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生命的确证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xing7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难、邪恶与死亡,都能在岁月的肌体上留下伤口,使人类的灵魂引起悸动。在九·二一大地震、九·一七纳莉台风先后侵袭台湾后,在美国九·一一世贸中心轰然倒塌声中,血腥与废墟使余光中,这个在海岛上聆听人类呼吸的诗人无法抑制住翻江倒海的情感,他写下了《九月之恸》。“恸”,不仅是那纵横江河的泪流,更是对那些失去幸福家园的人们流露出的真挚的痛楚和关切的目光。
  诗篇以一连串的追问开头,诗人的痛切呼之即出,这种形式使这个艺术架构一开始就有急促的节奏和强烈的感情。“九月啊”——这些苦难,使记忆与追问都定格在这个时间的坐标上。这个九月,不再是花木扶疏,风和日丽,而是镌刻着生死劫难的无法抹灭的记忆,是人们心头沉甸甸的一个惊叹号。
  确切地说,开篇的一连串追问,并不具备“问”的含义,因为它没有明确的追问对象,是一种并不希求答复的呼告,只是意在是宣泄诗人心中的情感,这种情感构成了一种气势,使诗篇一开始就显得雄浑大气。
  这些“追问”的过程,也是诗歌意义从模糊到明晰的过程。诗人“追问”的范围一步步缩小,关注的视线由远即近。从“黄道的几何学为何变成了黑道的美学”到“掉头而去”的“太阳”,到变脸的季节,再到山崩楼塌。追问的指向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接近。情感从恣肆到沉郁,由外化而内敛,节奏由密集至舒缓,铺展出一种经受灾难重击的人的心路历程。
  同时,这也是一种叙事演进的过程。在铺排情感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搜寻出事件发展的纹理。从“塌下来七重天”,“翻过来十八层地”到山崩楼塌,到亲人情人邻人被掳去,到哭成雨季的眼泪,无助的哭喊,呈现出一幅幅血泪相连的图景。这是一种记忆回溯的图景,诗人的心正在这回溯中滴着血。进而由这种苦痛情感的堆积,于是有了这样的哀叹:“世纪的窄门啊如此地难过,是怎样的门神,不放过我们呢?”感情的脉络贯穿前后,从开头的强烈凸现到与叙事齐头并进,到此时又彰显出来,始终有一种沉痛愤激的声音在旷野中回荡。
  以上可以看作是诗歌的上半节,是诗人对生命被剥夺和被侵犯进行深切质询和追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感和叙事融合在一起,使本节既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又具有一种视觉的冲击力。以下部分可看作是诗的下半节,是对上半节的一种回应。对于“九月”的灾难,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我们“用哀思砌成公墓”,“齐声颂祷”,将挽歌刻成石碑。紧承上半节澎湃的哀伤和撕心的哭喊,下半节,却有着勇于直面的沉静和安宁,这在节奏上是一种回应。在这种反差的氛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韧劲与刚性。
  如果说上半节是对生命被剥夺和被侵犯作出的质询和追问,那么下半节就是对人的生命的坚韧和绵延寻找确证。诗人开篇即已捕捉到了“黄道的几伺学”已经变成“黑道的美学”,“金色的季节”已经变成“黑色的月份”,这意味着生存的和谐与秩序已经被打乱被破坏,生命被剥夺遭戕害,人类的生存境况布满了阴云,但诗篇情感转而从涌动到趋于平缓,这一流程正是生命意义得到确证的过程,也是秩序重建的过程。苦难以后,人们并没有崩溃垮倒,他们哀悼,纪念,而且诗人指出,不管灾难降临到谁身上,“不管把他带走的/是烈火熊熊,是洪水汹汹”,这只是一场“大地破胎的阵痛’,而已。开篇的“九月”,是时间坐标上的一个点,结尾的“阵痛”,也是我们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点。这两个点相互呼应,昭示这些灾难只是我们长途跋涉中遇到的一块绊脚石而已,人类的生命还将顽强地延续繁衍,人类的文明依然是阳光普照!
其他文献
人们喜爱冬雪的洁白,也喜爱春风的温暖。于是就希望,要是两者能兼而有之,那该多好!可惜它们原本就不属于一个季节。冬去春来,只有春寒料峭,浮冰残雪,我们要追念那心中的“洁白”,只有在一个寂寞的小阳春里度过了。  1974年1月,在台北的土城监狱,因政治系狱的李敖已经在黑牢中迎来了第四个寒冷的冬天。望着铁窗外的小鸟从灰色的天空掠过,他的耳际又回响起一位亲友的忠告:“假如人的品行能像雪那样的洁白,心地不像
期刊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羡慕别人的伟大,惊叹别人的成功,而往往忽视自我存在的价值。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却给我们许多生命的召唤,读过此文,你会幡然醒悟:面对亲情,你很重要,你的存在无不牵扯着亲人的感情;面对友情,你很重要,你的行为无不关系到密友的牵挂;面对事业,你很重要,你是事业的主宰,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你很重要。你,就是世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亲人因有你而幸福,友人因有你而快乐,事业因有
期刊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对于这首诗的后两句,宋代的许觊非常反感。他在《彦周诗话》中批评说:孙权的霸业系此赤壁一战,若这一仗打败了,那么国家就要灭亡,百姓就要遭殃,而杜牧不担忧这些大事,只担心“二乔”会被捉去,实在是“措大(对读书人的蔑称)不识好恶”。你认为这一批评成立吗?如果把
期刊
冰心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小诗派”代表诗人,她的两部诗集《繁星》、《春水》在中国新诗史上影响深远。她于1922年(时年22岁)在将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开始为期三年的赴美学习生活之前,写下了这首献给母亲的庄严诗篇,留给我们一首歌颂母爱的多情赞歌。  《致词》一诗情致深婉,打动人心,全诗并没有直白地表达万全母爱的深广与伟大,以及女儿对母亲的深深依恋,而是以新颖恰切的比喻、生动优美的意象,含蓄委婉同时又情
期刊
本世纪40年代末,诞生了一门极有影响的现代科学——信息论。A狭义的信息论本来是一门应用数量统计方法来研究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科学。B它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至哲学的各个传统部门都产生了冲击。C以后,凡是应用狭义信息论观点来研究问题,用信息论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理论,都被包括在一种被称为广义信息论的体系中。D信息论美学就是这样一门边缘学科。信息论美学是_______________的一
期刊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注]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
期刊
一个(a )乞丐到一个庭院行乞,女主人指着屋前一堆砖说:“你帮我把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  女主人没有生气,俯身(b )只用一只手搬了一趟砖,说:“你看,并不是非要两只手才能干活。我能于,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女主人。过了一会儿,终于俯下身去用他那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搬完,气
期刊
九月啊,黄道的几何学为何  变成了黑道的美学了呢?为何  秋分的锋芒尚未抽刀  太阳就已经掉头而去  不顾我们的北半球了呢?  为何金色的季节竟然变脸  成了黑色的月份了呢?  为何塌下来七重天  为何翻过来十八层地  为何,山,崩了开来  为何,楼,倒了下来  亲人啊情人啊邻人啊  都被谁掳去了呢,为何  把眼泪哭成雨季,一夜九百公厘  都再也赎不回来了呢?  幽幽是失踪的眼睛,永不瞑目  在九
期刊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曰:“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牛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期刊
喜欢你的头发,就像德芙般黝黑发亮,宛若夜空。  喜欢你的眼睛,就像宰相肚子一样大,还像喜之郎果冻一样闪闪发光,宛若星辰。  喜欢你的双唇,就像豆腐脑一样柔嫩欲滴,更像富士苹果一样艳红,恰似骄阳。  喜欢你的性格,就像跳跳糖一样活泼灿烂,一如春风。  你不知道,其实你笑得就像哈根达斯一样甜,使我常常傻子般凝视你。你问我为什么喜欢你,难道你真的不知道,黑黑的我和白白的你在一起,就像牛奶加上巧克力一样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