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伤病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时有发生,并不程度地影响受伤者的训练、比赛和成绩的提高。虽然迄今为止报道运动伤病的文献很多,但多集中于专业运动员等运动伤病的调查分析.而对中学生从事田径业余训练的运动伤病报道甚少。本文通过对泰安市中学生在田径业余训练中的运动伤病、份病种类、伤病项目分布等规律进行总结分析,了解掌握基本发病原因,避免和减少运动伤病的发生,为中学生在田径业余训练中正常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泰安市部分中学280名坚持2年田径业余训练的中学生,其中男208名,女72名,年龄13----19岁。
1.2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被调查者填写2008-2010年度运动伤病调查表,然后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结果分析
2.1 运动伤病总发病率和不同性别运动员的伤病率
由表1所示,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2年期间运动伤病总发病率为73.1%,反映出田径业余训练中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
2.2运动伤病种类及各类发病率 调查发现在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中12种伤病(见表2)发病率最高,首先是关节扭伤,占35%,其中多见踝、膝、肘关节扭伤;其次肌肉扭伤,占25%,其中大腿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拉伤较多。根据表2可见,在田径业余训练中,要特别重视和注意关节扭伤、肌肉扭伤、擦伤等运动伤病的发生。另外中学生胫腓骨骨膜炎的发生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3运动伤病在田径项目中的分布 由表3可见,不同田径运动项目的业余训练,其运动伤病的发病率不同,其中短跑训练发病率最高为72例占30%,发生在加速跑和弯道,其次是跨栏68例占28%,发生在起跨和落地阶段,跳远60例占25%,发生在起跳和落地阶段,其它5个项目依次见表3,这说明不同的田径项目,由于专项素质、专项技术及其它方面要求不同,其伤病发病率分布也不同,因此在田径业余训练中要注意各项日的特点,尤其是短跑、跨栏、跳远、中长跑等项目的训练。
2.4致伤病因 通过调查得出,由于准备活动不足而致伤者占总伤次的28.6%;由于技术动作运用不合理而致伤者占伤次的24.1%;由于训练负荷过大而致伤者占总伤次的16.8%;由于带伤训练或比赛而致伤者占总伤次的12.6%;由于气候因素、组织措施欠妥、场地器材、服装不符合卫生要求等致伤者占总伤次的17.9%。
2.5病因分析 由于中学生正处理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全,肌肉组织水份多,肌糖原含量少,神经细胞工作耐力差,运动时易疲劳,神经和平衡肌肉收缩机制尚不完善,动作技术不稳定,关节周围肌肉细长而薄弱,关节囊及韧带松弛薄弱,关节的灵活性大,但稳定性差,这是他们易受伤的内在原因。
3建议
在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过程中造成的运动伤病虽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通过剖析可以看出,它有基本伤病种类,伤病项目分布,基本病因等方面的规律性。为减少和避免中学生业余训练中伤病的发生,科学合理地搞好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重视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对中学生运动员来说,抓好热身活动这个环节可避免许多急性创伤。一套比较规范的准备活动应做到:内容和形式应具有针对性,加强肌肉伸缩运动,负荷因人、因项目、因气候而异。训练后的整理活动能缓解肌肉僵硬,减少慢性劳损,减少疲劳积累,加速受累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3.2科学训练 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训练内容及运动量的安排要与运动员身体状况和训练水平相符合,避免局部负担过重,身体疲劳,造成受伤,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失误的致伤率。
3.3 提高体育教师、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者防伤意识,学习运动保健知识调查中发现有41%以上的患者训练时很少有防伤教育,一些体育教师淡薄的防伤意识造成训练淡薄的安全防伤观念。所以应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人手,以指导训练者进行科学训练。
3.4加强薄弱部位及易伤部位的训练对身体上有些容易发生受伤的部位及相对较弱的部位应进行针对性训练,逐步提高该部位的功能和耐受力,如负重提踵和脚用力背屈,用脚跟着地行走等练习手段,既是防伤练习,也是踝关节扭伤康复训练的措施。此外,还应加强运动场地的检查,并尽可能地改善场地器材条件。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泰安市部分中学280名坚持2年田径业余训练的中学生,其中男208名,女72名,年龄13----19岁。
1.2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被调查者填写2008-2010年度运动伤病调查表,然后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结果分析
2.1 运动伤病总发病率和不同性别运动员的伤病率
由表1所示,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2年期间运动伤病总发病率为73.1%,反映出田径业余训练中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
2.2运动伤病种类及各类发病率 调查发现在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中12种伤病(见表2)发病率最高,首先是关节扭伤,占35%,其中多见踝、膝、肘关节扭伤;其次肌肉扭伤,占25%,其中大腿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拉伤较多。根据表2可见,在田径业余训练中,要特别重视和注意关节扭伤、肌肉扭伤、擦伤等运动伤病的发生。另外中学生胫腓骨骨膜炎的发生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3运动伤病在田径项目中的分布 由表3可见,不同田径运动项目的业余训练,其运动伤病的发病率不同,其中短跑训练发病率最高为72例占30%,发生在加速跑和弯道,其次是跨栏68例占28%,发生在起跨和落地阶段,跳远60例占25%,发生在起跳和落地阶段,其它5个项目依次见表3,这说明不同的田径项目,由于专项素质、专项技术及其它方面要求不同,其伤病发病率分布也不同,因此在田径业余训练中要注意各项日的特点,尤其是短跑、跨栏、跳远、中长跑等项目的训练。
2.4致伤病因 通过调查得出,由于准备活动不足而致伤者占总伤次的28.6%;由于技术动作运用不合理而致伤者占伤次的24.1%;由于训练负荷过大而致伤者占总伤次的16.8%;由于带伤训练或比赛而致伤者占总伤次的12.6%;由于气候因素、组织措施欠妥、场地器材、服装不符合卫生要求等致伤者占总伤次的17.9%。
2.5病因分析 由于中学生正处理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全,肌肉组织水份多,肌糖原含量少,神经细胞工作耐力差,运动时易疲劳,神经和平衡肌肉收缩机制尚不完善,动作技术不稳定,关节周围肌肉细长而薄弱,关节囊及韧带松弛薄弱,关节的灵活性大,但稳定性差,这是他们易受伤的内在原因。
3建议
在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过程中造成的运动伤病虽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通过剖析可以看出,它有基本伤病种类,伤病项目分布,基本病因等方面的规律性。为减少和避免中学生业余训练中伤病的发生,科学合理地搞好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重视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对中学生运动员来说,抓好热身活动这个环节可避免许多急性创伤。一套比较规范的准备活动应做到:内容和形式应具有针对性,加强肌肉伸缩运动,负荷因人、因项目、因气候而异。训练后的整理活动能缓解肌肉僵硬,减少慢性劳损,减少疲劳积累,加速受累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3.2科学训练 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训练内容及运动量的安排要与运动员身体状况和训练水平相符合,避免局部负担过重,身体疲劳,造成受伤,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失误的致伤率。
3.3 提高体育教师、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者防伤意识,学习运动保健知识调查中发现有41%以上的患者训练时很少有防伤教育,一些体育教师淡薄的防伤意识造成训练淡薄的安全防伤观念。所以应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人手,以指导训练者进行科学训练。
3.4加强薄弱部位及易伤部位的训练对身体上有些容易发生受伤的部位及相对较弱的部位应进行针对性训练,逐步提高该部位的功能和耐受力,如负重提踵和脚用力背屈,用脚跟着地行走等练习手段,既是防伤练习,也是踝关节扭伤康复训练的措施。此外,还应加强运动场地的检查,并尽可能地改善场地器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