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黄芩之“坚阴厚肠”与“苦寒伤胃”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an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黄连、黄芩为临床常用的苦寒清热药,即能够坚阴厚肠止利,又能够苦寒伤胃而致泻,临床如何做到有的放矢,笔者对此从“证”和“量”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 黄连;黄芩;坚阴厚肠;苦寒败胃
  【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8-0010-02
  Abstract:Coptis and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were clinical commonly used medicine for curing damp and hot. They were anti-diarrheic and diarrheic as well. How we used this two functions clinically flexibly, which will be discussed further from “type of syndrome” and “dosage”.
  Keywords:Coptis;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Anti-diarrheic;Diarrheic
  黄连、黄芩性寒,味苦,是临床常用的清热药,擅清上、中焦之热,能够清热燥湿、厚肠止利,治疗湿热泄泻及痢疾。但黄连、黄芩大苦大寒,易攻伐阳气,化燥伤阴,败胃伤脾。临床如何加以区分利用,值得深入探讨。
  1 坚阴厚肠
   黄连、黄芩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连,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1] “ 黄芩,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恒蚀,火疡。一名腐肠。生川谷。” [1]其中明确指出黄连、黄芩能治疗肠澼。
   肠澼,首见于《素问·太阴阳明论》,“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澼,指垢腻黏滑,似涕似脓的液体。因自肠排出澼澼有声,故名肠澼[2]。《景岳全书》卷二十四云:“痢疾一证,即《内经》之肠澼也。” 所以肠澼即痢疾的古称,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冻。多因肠胃内虚,摄食不洁之物,以致湿热内蕴,毒滞肠中所致。黄连、黄芩能治疗肠澼,因此,后世医家概括黄连、黄芩能厚肠。
   所谓厚肠,可以理解为“益肠”,如“厚生”,为重视养生以保长寿。厚肠的目的为实大便以止利。厚肠的手段很多,包括通导厚肠、坚阴厚肠、固澀厚肠、健脾厚肠、燥湿厚肠、补肾厚肠、温中厚肠、淡渗厚肠等[3],而黄连、黄芩等苦寒药主要是通过坚阴厚肠止利。张元素《珍珠囊》云:“苦能燥湿,坚阴”,黄连、黄芩苦寒,寒以清肠胃之热、苦以燥肠胃之湿,使肠中热清湿除,利止阴坚,即通过泻火以保存阴液,清热燥湿止利,达到坚阴厚肠的目的。如《伤寒论》中的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现代药理研究黄连、黄芩厚肠止利的作用与其主要成分小檗碱能够抗菌、抗炎有关[4]。
  2 苦寒伤胃
   黄连、黄芩能够厚肠止利,但同时二者大苦大寒,一方面燥湿力强,过服易伤胃阴;另一方面清热力大,过服易伤中阳。阴伤则胃无以受纳,阳伤则脾的运化功能受损,因此后世医家称此类药物易“苦寒伤胃”。当然这里的“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是指解剖意义上的胃,还包括脾、大小肠等整个消化系统。如果长期或大量服用大苦大寒之品,容易产生胃脘胀闷、不思饮食、便溏泄泻等症,且临床上因过服苦寒药物,出现败胃伤脾的情况亦屡见不鲜[5]。如《本草纲目》云:“黄连大苦大寒,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治热除火热,大忌大寒之品以伤脾胃。”有学者对其诊治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运用黄连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在尝试性停药或者去除黄连之后,症状迅速消失,由此可见腹痛腹泻极有可能是黄连的不良反应[6]。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寒药伤胃的机理主要表现在影响消化酶的分泌和活性及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方面[7]。
  3 坚阴厚肠与苦寒伤胃
   黄连、黄芩等苦寒药物即能够坚阴厚肠止利,但苦寒药物碍胃,有伤中之弊而易致泻,临床应用如何做到有的放矢,与“证”和“量”密切相关。
  3.1 证 “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对于湿热内蕴之证,湿热壅滞大肠,传化失常,导致痢疾或泄泻。用黄连、黄芩等苦寒之品,寒以清热,苦以燥湿,清热燥湿止利,固然无苦寒伤胃之虑。如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均是用来治疗热利;若脾胃虚寒或者无湿热内蕴之证,用黄连、黄芩则易攻伐阳气,化燥伤阴,败胃伤脾,反而导致泄泻,如《医经原旨》曰:“故治虚之要……尤忌苦寒,恐伐生阳也。”医家所谓 “有病则病受之,无病则人受之”,对有病之人,应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对无病之人或病证不符的情况下,可能产生毒性反应。因此黄连、黄芩等苦寒药对湿热痢疾或泄泻,能坚阴厚肠止利;对脾胃虚寒或者无湿热内蕴之证,能苦寒伤胃致泻。
  3.2 量 剂量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以黄连为例,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使用黄连的剂量分别有4两、3两和1两,大、中、小3个层次(仅统计汤剂)。黄连用大剂量4两的为黄连阿胶汤,用于清热泻火除烦;用中剂量3两的有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主要用于清热燥湿止利;用小剂量1两的如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主要用于泄热除痞[8]。因此不同的剂量发挥的作用不一样。即使本身是湿热内蕴之下利证,黄连、黄芩应用中等剂量,如果黄连、黄芩用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即使病证相符,也有可能导致苦寒败胃。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过食苦味药物,会导致脾胃之气壅滞,失于运转。
  4 小结
   综上所述,黄连、黄芩能够坚阴厚肠,止利止泻,但仅用于热性泻利,对脾虚泄泻,阳虚作泻者,或无湿热之证者,不宜使用,恐苦寒伤胃。当依据药物具体而言,不可一概而论,坚阴厚肠、苦寒败胃往往与用药是否得当、用量是否得当密切相关。临床运用时一定要详查病情虚实变化,诊断精确,用药得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药量,以求药效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清·莫枚士辑注.神农本经校注[M].郭君双,米鹏,周扬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33-34,46.
  [2]高忻洙,胡玲.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83.
  [3]李垚,姜莉芸,郑玉,等. “厚肠”探析[J].中医杂志,2012,53(8):714-715.
  [4]施岚尔. 《伤寒杂病论》中黄连的应用规律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5]方立曙,金梦祝. 佐中制弊方治疗苦寒败胃证84例临床观察[J].中医中医药科技,2014,21(5):576-577.
  [6]王飞,吴蜀瑶. 黄连的市场概况及中医临床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J].延边医学,2014(7):79-80.
  [7]任维敏. 苦寒伤胃与肠道菌群失调[J].光明中医,2011,26(2):210-211.
  [8]傅延龄,张林,宋佳. 中药临床用量流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67.
  (收稿日期:2019-07-12 编辑:陶希睿)实验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风寒湿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4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风寒湿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差异有統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溃疡洗剂联合归芪通脉汤加减治疗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臁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应用溃疡洗剂塌渍疗法,观察组应用溃疡洗剂塌渍疗法联合内服归芪通脉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创面症状体征(疮面面积、肉芽颜色及形态、分泌物、气味、皮肤瘙痒感、创周状况、疼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人迎寸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人迎寸口脉针法治疗,一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对VAS评分的改善程度及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1]相关内容。  1.3纳入标准符合诊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味联合火针治疗肝郁血虚内热型女性轻中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病专科医院门诊就诊且符合标准的60例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仅予中药内服,治疗组予中药内服联合火针治疗,4周后分别计算两组的治愈率、治疗前后的皮损积分与中医体质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皮损积分与中医体质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 要】 八味沉香散是传统藏药复方,由沉香、肉豆蔻、广枣、木香、乳香、诃子、木棉花、石灰华8味藏药组成,是治疗急慢性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常用藏药之一,针对心肌缺血、心绞痛及冠心病等,在藏区临床应用广泛。文章对藏药八味沉香散其单味药的有效成分进行总结,从而对藏药八味沉香散的全方有效成分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对其主治功能和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此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藏药八味沉香散的进一步研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日益增加,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大学教育的最主要目标之一。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成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我校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分享,探讨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创新人才;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健脑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2例予以单一康复训练,观察组33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健脑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7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薄氏腹针联合常规体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体针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薄氏腹针。结果: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组间比较,治疗组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化疗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晚期胃癌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SOX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苡建中汤。对比两组生存质量(EORTCQLQ-C30评分)、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及疾病控制率。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及EORTCQLQ-C30分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养血固肾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以及脆性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共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养血固肾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随访12个月。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临床疗效、骨代谢指标、骨密度以及脆性骨折发生率。结果:治疗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