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性的评价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xgod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进而创设出一个理想而和谐的课堂,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课堂生成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体现,是教师教育思想的体现,是学习交流的桥梁。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各个学习环节和内容的一种引导,更是让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在新课改条件下,我们该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呢?下面,我肤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恰当把握评价时机。上学期,我在上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开课不久,我问学生:“从右边的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班长李俊豪马上回答道:“叶子黄了,葫芦一个一个落下来了。”此时我立刻亲切地说:“你观察很仔细,回答得很好,声音也很清楚。大家要向他学习!”他得意而自信地笑着坐下了,孩子们也都坚定地点点头,很是认真。把语文课堂评价与组织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既真实地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鼓励了学生,还为孩子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可谓一举多得。不久,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小葫芦的可爱?”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叶子、藤、花、小葫芦”,接着问:“作者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一孩子回答说:“是按从开始到结尾写的。”同学们都笑了。而我没有一笑了之,而是适时地指导“这叫植物的生长顺序,以后你写植物时也可以按这样的顺序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条理清晰。”巧妙的几句话既评价了学生的发言,也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了说话与作文的指导,这样准确地把握评价时机,适时点拨,真可谓匠心独运。
  二、评价要据实准确。有时,教师为了树立差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从而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记得在上学期听的一节课上,一位老师让一个学生读一句话,这个学生读得并不怎么样,可老师这样说:“你读得多好啊!”这位学生会想:“我真的是这么好吗?”班里的其他同学在心里也会说:“这样就叫好了吗?老师在瞎说,欺骗同学……。”这种现象有损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完善。教师的评价语要照顾到全体学生,考虑到其他学生的感受,不能一味地对这一学生“吹捧”。教师在作出评价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辞,而且要语言准确,忌模糊不清。如果这位老师这样说:“你读得比昨天(以前)好听多了,继续努力,相信会读得更好!”那这位同学也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了,从而迸发出学习积极性,而其他同学也容易接受了。
  三、评价要风趣幽默。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它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清趣的美好境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我在教学老舍的《猫》一课时,因为是上午第三节课,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正当大家在津津有味地学习“满月的猫既淘气又可爱”这一内容时,有的同学却不合时宜地找同学讲话,于是我停下,说:“满月的猫既淘气又可爱,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在上课时也淘气,就不——可——爱——了。”我故意拉长声音看着刚才讲话的同学说,果然,他听了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马上就坐好认真听课了。
  四、落实学生自我评价。传统的评价观认为,只有老师、长辈、尊者才有资格评价别人,他们才是评价的主体;而学生,只能作为评价的客体,承受师长的“谆谆教导”。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接受的评价是多方面的,因为他们是在交流与合作中完成自己的学习,在整个学习的进程中受到众多的关注(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因而,不能让评价主体走进狭窄的胡同,而应将评价主体的外延和内涵作相应的审视,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学习伙伴都应是评价主体中的一部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以及他人的关注都是评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自我评价应该是一个内化的教育过程。
  五、评价要敢于批评。记得听到这样一堂一年级语文课。具体的内容我印象不深,但在课上老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给我印象很深。一个男同学起来读一段课文,读得很不好,漏字、添字不通顺。于是,老师说:“你很有勇气,很高兴听到你的朗读,但有几个地方要注意一些就更好,(师指出错误)你愿意再读一边吗?”学生又读一遍,错字、漏添字情况好多了。“你读的有进步了,声音要再响亮些,让每个人都听到就更好了。”孩子又很乐意地读了一遍。“读得好,响亮、流利,如果速度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语气,就更棒了”。孩子很好地又读了一遍,读得非常棒,“读得真好,掌声送给你!”教师带头鼓掌,孩子开心地笑了……这是一次真实有效的充满艺术感染力极富激励的课堂评价。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城厢镇城东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精神文明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群众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而美术创作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表达、歌颂美进行反映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所以对群众文化美术创作落实有效辅导,可以发挥良好的带动作用,为群众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广大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种类繁多,包罗万象,民族音乐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弘扬和继承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成为当今青少年必须肩负的责任。  关键词:民族音乐 高职课堂 融入途径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9-0140-03   民族音乐文化曾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时间荏苒,对于一些被历史淡忘和湮没的地方戏
有人说:“如果一位教师手捧教科书教着课,他一定不是好老师。因为他还没有认识到那本教科书只不过是随时准备让学生弹离的一块跳板而已。”是的,课程、教材等都只是工具、手段,学生凭借这些“跳板”才能跳得更高、更远,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教学之道,乃人学习之道,人生长之道。  二十余年来,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广大教师在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推进学科育人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但我们也看
期刊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老师让孩子们在封闭的语文课堂死读语文课本。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有的语文教师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却又走进了另一个误区:摆花架子,走过场、幻灯片、课件、录像、编舞、配乐……一窝蜂地涌进课堂,讲课的老师是倾注其所能把课堂气氛搞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不管是否有效,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征,似乎只有如此才算是一节成功的课。那么小学语文教师怎样用好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发挥主阵地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都提出,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实践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教育部,2020)。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渐成为英语教师
期刊
新时代德育功能可以从三个维度概括: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满足人类交往需要、实现高效社会治理.对新时代德育功能深入探究,必然追溯到对道德自身的认识和对影响个体道德因素的分析.本文通过从文化、意识形态、协调机制三重视角审视道德,以及从人类自身发展需要、社会经济基础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三方面深入分析马克思道德思想,并结合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从动机、环境、结果三方面归纳新时代道德影响因素,塑造新时代的德育功能.
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建构主义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学习被广泛地认为是学生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建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生成活动。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是相辅相成的,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