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稳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社会人口结构逐渐呈现出老年状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会议中提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设施,实施健康中国策略。解决老旧型城市社区的养老问题,针对当前养老设施分散、数量短缺等问题进行研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选择合适的配建模式。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老旧型城市社区的综合型养老设施配建模式。
关键词:老旧型城市社区;综合型养老设施;配建模式
在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下,城市功能向多元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城市社区在配件模式上发生了转变,布局由封闭到开放,功能也由单一到多元。有些城市还未完成现代化城市的转型,城市中有很多老旧社区缺乏养老设施,养老体系不健全;还有一些老旧型城市社区同一功能的养老设施出现重复配件的现象。基于以上问题,需要探索养老设施的发展模式以及配建要求,满足综合型养老设施的整体建设需要。
1、我国养老设施的发展现状
在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下城乡老年空巢的家庭超过50%,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空巢家庭超过了70%,人们对养老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到2050年总人数会达到13.7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31.4%,老龄化的增长趋势远远地超过了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以上数据意味着将来需要照料的人口会增多,对养老机构的建设需求会加大。现阶段,我国城市的养老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几种典型问题有以下几点:
1.1养老设施的数量少
当前养老设施的建设速度与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不成正比。根据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统计,城市中大约有10%的老人向入住养老机构,但是实际上入住进去的只有3%~5%,现存的养老设施不能满足养老服务的需求[1]。
1.2养老机构的质量差
一些老旧型城市社区的养老机构,那些养老机构的房屋简陋、设备破旧、服务单调,养老机构的综合质量差。很多贫困和边远地区的经济条件差,养老机构的创办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现有的养老设施不能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单一的机构养老根据无法解决实际问题[2]。
2、综合型养老设施配建模式探析
老旧型城市社区是旧住区的一种形成,有些城市中具有大量的旧居区。旧居住区以多层为主,小区过旧引发了很多的安全问题。老旧型城市社区的配套设施不健全,养老设施差,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现在很多学者关注养老体系对新社区的构建问题,却忽略了老旧社区对老年人带来的不便。所以,下一步应该加强对老旧社区的治理,采用综合性养老设施配建模式,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关老旧社区中综合型养老设施配建模式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2.1加强老旧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老旧型城市社区中落实养老设施建设,首先需要构建适合老人生活的养老服务体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托于社区建设养老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临时或者综合性的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是将部分家庭养老的功能社会化,社区养老可以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 [3]。
2.2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相关部门统筹城乡和社区的资源,按照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对老旧城市社区进行改造。建设市区、县镇、乡镇和村屯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按照居家养老服务的家居修养、文体教育和医疗护理等服务配建相应的养老设施。不同地区的养老设施需要的配建规模不同,在市区中应该配建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在居住区(县镇)可以合并设置老年活动中心与老年服务中心;在小区(乡镇)上则应该配建老年专科问诊与老年活动中心站和老年服务站;村屯应配建老年活动室。综合型养老设施需要满足失能老年人、贫困老年人和空巢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需求。
2.3 老旧型城市社区的养老设施配建模式
相关政府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以社区为依托,明确养老设施的配建标准,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进行调整。遵循“以人为本、优化管理”为主导的服务体系。加强老旧型城市社区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规范社区服务设施的配建,满足老年人在各个方面的生活需求[4]。
2.4加强老旧型城市社区的公共设施建设
目前很多城市中存在着违章建筑、基础设施不合理、房屋老化等问题。在老旧社区中本应为老年人的养老配套设施被挤占,道路安全缺乏保障,小区的环境卫生也存在问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针对以上问题,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了局部改造,大力建设公共设施,满足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一些居民楼旁边设置几把长座椅,为楼下活动的老人提供休息,长座椅上方需要有遮阳棚篷,能够为社区的老人遮阳挡雨。在社区的主要街道旁放置圆凳子,既可以阻拦车辆,又能够为路过的老人提供短暂休息场所。圆凳子需要放置在道路两侧,避免老人被来往的车辆擦伤。
3、结语:
老旧型城市社区是当前城市建设和社区治理的重点与难点,政府部门对老旧社区养老设施的投入资金不足,养老设施建筑设计不合理,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些城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老旧楼中安装了家用电梯,居家养老的人们乘坐电梯上下楼,既快捷又安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社区层面的居家养老设施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服务,当前我国的综合型养老设施配建模式还在摸索阶段,需要更加科学和细致的资料作为指导材料,促进老旧型城市社區综合型养老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韦克难.社会工作介入城市老旧住宅社区的途径[J].中国社会工作,2014,(24):26-27.
[2]刘成良.城市社区物业管理类型与基层治理困境——基于社区类型分化的视角[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2):29-36.
[3]白宁, 吴苏, 庄洁琼.西安城市老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现状及更新[J].建筑与文化,2017,(10):93-94.
[4]王凯丽.老旧型城市社区综合型养老设施配建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06)21-22.
关键词:老旧型城市社区;综合型养老设施;配建模式
在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下,城市功能向多元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城市社区在配件模式上发生了转变,布局由封闭到开放,功能也由单一到多元。有些城市还未完成现代化城市的转型,城市中有很多老旧社区缺乏养老设施,养老体系不健全;还有一些老旧型城市社区同一功能的养老设施出现重复配件的现象。基于以上问题,需要探索养老设施的发展模式以及配建要求,满足综合型养老设施的整体建设需要。
1、我国养老设施的发展现状
在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下城乡老年空巢的家庭超过50%,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空巢家庭超过了70%,人们对养老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到2050年总人数会达到13.7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31.4%,老龄化的增长趋势远远地超过了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以上数据意味着将来需要照料的人口会增多,对养老机构的建设需求会加大。现阶段,我国城市的养老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几种典型问题有以下几点:
1.1养老设施的数量少
当前养老设施的建设速度与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不成正比。根据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统计,城市中大约有10%的老人向入住养老机构,但是实际上入住进去的只有3%~5%,现存的养老设施不能满足养老服务的需求[1]。
1.2养老机构的质量差
一些老旧型城市社区的养老机构,那些养老机构的房屋简陋、设备破旧、服务单调,养老机构的综合质量差。很多贫困和边远地区的经济条件差,养老机构的创办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现有的养老设施不能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单一的机构养老根据无法解决实际问题[2]。
2、综合型养老设施配建模式探析
老旧型城市社区是旧住区的一种形成,有些城市中具有大量的旧居区。旧居住区以多层为主,小区过旧引发了很多的安全问题。老旧型城市社区的配套设施不健全,养老设施差,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现在很多学者关注养老体系对新社区的构建问题,却忽略了老旧社区对老年人带来的不便。所以,下一步应该加强对老旧社区的治理,采用综合性养老设施配建模式,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关老旧社区中综合型养老设施配建模式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2.1加强老旧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老旧型城市社区中落实养老设施建设,首先需要构建适合老人生活的养老服务体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托于社区建设养老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临时或者综合性的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是将部分家庭养老的功能社会化,社区养老可以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 [3]。
2.2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相关部门统筹城乡和社区的资源,按照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对老旧城市社区进行改造。建设市区、县镇、乡镇和村屯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按照居家养老服务的家居修养、文体教育和医疗护理等服务配建相应的养老设施。不同地区的养老设施需要的配建规模不同,在市区中应该配建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在居住区(县镇)可以合并设置老年活动中心与老年服务中心;在小区(乡镇)上则应该配建老年专科问诊与老年活动中心站和老年服务站;村屯应配建老年活动室。综合型养老设施需要满足失能老年人、贫困老年人和空巢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需求。
2.3 老旧型城市社区的养老设施配建模式
相关政府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以社区为依托,明确养老设施的配建标准,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进行调整。遵循“以人为本、优化管理”为主导的服务体系。加强老旧型城市社区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规范社区服务设施的配建,满足老年人在各个方面的生活需求[4]。
2.4加强老旧型城市社区的公共设施建设
目前很多城市中存在着违章建筑、基础设施不合理、房屋老化等问题。在老旧社区中本应为老年人的养老配套设施被挤占,道路安全缺乏保障,小区的环境卫生也存在问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针对以上问题,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了局部改造,大力建设公共设施,满足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一些居民楼旁边设置几把长座椅,为楼下活动的老人提供休息,长座椅上方需要有遮阳棚篷,能够为社区的老人遮阳挡雨。在社区的主要街道旁放置圆凳子,既可以阻拦车辆,又能够为路过的老人提供短暂休息场所。圆凳子需要放置在道路两侧,避免老人被来往的车辆擦伤。
3、结语:
老旧型城市社区是当前城市建设和社区治理的重点与难点,政府部门对老旧社区养老设施的投入资金不足,养老设施建筑设计不合理,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些城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老旧楼中安装了家用电梯,居家养老的人们乘坐电梯上下楼,既快捷又安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社区层面的居家养老设施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服务,当前我国的综合型养老设施配建模式还在摸索阶段,需要更加科学和细致的资料作为指导材料,促进老旧型城市社區综合型养老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韦克难.社会工作介入城市老旧住宅社区的途径[J].中国社会工作,2014,(24):26-27.
[2]刘成良.城市社区物业管理类型与基层治理困境——基于社区类型分化的视角[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2):29-36.
[3]白宁, 吴苏, 庄洁琼.西安城市老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现状及更新[J].建筑与文化,2017,(10):93-94.
[4]王凯丽.老旧型城市社区综合型养老设施配建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0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