级原油、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LNG、PVC、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PTA、聚酯、纯碱、烧碱生产能力。冶金行业要在海河中下游建成上下游紧密衔接、配套完善的现代冶金工业基地,重点建设以石油套管为主的石油专用管材生产基地,以冷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中厚板和不锈钢板为主的优质钢材生产基地,以特种钢丝绳、轮胎帘线和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为主的高档金属制品生产基地。
  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产业要巩固壮大国内领先的中药现代化生产基地,增加化学药新品种和扩大生物工程药规模,形成以化工原料药和制剂药深加工为主体、以现代生物制药和天然药为两翼的产业格局。
  新能源及环保产业要建成国家绿色电池生产基地,巩固国家北方科技环保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锂离子电池、光伏电池、燃料电池和风能、生物质能等领域。
  装备制造业重点向大型、成套和精密方向发展,积极发展船舶制造、空港设备制造两大领域,重点发展工程机械、风电、水电成套等六大成套设备,做大做强数控精密机床、电梯、液压件等十类重点产品。
  二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和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以集成创新为重点,打造创新平台、凝聚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机制、营造创新环境、完善创新政策、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尽快实现由“天津制造”向“天津创造”的跨越。“十一五”期间,要在五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1)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上取得突破。到2010年,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00家,企业级技术中心4000家,搭建汽车制造、生物技术、中药现代化、装备成套、绿色能源等10个重大产业技术平台。(2)在研发投入上取得突破。全市工业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达到3%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要达到5%以上。(3)在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上实现突破。在六大支柱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九个重点行业,选择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及制造技术、高端汽车电子产品生产技术、PVC新型聚合技术、中药提取分离技术等30个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作为重点创新领域,力争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重点培育一批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技术,形成“夏利”、“中环”、“天士力”、“钢管公司”等20个左右掌握核心技术的,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专利和自主品牌。(4)在凝聚创新人才上取得突破。重点实施“企业创新人才工程”、“项目适用人才工程”两大工程,构建信息、政策、培训和评价四个服务保障体系,聚集和培养100名领军人物、500名专业技术带头人、5000名专业技术骨干拔尖人才;通过实施“蓝领双证工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高级工以上技术工人的比例达到40%。(5)在营造创新环境上取得突破。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营造“鼓励创新、激励成功、善待挫折、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三是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集约化水平,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高效利用资源,推进清洁生产。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实现工业发展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构建集约型、节约型和生态型发展模式。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进行循环经济的试点。基本建成与城市文明相和谐、与社会进步相协调的工业可持续发展新体系。“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四个一批;一是大力发展一批节能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二是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的示范区;三是推广采用一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四是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建立一个循环经济示范区,6个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区和两个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处理基地。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取新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四是调整产业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布局结构调整,根据工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工业用地规模,充分考虑现有各区县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现状,按照相对集中、集约发展、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对主导产业进行空间布局,明确各区县的产业定位。加大力度盘活存量资产,整合现有资源,把东移与企业改组改造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加快工业战略东移步伐,以大基地、大项目、大品牌的建设为抓手,以大企业集团为龙头,以产业链的构建为核心,在滨海新区建设若干个行业布局集中、工艺装备先进、生产流程衔接、公用服务设施统一配套、体现聚集效益的产业集群。
  “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滨海化工区、临空产业区、临港产业区、汽车产业区、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产业聚集区等,规划建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聚集区。同时,大力发展都市工业和区县特色工业,实现全市工业的协调发展,构建以滨海新区现代化工业为主、中心城区都市型工业和郊县区域特色工业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新的工业布局。
  五是加快企业改革与发展。加快实施大集团战略,进一步提高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一方面,要加快医药、钢铁、轻工等行业的调整重组,整合资源、聚集优势;另一方面,对汽车等现有的大集团,要加大投入,壮大规模,使优势进一步扩大。到2010年,力争超百亿元的大集团达到30家以上,超800亿元(百亿美元)的八家,过千亿元的两家。同时,围绕放开搞活中小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继续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调整优化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激励机制,增强中小企业活力。
  围绕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深入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继续改善外部环境和条件,支持中小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培育主导产品,更多地进入大产业的产业链条;引导中小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力争形成一批“小产品大市场”的小巨人企业。同时,继续做好关心职工生活和安全生产工作,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增加职工收入,尽心竭力把涉及职工利益的事情办好,让职工真正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总之,要通过“十一五”的发展,使天津的产业结构有一个大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努力实现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生态发展、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