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请战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莱东翰,来自贝宁共和国,本科毕业于南昌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后考入江苏大学读研究生,现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学习

莱东翰的抗疫请战书


  编者按: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与江西教育出版社依托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国家工程平台联合制作的《战“疫”,我在中国》即将出版发行。该书收集了驻华大使、媒体人、出版人、医生、大学教授、留学生等来自世界各地,身处中国不同城市的37位国际友人关于中国抗“疫”的亲身经历和情感表达,呼吁各国为了全人类共同的发展携手应对疫情,向世界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下是我们选取的两位留学生的文章。

  2020年1月29日,看到很多医生加入抗击疫情一线,我向进贤县人民医院提交了请战书,申请和我的江西同事一起参加一线抗疫。
  “我郑重向医院提出请求,申请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急队伍,学习白求恩精神,志愿坚守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为赢得抗击病毒战斗的胜利,保卫中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是来自非洲贝宁共和国的留学生莱东翰。今年春节,我和家人商量不回非洲,准备留在江西过年。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春节中国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1月29日,看到很多医生加入抗击疫情一线,我也提交了请战书。
  说起来,我和江西特别有缘。我本科就读于南昌大学医学院临床系,毕业后,我考入了江苏大学读研究生。2019年1月,我被分到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民医院骨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见习,这三个月让我一辈子都难以忘记。
  在见习期间,医院带教老师手把手地教我病历书写规范、查房规范流程、手术规范操作等,我学到了很多。不仅如此,副院长周国进、科室主任钟声涛,还有我的其他同事都对我非常照顾,给予了我亲人般的关心。2019年的春节,周院长还邀请我去他家里过年,在他家我学会了包饺子,我们一起围坐桌前吃年夜饭、看春晚,虽然在异国他乡,却有一种在家的感觉。

  三个月的见习结束后,我离开了进贤回到江苏继续读研究生。今年1月份,一放寒假,我就从江苏“溜”回进贤,我真的太想念这里了,想这里的同事,还有我的带教老师,以及周院长。我想继续留在中国过一个年,像去年那样,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包饺子,一起看春晚。
  没想到的是,今年1月份起,中国很多地方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贤也出现了。在我的科室,我看到我的老师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请战到抗击肺炎疫情的一线工作,我深受感动和震撼。所以,我也自愿请战到疫情防控一线,我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抗疫请战书上,我用中英文双语写道:“作为一名骨科的医学研究生,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因此我郑重向医院提出请求,申请加入医院组织的春节期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急队伍,学习白求恩精神,志愿坚守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为赢得抗击病毒战斗的胜利,保卫中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很快,我的申请获得批准。就这样,我留在进贤县人民医院,正式成为抗击疫情的一名战士了。我每天8点钟上班,中午、晚上都在办公室吃医院食堂的盒饭,一直到晚上7点才下班。我要做的事情就是,认真对发热门诊病人进行筛查,对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进行隔离和登记,及时协调救治发热患者。
  说实话,在申请报名的时候,我没考虑过抗疫前线医生劳累的程度。这段时间里,我每天一进医院,就要穿上防护服,一连工作十几个小时。除了吃饭,中间不可以上厕所、喝水、吃任何东西,到晚上下班的时候,衣服全被汗水湿透了。不过看到发热门诊从开始的一天几百人次就诊,到现在的四五十人次就诊,我很欣慰,因为发热病人数量已经下降不少。
1.进贤县人民医院抗疫誓師大会
2.莱东翰成了进贤县人民医院的一位抗疫战士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感人的事迹。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看到疫情期间一个个舍生忘死的医护人员,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凝聚力。这也让我的择业想法有了改变。想在博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研和工作,为中国人民卫生健康服务,做一名现代的白求恩。相信我的家人也会同意我这个想法。
  细算一下,我来中国已经8年了,中国就是我的第二个家乡。今年的春节,虽没能和去年春节一样,但在抗击疫情的时间里,我把这些年在中国学习到的医学知识,充分发挥在救治病人的一线,这不正是我学医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吗?我相信,中国人民最终会取得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胜利。等疫情一结束,我又可以和同事们一起出去玩,中国有太多太美的地方了。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责任编辑:曹晓晨
其他文献
白鹤林,本名唐瑞兵,1973年生于四川蓬溪,现居四川绵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诗集《车行途中》、诗歌赏析集《天下好诗:新诗一百首赏析》等。有诗歌入选《70后诗选编》、《中国诗典1978-2008》、《打破新天:中国当代诗歌选》(英文)等国内外数 种选本。曾获四川 大青年诗人、全国鲁藜诗歌奖诗集类一等奖、骆宾王青年文艺奖等多种奖项。  哲学问题  的确,再深奥的哲学问题,  都不过是生死的问
月色辽阔  胆怯者开始叫喊,第一次相见  她提供一张梯子,渐渐  高过头顶  我不敢抽离  她又递给我一把刀  这么多年了,她始终袖手旁观  对于刀法  从不给予只言片语  40岁后,我不再惧怕,也不过于依赖  在失眠的夜,索性请她  喝点什么  她将额头深伏在我的胸前  终于,我叩问出答案  她,只不过  是我身体里的那块棉质补丁  填补黑夜的缝隙  她,也需要一杯酒  关于酒  在一首诗里读到
一列紫色的鸟火车  一羽接一羽  从被褥的山丘隧道穿越而出  我求见睡神  三次在黑暗的门前  站立如乞丐  心有余响 口不出声  慢腾腾的夜晚  天边星辰身在天国  现世没有唤我的声音  我轻触沉默的摇篮  夜巨大的翅膀  突然从空寂长出牙 邪念  一个守法的羞怯文人  移泰山为斗笠  扯长江水为面纱  步态似飘羽  从夜的尽头盗取天火  把一千又一千只绵羊烧成灰烬  余生  你端详一张十六岁照
夜色弥深,内心又再枯旷出漠北  长出草,也长出一匹马  在半隆的山脊,我视野暧昧  明明是在滑坠,却又打马狂奔  想要抓紧一抹光,哪怕一根刺  都成徒劳。我们,已临深池  马,依然左冲右突  在平缓处奋蹄,又在壁垒处折返  在沟壑间醒鼻,又在冷月里鸣嘶  一次又一次,仿佛电脑程序  进入了死循环  --它,始终没能冲出我的内心  夜惊愕而醒,四下空余孤寂  惟有苍穹下那一星篝火  经由马蹄点燃,又
我的离别远非蒲公英的种子离开母体   它们有使命,结局圆满   我的前途未卜,或许会永远漂泊   或许会被风击碎。你   是我终将放手的肉体   你的昔日,有着桃花源的美   飞瀑、幽泉、草木   山花一波一波地起伏,浆果饱满欲滴   我一直爱着你,并且会一直爱下去   我会硌着你的褶皱去拥抱   抚顺你白发纠结的痴怨去亲近   我们一起在疾病和衰老的海里泅渡   互相怜惜,互相嫌弃   被浸泡,
诗歌犹如一个大型组织,它给其中的每个成员都分配一席之地,使之按照一种集体精神进行工作。在同一个组织里,诗人各自成为自己情感的孤独的扮演者,只能和自己说话,并回答自己的提问。周围到处都是拒绝的耳朵,写诗似乎越来越变得可疑和虚妄,因为真正的读者已经锐减,诗歌鉴赏的能力和风尚日益衰落。当年,亚历山大图书馆一场大火,使希腊文学四分之三的作品付之一炬,而今天,诗歌的灭顶之灾不再是一场燎原大火,而是普遍的心灰
一次离家出走  粉笔摩擦出热,下课铃正好  在額头被当作黑板时响起。  暮色努力明晰,却被罚站打断。  我走出校门,天倾斜砚台  把新鲜的墨水似羽泼洒。  挂在胸前的钥匙旋转半圈  就停下,书包扔在木门前,  诀别信附有亲笔签名。  陌生的脸连接出街道,陌生  就这样被我踩过。  有人在杂货店买烟,有人  把自己收纳进快递盒幽闭。  斑马线中央的红绿灯指示众星,  有些永恒发光,有些甘愿  照亮熬
无法拒绝黑夜  无法拒绝一场雨擦去所有的伪饰  易朽的是光线,慢慢倾斜的影子  和我们说起的过去  坚硬的是星期三看到的石块  早晨的湿露  对于两岸的楼  大海是广阔,它不停地劝说  记得一些枝权的闪烁  一些窗玻璃在人间,时鐘  ——才是真正的受难者  分针是突如其来的,它高大瘦弱。是一件复制品  时针是沉默,它钉在虚无的墙  与天空交换着光  太阳与月亮上,是永不结束的路  在短暂的花朵释放
小寒的雨,有梦  睡莲、麻雀、兽皮鱼骨  满仓的小麦和稻谷  午夜末班车上的女子  依然惦记着她的“大王和子民”  雨中的花草和树木从不计较  温暖的距离和天空的高度  季节,蚕食着点点绿意  唯有冬天,万物静生  时光笔记  我贪图所有的享乐  以绿,以水,以山,以风  一粒月光俯首轻问  青石巷,落满苍老的时间  那个忽然相遇的人  一声轻叹  为一生松绑  我务必行走在风之上  给它风骨,给
离开  忽然就生灰  忽然就成一只鼠  一条滴泪虫  越待越虚  羽化成烟  空寂  是时间了  得赶紧离开这里……  终夜徘徊  从南方到北方  这哑寂的  鸟巢  一直升高  同時升高的还有那个民间故事  在雪夜  这个从南方之木上下来的故事  是否安全着陆北方的鸟巢  这个从鸟巢氏走来的老太  是否安全回到了树上  这爱吃甜酒的老太  我给她灌满石灰  她拄着竹节拐杖灌满石灰  大雪茫茫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