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溶洞顶板预应力锚索+锚杆联合支护及自动化监测

来源 :工业技术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66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岩溶发育地区进行隧道施工,若遇到溶洞、暗河等地质形态,会影响施工进度且易造成安全事故.以成贵线玉京山隧道施工中揭示的某巨型溶洞为研究对象,在“暗河改道、洞内回填、桥梁跨越、洞顶支护”施工规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完善洞顶支护环节设计要点,提出将预应力锚索+锚杆联合支护方法应用于溶洞顶板加固的治理方案.搭建自动化监测系统,对锚索应力、锚杆轴力及拱顶沉降变化特征进行实时监测,评价隧道施工治理效果.监测数据表明:1)锚索应力、锚杆轴力均呈现“突增—缓增—稳定”变化趋势;2)DK279+891断面中锚索测力计MS04所示锚索应力最大,稳定于600 kN;右拱腰处及拱顶处锚杆轴力最大,稳定于20 kN左右;3)溶洞治理期间拱顶沉降存在短暂突增,但随后逐渐趋于稳定,表明治理效果明显.相关经验可为隧道穿越大型溶洞的其他类型工程提供启示及借鉴.
其他文献
以山东济宁某纸业公司25000 m3/d处理量的污水项目为例,采用活性炭吸附再生技术,对造纸废水进行污水处理提高标准改造.提出了活性炭吸附处理和活性炭再生的技术路线,应用浅层砂过滤器进行污水预处理、污水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再生等环节的工艺设计.观测CODcr值(以重铬酸钾为氧化剂测定的需氧量)、色度值、SS值(悬浮物含量)等指标,统计污水处理前后指标数据,考察技术工艺效果,评估成本与经济效益.应用表明:1)污水处理后,CODcr值控制在20 mg/L左右,色度值控制在7倍左右,SS值控制在10 mg/L左右
本文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根据经济特征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冲突和矛盾,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通过比较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和经验特点,旨在为研究和探索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实现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
克泥效工法是在盾构施工中有效防止地层沉降变形的一种辅助施工工法.由于注入材料注入量差距大、材料注入比例要求精确可调、混合液黏度大等因素,对克泥效注入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提出一套克泥效注入系统,以两种注入材料的注入比例为控制参数,融入“主从控制”闭环同步控制策略,对注入流量进行PID调节,实现流量的同步精确控制.设计人机交互界面,通过触摸屏进行远程控制,实现设备启停控制、参数输入调节、运行数据实时反馈等功能.经仿真调试,系统稳定可靠,实现了克泥效注入材料的制备和泵送等功能,流
轮胎慢漏气是车辆的典型安全隐患,且不易察觉.为了及时发现轮胎慢漏气故障,保障行车安全,以某纯电动汽车的轮胎状态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基础,构建轮胎慢漏气故障预警算法.首先,对原始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数据清洗、重采样、滤波等预处理操作,提高模型精度和运算速度;其次,通过训练随机森林模型,将不同温度下的胎压值转化为25℃下的等效胎压值,消弭轮胎温度对轮胎压力变化的影响;然后,基于原始数据字段派生出新的数据字段,充分挖掘和利用隐含信息;最后,通过基于权重函数的计分算法,定义慢漏气故障判断准则.对28个慢漏气数据样本进行
为打破数据与信息孤岛,推进新一代高新技术与城市治理体系深度融合,实现服务平台迭代演进,提出智慧城市"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融合方案。以汇聚信息资源、创新治理模式、协同指挥调度、统筹应急管理为建设目标,以信息资源统一融合、接口标准规范、系统安全稳定、智慧监控和预警等为建设原则,自下而上构建物联感知、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应用支撑、智能调度等多平台充分融合,在多维空间中构建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