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全诗共达一千七百多字,属“杂曲歌辞”,最早见于陈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为“无名氏”,郭茂倩《乐府诗集》载此于“杂曲歌辞”,合题为《焦仲卿妻》,后人一般以该诗第一句“孔雀东南飞”起兴趣题。
《孔雀东南飞》运用了很高的艺术手段,表明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内容。即使在五四时期也被用为反吃人礼教的武器,一时以此为题材改编的话剧有四种之多,现就它的写作艺术作一浅显的探讨,供同仁指正。
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这首诗成功地刻画了刘兰芝、焦仲卿、刘母、焦母、刘兄等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形象的塑造,更是光彩照人,富有深意。
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善良,她具有中国劳动妇女的美德。在焦家任劳任怨,辛勤劳作伺奉婆婆,抚养小姑。对自己的丈夫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对爱情忠贞不渝,即使丈夫在母亲的威逼下遣送她回家时,她仍自比“蒲苇”,盼望以后能破镜重圆、夫妻团聚。回到娘家后面对达官的提亲、议婚,仍记和丈夫分手时的誓约。她的遭遇虽然得到母亲的同情,但无法摆脱性情暴如雷的兄长和官府的威迫,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太守逼亲前夕投水自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刘兰芝是一个举止“无偏斜”的典型的封建礼教下的良妇,但还有一定的反抗性。面对婆婆的虐待欺凌并不是逆来顺受。从诗歌一开始对焦仲卿的哭诉中可以看出,她想掌握自己的命运,渴望过一种人的真正生活,当她得知婆婆的挑剔是想达到休弃自己的目的的时候,便主动提出遣归的要求。离开时,她从容镇定,打扮齐整,尽管满腹委屈,却不洒一滴眼泪;面对长兄的逼嫁,她既不哀求,也不争辩,她不为太守的富贵所动,更不为家人的威逼所屈,用自己的宝贵生命向吃人的封建礼教提出最大的反抗。所以我们说,刘兰芝是一个在封建礼教中备受压迫而又富有反抗性的妇女的典型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的其他人物着墨不多,但都刻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如焦仲卿受封建伦理影响较深,性格软弱,缺乏斗争性,但仍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同样用生命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焦母的丑恶、冷酷、独断专行,刘兄的自私、粗暴、势利,都是封建家长的典型代表。
二、人物对话声情并茂
在这首诗中,人物对话占了很大的篇幅,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起了重要作用。如兰芝在自述痛苦时对仲卿说:“日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无限委屈不能不诉又不能全诉,含蓄逼真地表现出对仲卿的体贴和说话的分寸。兰芝在告别婆婆时和家兄逼嫁时语言柔中带刚,十分得体,可见她既有修养,讲究礼貌又刚强不屈。至于焦母和刘兄为人,在诗中几乎全借对话来表现,“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焦母的蛮横、专断、无视一切的神态毕现。“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寥寥数语使得刘兄绝情、冷酷、自私、势利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
三、铺叙排比运用恰当
刘兰芝的自述和她初见焦母时按年龄排比铺叙的两段文字,充分体现了兰芝有教养、聪明、勤劳,兰芝被遣送时极意妆饰一段铺叙,固然写了她的美丽,同时也显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刚强不屈的性格,写太守逼娶的场面,极力铺陈夸张之能事,有力反衬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坚贞节操。又与仲卿、兰芝的痛苦绝望形成鲜明的对比。且为兰芝之死给太守家以沉重打击作了烘托。这些铺陈排比,不仅造成声调、色彩之美,而且对人物塑造和主题的深化都起了重要作用。
四、开头结尾巧妙回应
开头托物起兴,暗示全诗基调,渲染哀伤缠绵气氛,创造徘徊顾虑情调;结尾用象征手法,用松柏梧桐交荫及鸳鸯相向对鸣象征男女主人公坚贞不渝的爱情及其美好自由幸福的生活,寄托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总之,以叙事为主的汉乐府民歌,或写生活的片段,或叙有头有尾的故事,都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运用铺陈的描写方法,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以及比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对后世诗歌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 吕 行)
《孔雀东南飞》运用了很高的艺术手段,表明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内容。即使在五四时期也被用为反吃人礼教的武器,一时以此为题材改编的话剧有四种之多,现就它的写作艺术作一浅显的探讨,供同仁指正。
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这首诗成功地刻画了刘兰芝、焦仲卿、刘母、焦母、刘兄等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形象的塑造,更是光彩照人,富有深意。
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善良,她具有中国劳动妇女的美德。在焦家任劳任怨,辛勤劳作伺奉婆婆,抚养小姑。对自己的丈夫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对爱情忠贞不渝,即使丈夫在母亲的威逼下遣送她回家时,她仍自比“蒲苇”,盼望以后能破镜重圆、夫妻团聚。回到娘家后面对达官的提亲、议婚,仍记和丈夫分手时的誓约。她的遭遇虽然得到母亲的同情,但无法摆脱性情暴如雷的兄长和官府的威迫,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太守逼亲前夕投水自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刘兰芝是一个举止“无偏斜”的典型的封建礼教下的良妇,但还有一定的反抗性。面对婆婆的虐待欺凌并不是逆来顺受。从诗歌一开始对焦仲卿的哭诉中可以看出,她想掌握自己的命运,渴望过一种人的真正生活,当她得知婆婆的挑剔是想达到休弃自己的目的的时候,便主动提出遣归的要求。离开时,她从容镇定,打扮齐整,尽管满腹委屈,却不洒一滴眼泪;面对长兄的逼嫁,她既不哀求,也不争辩,她不为太守的富贵所动,更不为家人的威逼所屈,用自己的宝贵生命向吃人的封建礼教提出最大的反抗。所以我们说,刘兰芝是一个在封建礼教中备受压迫而又富有反抗性的妇女的典型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的其他人物着墨不多,但都刻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如焦仲卿受封建伦理影响较深,性格软弱,缺乏斗争性,但仍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同样用生命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焦母的丑恶、冷酷、独断专行,刘兄的自私、粗暴、势利,都是封建家长的典型代表。
二、人物对话声情并茂
在这首诗中,人物对话占了很大的篇幅,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起了重要作用。如兰芝在自述痛苦时对仲卿说:“日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无限委屈不能不诉又不能全诉,含蓄逼真地表现出对仲卿的体贴和说话的分寸。兰芝在告别婆婆时和家兄逼嫁时语言柔中带刚,十分得体,可见她既有修养,讲究礼貌又刚强不屈。至于焦母和刘兄为人,在诗中几乎全借对话来表现,“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焦母的蛮横、专断、无视一切的神态毕现。“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寥寥数语使得刘兄绝情、冷酷、自私、势利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
三、铺叙排比运用恰当
刘兰芝的自述和她初见焦母时按年龄排比铺叙的两段文字,充分体现了兰芝有教养、聪明、勤劳,兰芝被遣送时极意妆饰一段铺叙,固然写了她的美丽,同时也显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刚强不屈的性格,写太守逼娶的场面,极力铺陈夸张之能事,有力反衬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坚贞节操。又与仲卿、兰芝的痛苦绝望形成鲜明的对比。且为兰芝之死给太守家以沉重打击作了烘托。这些铺陈排比,不仅造成声调、色彩之美,而且对人物塑造和主题的深化都起了重要作用。
四、开头结尾巧妙回应
开头托物起兴,暗示全诗基调,渲染哀伤缠绵气氛,创造徘徊顾虑情调;结尾用象征手法,用松柏梧桐交荫及鸳鸯相向对鸣象征男女主人公坚贞不渝的爱情及其美好自由幸福的生活,寄托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总之,以叙事为主的汉乐府民歌,或写生活的片段,或叙有头有尾的故事,都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运用铺陈的描写方法,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以及比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对后世诗歌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 吕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