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化学实验备考分析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化学实验在高考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本文从考什么、怎么考、如何备考等几个角度分析,讨论高考中化学实验的考纲要求、命题形式以及备考建议。
  一、化学实验的考试大纲要求
  1.了解化学实验时科学探究过程的一种重要方法(新增)。
  2.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①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②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③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④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二、化学实验考试的主要内容与命题形式
  (一)试题内容分析
  高考化学实验涉及化学原理、概念、物质性质、实验操作、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实验设计与评价等内容,重点落在课本中演示实验的延伸,以及相关问题性质和现象的表述与分析。
  (二)命题形式分析
  1.以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实验设计试题较多,体现对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的理解,以及对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近两年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结果的预测,以及对局部实验评价,也成为命题的主要形式。
  2.开放性试题是高考命题新的探索方向。这种试题以强调思维的发散性、结论的多样性等为特征,试题可能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试题有利于考生发挥个性,进行创造性的回答,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能力和素质。
  3.近几年高考对化学实验能力要求的考查逐年提高,试题形式逐渐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从暴露型向潜隐型转变,从客观型向主观型转变,从验证型向探究型转变,尤其是新情景的试题也已渗透到化学实验中,成为高考热点。
  4.纵观这几年的高考动态,化学实验方面的热点有:实验的基本操作与仪器装配顺序;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检验;气体的制取、净化、干燥与提纯;综合实验的设计。综合实验试题以有机知识为载体,考查基本操作、基础仪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强调做实验。三、近两年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例1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B.配置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Fe和稀盐酸C.用稀盐酸洗涤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D.Na2C03溶液盛放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巾
  解析:A项,实际取用的待测液比理论上用的待测液要多,这样就导致待测液测定的浓度结果偏大。
  B项,加入的Fe和稀盐酸生成的是FeCl2。而非FeCl3,所以所得结果不合理。
  C项,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是碳酸钙固体,所以用稀盐酸洗是合理的。
  D项,Na2C03溶液呈碱性,所以不能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
  答案:C
  例2 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下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解析:A项,容量瓶是对精度要求很高的仪器,不能高温烘干,以免对其精度造成影响,因此A项错误。
  B项,滴定管在盛装溶液前,都需要用待盛装溶液润洗,所以B项正确。
  C項,酸碱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润洗,否则会造成待滴定溶液的溶质增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因此C项错误。
  D项,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只能放弃重配,若吸出溶液,溶质减少,配得溶液浓度偏低,D项错误。
  答案:B
  点评:上述两道试题涉及的知识包括实验基本操作(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溶液的配制、仪器的规范使用等基本实验问题,重点突出对实验原理的深刻理解。对于基础实验知识深度理解的考查,将是今后高考试题的重点内容之一。
  四、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启示及复习策略
  试题启示:
  1.近年来高考中化学实验试题都着眼于基本要求的范围,化学试题力求做到真正有利于做过实验的考生,这样的试题对化学实验的复习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2.实验不是单纯的操作。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等能力的核心应是思维能力。
  3.对实验的复习我们应该关注三方面的问题:对每一个必做的实验不仅要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以及不这样做会导致怎样的后果。进一步明确化学实验仪器的作用及实际操作的规范要求。通过实验原理和方法的多向思维训练,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
  复习策略:
  1.做好研究,准确把握好实验复习内容和方向。研究考试说明、研究考试样题、研究历年高考题。考试说明应逐条研读解析,界定其内涵和外延,明确其隐含的要求。考试样题和历年高考题是高考实验复习中最好的诊断范例和答题模板。研究“考什么”、“如何考”、“为什么这样考”、“还可以怎样考”、“怎么答”、“为什么要这样答”、“我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差在哪儿”。
  2.重视课本实验素材的挖掘与拓展。许多实验试题的素材或考点源于教材中的实验,或进行一些改装或创新,尤其是制备实验和物质的性质实验的探究。对于课本上的每一个实验,同学们都要从以下五个方面领会实验操作的实质与内涵:
  (1)对操作原理的认识(解决实验操作理论依据的问题)。
  (2)对操作方法的认识(解决如何操作的问题)。
  (3)对操作目的的认识(解决为何要安排这样操作的问题)。
  (4)对错误操作造成后果的认识(解决为何要这样操作的问题)。
  (5)对教材实验中涉及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掌握。
其他文献
对比卫生部2001年版和2007年版护理专业教学计划,2007年版教学计划人文教育课程明显增加,体现了护理专业人文关怀的本质。针对新教学计划人文教育中出现的理念落后、师资力量薄
一、高考考情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是高考必考内容,考试大纲要求了解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识别化学品安全标志,检验、分离和提纯常见的物质,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基础知识。该部分知识的重要考点主要涉及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提纯与鉴别,化学实验安全,基本的实验技能,说明有关实验的原理、操作和现象等。  二、考点整合  1.化学实验安全该考点要求
哈尔滨市卫生学校深化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积极推进课程改革,逐步确立了“12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6年11-12月,采用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顺德7所大、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在一个月内的身体状况。共发放调查表1250份,回收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