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年来,我国初中教育不断尝试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迫使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与模式,认识并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一步适应初中教育发展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探讨了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的实施应用,旨在为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英语教学;实施应用
新课程的广泛推广与深入实施,对初中英语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学习产生的促进性价值。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上,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压力,教师更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方法与思维的形成,给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分层教学的推广实施,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个体的差异性,力求为学生个体找到更适合且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理论依据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实施的基础,该理论最早期的雏形是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提及的,应用在当前的初中教学课堂上,就要求结合学生不同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预设的学习目的,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与成长[1]。因材施教理念的提出与实施和我国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标的要求相符,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实施前提。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在当前的初中教育中应用非常广泛,即在课堂教学机制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参照一定标准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指导小组成为以共同的目标进行合作学习。这种模式下,教师需要发挥组织与引导的作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意见,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智能差异
智能差异指的是为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与创造能力,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智能差异理论是分层教学开展的理论性基础,在该理论指导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不同的能力与特点,以個人个性发展为基础,展现分层教学的优势,并将其利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2-3]。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的实施应用
(一)目标分层教学
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需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况,突出并设置分层教学的目标,体现因材施教的优势[4]。首先,教师要结合教材设计目标。比如教学“Custo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时,教师可以将目标作以下划分:英语基础较好、学习效率高的A类学生需要了解文章语法的灵活运用方法,对其中涉及的不同习俗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了解,进而达到扩宽知识面的学习目的;针对英语基础水平一般、有一定学习能力的B类学生,则可从理解语法应用的灵活性句型着手,巩固学生的英语重点知识;针对英语基础水平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C类学生,重点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熟读英语课文,能够复述文章重点语法句型,逐渐培养语感。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比如A类学生不仅仅要将目标设置为掌握课文内容,还要增加丰富的课外知识,提高英语阅读学习的综合性能力;B类学生则要掌握80%的课堂内容,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性的练习;C类学生则重点进行巩固性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主。不同分层目标的设置,是尊重不同学生个体学习要求的表现,学生在自己适合的学习节奏下有需求地学习,才能提高英语学习的主动性[5]。
(二)提问环节的分层教学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科目,也是一门由浅入深的学习科目,学生存在能力水平上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进度必然不同。因此,教师在通过问题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但要确保提问具有针对性,而且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与接受能力,提出具有趣味性且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英语问题,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动力,并在问题引导下更好地进行学习。比如在英语阅读学习的提问环节,进行课外阅读“Life in the Future”的学习,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进行分组,为不同的小组设置不同的任务,并提问:“What’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其次,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对提问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并有针对性地选择特定水平范围内的小组学员进行回答,如“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等等,保持提问的逐层深入,让B类与C类学生在提高理解能力和基础能力的前提下对愈加复杂的问题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同时也能让A类学生有更多深化锻炼的机会与平台,在逐层深入的学习下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
(三)教学过程的分层教学
语言训练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学习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教师都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感,因而可以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首先,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内容,比如最常见的打电话情境,A类学生能设计模拟情境自主对话的练习,使自己融入到特定的语言氛围当中,在锻炼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B类学生则以固定句式的方法开始训练,如“We...(有空)now. Would you like to go...(野炊)? How about...(踢足球)tonight?”等等。C类学生则可以在教师引导下逐渐融入英语情境中,熟悉英语语言环境,在故事情境氛围下融入到英语表达环境当中,从背诵、练习的方法着手,逐渐弥补自身基础薄弱的环节,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注重分层的评价性学习活动,在完成阶段分层教学时,教师检验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可建立动态性的分层评价机制。比如对存在退步的学生给予一次机会,一旦再次退步,就要降低一个分层等级。让学生在竞争性的评价机制中及时进行自我调节,产生互相竞争与学习的动力,将分层教学的竞争性落实在评价阶段,鼓励学生努力奋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进阶性阶段,也是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习能力。分层教学法建立在智能差异的基础上,有助于因材施教与合作学习的实施。因此,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通过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阅读分层和评价分层,进一步挖掘分层教学的有效性与价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性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宁红茹.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索[J].英语教师,2016(01):53-54.
[2]江章英.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情感读本(中旬刊),2015(09):53.
[3]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368-369.
[4]孔德芳.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应用探析[J].才智,2013(04):186.
[5]蔡倩.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4(05):67,14.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英语教学;实施应用
新课程的广泛推广与深入实施,对初中英语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学习产生的促进性价值。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上,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压力,教师更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方法与思维的形成,给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分层教学的推广实施,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个体的差异性,力求为学生个体找到更适合且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理论依据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实施的基础,该理论最早期的雏形是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提及的,应用在当前的初中教学课堂上,就要求结合学生不同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预设的学习目的,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与成长[1]。因材施教理念的提出与实施和我国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标的要求相符,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实施前提。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在当前的初中教育中应用非常广泛,即在课堂教学机制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参照一定标准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指导小组成为以共同的目标进行合作学习。这种模式下,教师需要发挥组织与引导的作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意见,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智能差异
智能差异指的是为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与创造能力,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智能差异理论是分层教学开展的理论性基础,在该理论指导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不同的能力与特点,以個人个性发展为基础,展现分层教学的优势,并将其利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2-3]。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的实施应用
(一)目标分层教学
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需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况,突出并设置分层教学的目标,体现因材施教的优势[4]。首先,教师要结合教材设计目标。比如教学“Custo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时,教师可以将目标作以下划分:英语基础较好、学习效率高的A类学生需要了解文章语法的灵活运用方法,对其中涉及的不同习俗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了解,进而达到扩宽知识面的学习目的;针对英语基础水平一般、有一定学习能力的B类学生,则可从理解语法应用的灵活性句型着手,巩固学生的英语重点知识;针对英语基础水平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的C类学生,重点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熟读英语课文,能够复述文章重点语法句型,逐渐培养语感。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比如A类学生不仅仅要将目标设置为掌握课文内容,还要增加丰富的课外知识,提高英语阅读学习的综合性能力;B类学生则要掌握80%的课堂内容,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性的练习;C类学生则重点进行巩固性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主。不同分层目标的设置,是尊重不同学生个体学习要求的表现,学生在自己适合的学习节奏下有需求地学习,才能提高英语学习的主动性[5]。
(二)提问环节的分层教学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科目,也是一门由浅入深的学习科目,学生存在能力水平上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进度必然不同。因此,教师在通过问题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但要确保提问具有针对性,而且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与接受能力,提出具有趣味性且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英语问题,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动力,并在问题引导下更好地进行学习。比如在英语阅读学习的提问环节,进行课外阅读“Life in the Future”的学习,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进行分组,为不同的小组设置不同的任务,并提问:“What’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其次,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对提问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并有针对性地选择特定水平范围内的小组学员进行回答,如“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等等,保持提问的逐层深入,让B类与C类学生在提高理解能力和基础能力的前提下对愈加复杂的问题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同时也能让A类学生有更多深化锻炼的机会与平台,在逐层深入的学习下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
(三)教学过程的分层教学
语言训练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学习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教师都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感,因而可以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首先,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内容,比如最常见的打电话情境,A类学生能设计模拟情境自主对话的练习,使自己融入到特定的语言氛围当中,在锻炼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B类学生则以固定句式的方法开始训练,如“We...(有空)now. Would you like to go...(野炊)? How about...(踢足球)tonight?”等等。C类学生则可以在教师引导下逐渐融入英语情境中,熟悉英语语言环境,在故事情境氛围下融入到英语表达环境当中,从背诵、练习的方法着手,逐渐弥补自身基础薄弱的环节,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注重分层的评价性学习活动,在完成阶段分层教学时,教师检验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可建立动态性的分层评价机制。比如对存在退步的学生给予一次机会,一旦再次退步,就要降低一个分层等级。让学生在竞争性的评价机制中及时进行自我调节,产生互相竞争与学习的动力,将分层教学的竞争性落实在评价阶段,鼓励学生努力奋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进阶性阶段,也是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习能力。分层教学法建立在智能差异的基础上,有助于因材施教与合作学习的实施。因此,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通过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阅读分层和评价分层,进一步挖掘分层教学的有效性与价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性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宁红茹.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索[J].英语教师,2016(01):53-54.
[2]江章英.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情感读本(中旬刊),2015(09):53.
[3]焦平.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368-369.
[4]孔德芳.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应用探析[J].才智,2013(04):186.
[5]蔡倩.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4(05):6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