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乡镇财务收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来源 :审计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o1987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对一些乡(镇)进行了审计调查,通过审计调查发现,总体上乡镇财务收支中存在的问题,以前年度有所减少,固定资产增加明显,未发现明显的个人违纪行为。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违规收费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审计,我们发现有相当部分乡镇存在违规收费问题,除个别乡镇已退回,一个乡2005年下半年已停止向农户违规收费外,其余乡镇均向农户收取临时征地费、拆旧建新费、新建房屋费、超面积建房费、野外用火费、乱砍滥伐费等,仅2005年就违规收费数百万元。
  二、漏缴税费现象比较普遍。大部分乡(镇)不同程度地存在漏缴税费问题。2005年共漏缴税费80余万元,主要是漏缴职工教育专项经费和基建教育附加费。
  三、使用非专用收据收取社抚费问题比较严重。按照规定,收取社会抚养费应统一使用省财政厅印制的社抚费专用收据,并实行乡收县管,即由乡镇收取后全额上缴至县预算外专户,然后由县按规定的比例下拨至乡镇。而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乡镇不仅没有按规定全额上缴,且未使用社抚费专用收据,而是用在财政领取的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收取,并直接列乡镇政府机关的收入,既未按规定先缴后返,又截留了区政府的收入。
  四、财务管理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预算外收入未纳入财政专户储存。经审计,大部分乡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预算外收入未纳入专户储存的问题。个别乡未专储金额比例达到98%。二是固定资产未设明细账。按财务制度规定,各单位的固定资产均应设总账、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而实际情况是各乡镇几乎均只设总账,未设明细账,更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这就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失控。
  五、财会人员业务不太熟悉。由于乡镇财会人员兼职过多,而且变动频繁,加上缺少培训,使大部分乡镇的财会人员业务不太熟悉,有的账目混乱不清,有的长期不做账,甚至一年未做账的现象也存在,有的科目设置不合理,有的往来科目长期不清理,有的会计把关不严,造成大量的白条抵库等,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将会给乡镇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影响到评价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准确性。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上由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完成财政收入任务的压力大,乡(镇)经济困难;主观上是一些乡镇领导的法律法规意识不强,临时观念较重,政绩观不正确,致使一些乡(镇)领导甘愿违纪。此外,与干部考评机制不够健全,外部监督不力等也有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培植税源,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在基层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各乡镇要主动服务企业,加大重点税源监管力度,努力培植税源,寻求新的财税增长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工业园引进外资,利用各乡镇工业集中区引进内资和民资,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征收力度,认真清理“费挤税”,做到应收尽收,尽量增加乡(镇)可用财力,缓解经济压力,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这是从根本上杜绝乱收费等违纪行为的有效途径。
  二、严格纪律,规范经济运行秩序。当前乡镇普遍存在的以各种名义向农民收取建房费、林业费等现象,很大程度上与他们不依法行政、执行纪律不严有关。为进一步规范经济运行秩序,首先要加强对乡镇“一把手”的财经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每年举办1~2期培训班,由审计、财政等相关部门人员授课,提高他们的法律法规知识水平和依法行政的意识;其次,建立和严格考评机制。把依法行政,不乱收费、乱罚款,严格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所有预算外资金必须纳入财政专户储存等作为考评乡镇领导政绩的重要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加强监督。审计、监察、财政等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严肃处理,对不处理或处理不严的部门要追究责任。
  三、堵住源头,加强收费票据管理。乡镇大量存在的使用在财政领用的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收取罚款、社抚费等行为,一方面是与他们的法规意识不强,考评机制不完善和监督不力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领用票据把关不严有关。为此,财政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领用票据时,应按《收费许可证》上载明的项目限量领取,无《收费许可证》的单位不能领取,谁批准领取的谁负责。领用的手续要齐全,并应按号码登记在册,建立永久保管制度,以便执法机关备查。同时要加强对已领票据的监管,对用量大的票据在每次以旧换新时,要对已开发票进行项目、标准、金额等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处理,对用量不大的票据,每年年底均应回收,并对其中收费情况进行监管。此外,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票据的专项检查,纠正票据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四、狠抓落实,进行一次财务清理。针对目前乡镇财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由政府组织财政等部门,对各乡镇的财务进行一次认真的清理,使乡镇财务逐步走向规范化。对个人长期欠款问题,要查清原因,如属个人借款办私事的,要予以追回,如是因公或是账务处理问题,应予冲账处理;对白条抵库问题,时间短的应督促借款人还款或报账,时间长的应进行账务处理;对固定资产账目问题,各乡镇均应按财务制度的规定,建立总账、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已建立的要进一步完善,没有建立和或建立不全的要尽快建立;对于漏交税收和教育专项经费问题,应先由各乡镇自行清理并组织入库,然后由上级组织检查清理,对检查出的应交税费全额收缴,对于漏交的基建教育附加费,应全额收缴。
  五、加强管理,实行乡财县代管。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乡财县代管”改革,由县级财政局直接管理核算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在预算编制、账户设置、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票据管理和村级资金管理等方面做到“六个统一”:一是统一编制预算。县级财政局按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财力实际,提出乡镇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报县政府批准后下发;乡镇政府根据县政府预算安排的指导意见,由乡财政所编制本级预算草案,送县财政局审核后,按法定程序报批、执行。在年度预算执行中,乡镇政府授权乡镇财政所提出的预算调整方案,报区财政局审核后,按法定程序报批、执行。二是统一设置账户。取消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由乡财县代管中心代理乡镇财政预算总会计,核算乡镇预算内外各项会计业务。取消乡镇财政在各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账户,由乡财区代管中心在金融机构设置“工资专户”、“专项资金专户”、“其他支出专户”、“临时收入专户”四个账户。三是统一收付方式。全面推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乡镇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县国库,乡镇预算外收入全部存入“临时收入账户”并于当天集中缴入乡财县代管中心的“结算账户”。由乡财县代管中心按照收入类别和科目,分乡镇单独进行核算。支出拨付以乡镇年度预算及财力为依据,将资金直接拨入乡财县代管中心在各乡镇设立的支出专户。同时建立公务费支出备用金制度,方便乡镇及时用款。四是统一办理采购。乡镇政府采购支出,由乡镇提出申请和计划,报县采购办按规定程序集中统一办理。五是统一管理财政票据。乡镇使用的财政票据,由乡财县代管中心统一办理领购手续,实行以票管收。五是统一管理村级资金。村(居)级资金属集体性质的资金,其所有权和审批权、使用权仍属村(居)级组织。村(居)级各项资金必须全部进行“专项资金专户”核算,由乡镇财政所负责审核监督,确保村(居)级资金专款专用,使用情况由村委会定期向村(居)民公开。
  
  (作者单位:袁州区审计局)
其他文献
一、改革的基本情况    2004年1月,赣州市在市级机关、全额事业单位实行工资统发的基础上,对市本级财政基建、城建资金实行了财政直接支付,并取得了成功,积累了操作经验,打开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同年10月,为了稳步推进我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经市委批准同意,以市人民政府文件正式下发了《赣州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05年1月率先在市财
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明确了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若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同时,明确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包括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从准则中不难看出新会计准
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的最小代价前向协议进行了研究,通过引入随机选择和数据融合功能改进原有协议。用跳数作为代价分析了改进后的协议性能,并进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