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之旅:西班牙运奴船的口述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盖瑞•金德在《寻找黄金船》一书中写道:“海滩是上帝写了一半的剧本,句号得由沉船打捞者来完成。”最近,科学家们试图完成这样一个剧本,他们通过一艘在凯科斯群岛沉没的运奴船的发现,给整个非洲黑奴贩卖史提供了新的线索。但沉船虽已被发现,对其故事的探寻却刚刚开始,剧本写完还有待时日。
  
  2008年11月,考古学家确认在拉丁美洲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Turks and Caicos Islands)发现的一艘沉船,就是搜寻已久的运奴船“图瓦多号”(Trouvadore)。而且这个岛上部分居民极可能是1841年沉没的图瓦多号上非洲人的后代。
  随着这艘船身份的揭开,一个悲哀的故事展示在人们面前。非洲海岸一群非洲人被带上运奴船,开始了一场沿大西洋的悲伤之旅,等待他们的是奴隶拍卖场;这艘船横越了大洋,却在即将进入港口时触礁沉入海底。海洋考古学家托尼•卡莱尔说,这次发现“真是不可思议,就像一个侦探故事。”
  
  缘起
  
  对图瓦多号的探索最早缘起1992年,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国家博物馆的格瑞斯•西蒙德和多恩•基思在搜索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资料时,发现了一些缩微档案,其中有乔治•吉布斯的一封信,他19世纪住在大特克斯岛。
  在文献的汪洋大海中一封信本无足轻重,但两位研究者发现信中提到了凯科斯群岛,这让他们多留了点心。
  信中写道:“1841年,两个非洲人在凯科斯群岛海边发现了一艘运奴船的残骸,这艘船属于西班牙政府,失事前正运送一批非洲人到大特克斯群岛,船长入了西班牙籍,以便逃脱英国的刑罚——这在英国是要吊死的。”
  只言片语的通信记录中,整个故事仍不甚清晰。但随后在各种材料中,它被一点点还原。线索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指向了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巴哈马群岛、古巴、西班牙、葡萄牙、普林西比岛等等,牵涉其中的研究者包括家庭史研究者、海洋考古学研究者、文化史研究者、还有文献学研究者和出版人。
  因为船上的奴隶与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上居民可能有直接联系,因此这个故事就不仅仅是泛黄资料中的一页,而与活生生的现实连接。特克斯和凯科斯国家博物馆决定开展一个搜寻项目,寻找信中提及的图瓦多号遗骸。
  
  考察
  
  “图瓦多号计划”(Trouvadore Project),开始于2004年8月。特克斯和凯科斯国家博物馆组织了一群考古学家,租了一艘名为“加勒比探索I号”的潜水艇作为大本营。尽管一半时间都因为飓风弗朗西斯的影响而无法下水,短暂的搜索中,他们仍然在黑礁岛发现了一艘巨大的木船遗骸,但因考察队获得的许可只准搜索,不许挖掘,因此2004年的考察在定位失事地点后就结束了。沉船首次被发现时,研究者不能确定其身份,只称之为“黑礁号”。
  计划的第二部分开始于2006年7月8日,这次研究者们获得了搜寻的许可,他们还试挖掘黑礁号,并对考察全过程进行拍摄。研究者意识到2004年仅用潜水艇和人工搜索的不足,开始尝试地磁仪搜索。地磁仪可以通过金属物体对地球磁场的干扰,发现海底的火炮、锚、螺旋桨等沉船标志物,它灵敏度极高,甚至掩埋在沙层下面的小物体都能够发现。
  考察者用地磁仪搜索的时候,当地一种梭鱼似乎把它看成不明入侵者,总是攻击它。但他们仍发现了些东西——火车遗骸,而非沉船遗骸——曾有一艘船装载着火车铁轨和轮轴,被卡在暗礁处,为了解困,船员只好将一些铁轨和轮轴抛入海中。在较浅的海域,考察人员还发现了20世纪帆船的遗骸。
  但探险队很高兴地发现,2004年所发现的沉船在两年中并未被干扰。他们首先设定了一条基准线,确定龙骨位置,挖开船的两头的沙子,确定船的长度。但移去一些沙子后,考察者发现船头船尾的沙子埋得很深,龙骨一端已经损坏,另一端则深深地插在沙子和厚厚的海草里,于是他们决定放弃挖掘,从每根木料取了一点样本,检测木材材质,以确定此船造于何处。
  2008年,考察者们使用水下挖泥船终于得以将沉船上覆盖的沙子去除,他们通过船上的计时器和船身设备,确定了这艘船就是“图瓦多号”。“我们不够幸运,没能发现印有图瓦多字样的残留物。”卡莱尔说,有用的部分已经被人取走,或者被洋流冲到更深的水域,“但能够发现被历史遗忘这么多年的遗骸依然让人感到兴奋”。
  
  在凯科斯岛,唯一的产业就是运盐。因此盐池主们都很愿意接受黑人作为劳动力。特克斯群岛降雨量非常少,盐业开始于17世纪60年代,百慕大的居民开始到凯科斯岛贩运食盐,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300年中,盐业成为这里的经济发展支柱。百慕大距离大特克斯群岛只有750公里,而且由于洋流方向合适,只需要五天就能到达。
  熬盐是个辛苦活儿,从百慕大来的船上有白人有黑人,到了凯科斯岛,黑人们工作,白人水手和船长则在附近逮逮海龟、看看风景。熬盐告一段落时,船长会先将船驶到巴哈马群岛的新普罗维登斯(New Providence)卖掉一些盐,然后再回到凯科斯接上他们的工人。
  这种情形在欧洲七年战争后,稍有改变。七年战争中,欧洲主要国家在北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域争夺殖民地,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从此为英国所有。1767年,安德鲁•索麦尔成为大特克斯岛的第一任总督,他并不满足于当一个管理人,而要把盐业贸易也抓在自己手里,从此本地盐业逐渐发展,不再借助外来人的力量。
  南凯科斯的盐业在19世纪40年代之时,正是欣欣向荣之际,为这艘沉船上的非洲人带来了工作机会。
  
  寻根
  
  这些人是融入当地还是不被接纳,他们在历史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迹呢?
  图多瓦号到达之时,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的社会结构正面临变革:英国禁止了奴隶贸易,在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的奴隶得到与居民平等分享盐池的权利。
  当自由奴隶也享有相同分享盐池的权利时,奴隶主们觉得自己的权威和利益遭到了威胁。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图瓦多号在附近失事了。图瓦多号上的非洲人留在岛上,使得当地黑人比例增加,他们虽然开始能把他们当廉价劳动力使用,但一年后就拥有分享当地盐池收益的权利,这更削弱了奴隶主们的权利,在1834年前建立的社会结构逐渐瓦解。
  此外,图瓦多号上的非洲人同今天的当地居民和当地文化如何联系呢?这将是搜寻图瓦多号结束后,科学家们下一步的工作。
  口述使得历史代代相传,因此可能可以从某个人的先祖记忆中,找到图瓦多号的痕迹。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当地学者大卫•欧文,正试图通过音乐、服装、歌曲和讲述家族故事来建立当地人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他对自己的祖先可能来自一艘沉船很感兴趣。
  当地手工业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指示灯”,比如一种非洲式的稻草编结技术。但也许是巧合,因为稻草编结技术从贩奴开始时就从非洲大陆向外扩散了。
  另外一个则是音乐和庆祝仪式的风格,当地的音乐风格、敲打节拍的方式都显然受到非洲影响,图瓦多号的非洲人是否曾给它添了点味道,则亦有待研究。
  除了通过语言、文化、音乐、手艺来研究岛上居民和非洲的关系之外,还有就是现代科学的手段——DNA,这把判断亲缘关系的利剑目前也尚未出鞘。
  在《寻找黄金船》一书中,盖瑞•金德写道:“海滩是上帝写了一半的剧本,句号得由沉船打捞者来完成。”图瓦多号虽已见天日,但故事的撰写其实才刚刚开始,探索远未结束。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实践应用技能、强调思维逻辑性的时代,动手操作和真正参与对于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教学参与者有技巧、方法保证教学有效落实,保证学生真
期刊
摘 要:新课改下,各地中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受到广泛重视,当然,这也成为许多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很多学生则是处于掌握了基本的英语知识概念,却在语用方面比较困难的状况。结合现状,对中小学生英语语用教学状况做出具体分析后给出一系列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学生会表现出对语言学习的热爱、好奇等,所以,在这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