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q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的情感教学既是学生认知的手段又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感的途径。初中语文教材多选自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都寄托着作者的深厚的思想感情。教师生吞活剥,必将产生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后果。因此,失去情感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呢?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调动学生情感的基本条件
  对中学生来说,学生的课堂情绪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把学生的情感和经验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成为传递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情感协调的过程。
  1.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情景中去
  如〈〈春〉〉一课的导语应是:“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阳光明媚、春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古往今来,许多画家都用彩笔描绘春天的迷人景色。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又是怎样的呢?”这样的导语,既能描绘文章的主题,又有把学生诱入到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中去。
  2.借助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音乐创造场景和氛围让学生为作品中的形象、情节、词句所感染,诱发其情感上的共鸣。如〈〈周总理,你在哪里〉〉利用配乐朗读,把学生引入作品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在缅怀总理的音乐中,发出对总理的深情呼唤,引起对总理的无限思念。
  3.利用图片、绘画、课件的直观性,再现情境,调动学生情感
  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活生生的事物,让意境在他们心中冉冉升起,使视觉所形成的兴奋状态逐步扩大,由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促使学生学习中感情的启动。
  二、挖掘语文因素,是调动学生情感的重要条件
  语文教材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叙事、描写、抒情的。语文教师必须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去联想,去想象。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为积累和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分析重点语段、佳句,引发感情
  《春》中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 “偷偷”、“钻”,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生长起来而且崭露头角,同时显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给人以大地复苏、芳草萌生的新奇愉悦之感。教学中,要求学生反复吟诵,仔细体会文章的气势和精神,从而受到启发和感染。
  2.引导设疑,讨论释疑
  设疑是在学生感知入境的思维活动之后进行的,是让学生在借助语言形象对信息进一步深化进行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了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儿童、与战士交谈三件事。在自主探究中设疑,“创作时本来选了十几个故事,为什么最后保留了这三个呢?”让学生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这三个事例,表现对象不同,表现的思想感情不同,表现的精神品质不同。
  3.通过联想、想象,使学生体验情感
  从课文内容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只有感知越具体,才能理解越深刻。想象与联想是事物具体化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词句加进自己的想象、联想,使文章的内容得以延展,具体,从而使学生的感情掀起又一个波澜。
  三、教师的情感是调动学生情感的基本条件
  教师的立场、观点、情感,对于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情绪有着直接影响。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富有青春的活力,教师的心只有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于课文之中,感情才会流露出来,传导激励学生入境。《樱花赞》中,作者因受到墓地悲歌的感染,感情强烈振动。教师朗读时,要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时而低沉咽郁、时而明丽舒畅,学生自然情不自禁进入情感的高潮。为发挥情感功能,教师备课时要深刻体验,把握课文表现情感的情境、基调,并且在课堂中无论是朗读、提问、解说,以至站立的姿势和表情都要体现作品的思想感情这个基调。
  实践使我体会到,语文教学中,只有发挥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情感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使语文教学更生动、更活泼,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师要不断勇于改革创新新理念,摒弃旧思想,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方式,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并树立自信,完善自我创造性人格。  【关键词】职业中学 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    职业中学与普通高中和高校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别的,普通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绝大多数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学习动力,即使在枯燥无味的课堂上也会认真的听讲,投入学
【摘要】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规定的时间里高效地传授和接受知识点,如何高效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是广大高中语文老师面临的问题。本文就传统高中语文课堂课堂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多媒体的种类和特点,就运用多媒体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作了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多媒体 高效 课堂质量 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要求教师要真正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令人忧虑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不高。教师和学生在这方面尽管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和相当多的时间,然而收效甚微,能力提高不明显。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师生就要在具体的学习中采取真正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
期刊
小学生的作文强调“新”和“真”。所谓“新”,即思维新,表达新。提倡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无拘无束地表达。同时又不受题材、体裁限制,充满个性的语言。所谓“真”,即体验真、感情真,我手写我心。本人在作文教学中对“新思维”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体验。  一、以创新能力为核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为了改变以往作文教学片面强调学习写作知识、技巧,而严重忽视了培养人、发展人的弊端
期刊
【摘要】在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古典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体味其节奏韵律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反复朗读,品赏韵味;(二)培养学生学古诗词的兴趣;(三)运用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魅力。  【关键词】诗词鉴赏 朗读 兴趣 多媒体    诗词,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
学生一进入高三,嘻嘻哈哈不见了,蹦蹦跳跳也少了,更多了一份沉静、沉默、沉稳,似乎往日的青春少年一下子都懂事成熟多了。的确,这些是高三的标志——学习至上,很多爱好可以暂时去“冬眠了”,很多活动也该“下岗”了。但,我们不能为了学习而只学习。  “不能为学习而只学习”中,第一个“学习”指目的,第二个“学习”指行动。显然,一进入高三,家长、学生和学校也马上进入“战备”的紧张状态,连那些在高二时候还活泼好动
期刊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因而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是我们农村中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中学开展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本文针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改善措施作一概述。  【关键词】课外阅读 农村中学生 现状 措施    一、目前农村中学课外阅读现状  1
老师在教学中常遇到这种情况,相当一部分初中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学生平时不留心观察,二是作文题目脱离学生生活。下面就这两点,谈谈如何指导初中生写作记叙文。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如果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好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自然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