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挑战杯”研究趋势探究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a0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采用取样分析的方法,对在中国知网上所有刊载“挑战杯”文章的期刊进行量化分析,以便了解和掌握我国现阶段“挑战杯”领域的研究趋势。经研究发现,我国在1989年首次启动“挑战杯”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但我国“挑战杯”领域的研究相比“挑战杯”科技学术竞赛举办的时间滞后几年;我国“挑战杯”领域已经产生了一批以高校教师及高校行政从业人员为主的研究群体,但该领域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增长后现呈现下降趋势。
  [关键词] 挑战杯;中国知网;数据分析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且正与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呼应。也正因此,现阶段对我国“挑战杯”领域进行研究也合乎时宜。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对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挑战杯”文章的期刊采用取样分析的方法,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挑战杯”文章的核心期刊(数据截止时间为2016年3月16日)。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挑战杯”为关键词,检索1989~2016年的核心期刊,共得记录364条。通过统计这364篇文章在各核心期刊中的年度分布数量,可知《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及《中国高等教育》期刊皆以31篇文章的数量并列第一,皆占文章总数8.5%,该数据表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及《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是刊登“挑战杯”文章最主要的期刊。
  为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保障样本选择的精确性,剔除《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及《中国高等教育》期刊中与“挑战杯”相关性不大的文章后,结果发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剩余27篇文章,而《中国高等教育》期刊剩余24篇文章,此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以相对数量的优势仍位居核心期刊的榜首,所以本文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上所刊载的“挑战杯”文章作为本文分析的主要样本。
  二、数据检索与分析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启动于1989年,自启动后每年举办一次。但当笔者以“挑战杯”为关键词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上进行检索后发现(依据图1),1989~2007年期间没有一篇文章,2008~2009年所刊载的文章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随后在2010~2015年期间,该杂志所刊载的“挑战杯”文章数量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并在2015年下降到最小值,为2篇文章。这一检索结果导出笔者的两个观点:一是尽管我国早在1989年就首次启动“挑战杯”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但该期刊是在2008年才首次刊载3篇文章,说明我国“挑战杯”领域的研究相比于“挑战杯”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滞后;二是“挑战杯”领域的学术研究出现短暂的上升趋势后便失去了增长的后劲,转而呈现的是不断下滑的趋势,即表明我国自举办“挑战杯”系列科技竞赛后,已经形成了一批较稳定的研究群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挑战杯”领域的学术研究热度有所下降。
  为验证这一观点,笔者将搜索范围扩展到所有刊载“挑战杯”学术文章的核心期刊,共得文章记录364条。观察图2可知,其中所反映的趋势正好与笔者在图1中所导出的两个观点相吻合。
  为进一步验证笔者观点的可信度,笔者将搜索范围扩展到所有刊载“挑战杯”学术文章的期刊。依据图3可知,我国在1990年拉开“挑战杯”研究的序幕,之后在1990~2012年期间文章数量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在2012年达到顶峰后随即出现下降的趋势。
  通过观察图1、图2、图3,笔者发现这3张图所反映的趋势惊人地相似,这也强有力地说明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所刊载的文章是我国“挑战杯”研究领域的一张晴雨表。
  笔者对《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所刊载的“挑战杯”领域的学术文章进行研究分析,试图找出该领域研究趋势下降的原因。
  接下来,笔者仅以发文的第一作者为研究对象,对《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上的27篇样本文章进行分析,发现共有25位作者。笔者对这25位作者所属单位进行研究,发现25位作者均来自高校,占比100%,说明我国“挑战杯”领域拥有稳定的研究群体,研究群体主要以高校教师及高校行政人员为主,且大多数从属于信息工程、环境、食品、机电工程等理工科类学院。
  既然该领域有稳定的研究群体,随着“挑战杯”竞赛每年如期举办,按正常的发展趋势是该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应不断上升,但恰恰相反,笔者却发现该领域发文数量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此时笔者思考后导出第三个观点:是否该领域的研究群体是因个人职称晋升需要而写的“职称文章”,该类文章大多是为顺利晋升职称而发表文章,他们大多数很少持续对“挑战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就较容易地解释了“挑战杯”领域研究趋势不断下降的原因。
  为进一步验证结论,笔者发现前述25位作者中竟无一人在其他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文章。该结果表明虽“挑战杯”领域虽有稳定研究群体,但该群体缺乏持续性研究,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近几年“挑战杯”领域呈现下降的趋势。
  基金资助情况反映着该研究领域的被重视程度、热点问题和研究动态,其研究成果以发表的基金资助论文体现。因此笔者对《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上的27篇文章的基金资助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挑战杯”研究领域有5项基金资助,共资助论文15篇,占总数的55%;其中国家层面资助的基金共3项,江苏省和广东省各资助1项;第一项基金资助的时间是在2005年,2010~2012年期间是基金资助数最多、资助力度最大的时候,2013年及2015年各获得1项基金资助,由此可知,2010~2012年相关部门比较重视“挑战杯”领域的研究,基金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但在2012年后,相关部门对“挑战杯”研究领域的重视程度下降,基金资助力度减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群体产生影响,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挑战杯”领域研究数量下降。
  参考文献
  [1]赵国洪.我国电子政务研究趋势探究——一项基于期刊数据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7,(02):55—56.
  [2]赵国洪,唐斌.我国“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基本特点与动向——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7):50—55.
  责任编辑 万永勇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当下的中职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效率普遍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在学校层面上,语文学科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在教师层面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容易出现偏差;在学生层面上,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要提高中职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对症下药,采取创设生活情境、运用多媒体和结合实践活动等有效措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课堂教学实效一起提高。  [关键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作家本是公民  桫 椤: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给我请教的机会。前几天联系您的时候,您正在湖南吉首调研,那是全国政协委员的活动吗?通过您的这些工作,我们看到一位作家对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担当。大多数作家埋头书斋的时间比较多,我希望知道,您从事这些社会工作,是否需要有身份上的某种转换?在时间的分配上,诸多的社会工作是否也会影响您的创作?  张抗抗:五月我去湖南几天,是作为国务院参事调研,每年都会外出调研
[摘要]幼儿园作为开展幼儿教育的场所,承担着培养幼儿学习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责任。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通常是由学习和活动组成的。幼儿园开展趣味性主题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个性需求,还能增强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体验感,让幼儿拥有积极的状态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教师采用思维导图来助力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符合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对此加以重视,以此来提升幼儿园的活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
“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而灵魂最美的音乐是慈悲。”  ——罗曼·罗兰  讲台,——或者说耶鲁讲台,于我,是一道什么样的风景呢?  耶鲁行走二十年,这是最近时时浮上我心头的一个念想话题。  “奇葩”两朵  那样的无眠之夜,几乎是二十年来四十个学季重复上演的“永恒”记忆:二十年前受聘于耶鲁,第一次面对春季开学,马上就要登上耶鲁讲台的前夜,通宵辗转无眠,兴奋得无法入睡,睁着眼睛从乌
[摘 要] 中职教师承担着传授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重要职责,该角色需要很好地理解专业内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文章对“学研训用”研修模式作了概念界定,分析了在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中采用“学研训用”模式的意义,并基于培训者和参训者需共同面对的真实问题,探究“学研训用”模式的实践。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学研训用  [基金项目]2019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
[摘要]物理课堂教学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深度分析、加工、理解知识,进而实现有意义的深度学习。本文从中考物理的命题角度出发,分析了对课堂教学有指导意义的中考试题是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科学思维,指向深度学习,还指出了当下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和问题,以及中考试题对教学的深刻启示。  [关键词]试题赏析;科学思维;深度学习;教学启示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
[摘要]当前,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统一使用统编版语文新教材。在单元人文主题的统一关照下,教材将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等语文素养,具体成若干个知识和能力训练点,由易到难地分布在每个单元系统中,形成语文学习的要素。教材中呈现的语文要素为师生的“教”与“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期待。文章以《田忌赛马》的教学为例,搭建“目标支架”和“学习支架”,以期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度,最终实现语文
[摘要]以培养幼儿人文情怀为主线,关注幼儿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发展,同时聚焦身心健康、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建构儿童诗教学的生态化体系。这意味教师、幼儿和儿童诗等多维元素,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体系,让幼儿的语言教育回归本真。文章提出以下方法:开放视角,构建儿童诗生态化的评价方式;熏陶性情,构建儿童诗生态化的课程资源;扭转形式,构建儿童诗生态化的实施策略;创生推动,构建儿童诗生态化
[摘 要] 《西门豹治邺》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情节生动,语言规范,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极佳范例。该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简要复述。简要复述是增强学生语言实践、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形式。朱煜老师在执教《西门豹治邺》一文时,立足文本,创设教学情境,教给学生简要复述的方法,并及时评价,最终有效提高了学生简要复述的能力。  [关键词] 立足文本;复述方法;有效评价  《西门豹治邺》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而微课作为互联网技术的一种应用形式,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转变教学模式,实现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文章主要以“认识时间”为例,就小学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实现高效微课教学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