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沟流域坡沟系统坡面径流泥沙特征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安家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1986—2011年坡沟系统地表径流和产沙量指标数据,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地表产流产沙特性,并分析了时间尺度上地表径流与产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径流量、产沙量的均值存在差异,且呈现规律性,即在同等降雨条件下灌木小区径流量和产沙量均最小,坡耕地径流量和产沙量均最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产流、产沙次数均为坡耕地>人工草地>乔木林地>荒草地>灌木林地;模拟研究时间段内径流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径流量和产沙量变化均呈现y=ax+b(a<0)线性关系,尤其灌木林地的斜率最大。
  关键词:径流量;产沙量;土地利用类型;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家沟流域
  中图分类号 S1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0-0148-03
  Abstract:Taking the hill-gully Loess PlateauⅤ deputy district as the object, using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index data of 1986-2011 in slope gully system,this paper have studied surface characteristic of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in different vegetation conditions. And it analyzed changes the surface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changes on time scal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F test value of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were greater than 1, the value of significance level is less than 0.05. The maximum times of production sand is 130 times for farmland,artificial grass is less.The minimum scrubland is only 35 times.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of the slope are less than 0(a<0), especially the shrub land slope is the largest.
  Key words:Surface runoff;Sediment yield;Vegetation types;The hill-gully Loess Plateau;Anjiagou River Basin
  黃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地表植被稀疏,降水分配不均,黄土质地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地质、气候、植被条件导致坡沟系统成为侵蚀产沙的主要源地。因此,对沟坡侵蚀现象与规律的探究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对坡沟系统坡面径流及产沙特征的研究,可以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制定沟道治理措施、控制流域水土流失等提供参考依据[1]。但是,目前關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坡沟系统侵蚀规律的研究多集中于一年内不同植被类型[2]、模拟降水[2-3]、施肥水平[4]、耕作措施[5]等的坡面产流产沙试验,而对长时间序列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径流泥沙特征的文献成果较少。鉴于上述情况,本研究以定西市安家沟流域为例,根据1986—2011年该流域试验小区坡面产流产沙数据,探讨土地利用类型对坡面产流产沙量的影响及其时间尺度演变特征,以期为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1 试验小区布设
  选择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的定西市凤翔镇安家沟流域作为试验样区。安家沟流域是黄河流域祖厉河水系关川河的一条小支沟,地理位置介于E104°38′13″~104°40′25″、N35°33′02″~35°35′29″,流域面积98.56km2,海拔1900~2250m,平均坡降86‰,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均气温6.3℃,年均降水量427mm,降水量少且年际年内分布不均,60%以上的降水出现在7—9月份,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土壤类型以黄绵土和沟道盐渍土为主,土质疏松,湿陷性强,垂直节理发育,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目前,在安家沟流域建有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科学研究基地。该基地布设的流域综合典型监测站由控制站、气象园、径流小区3个部分组成,即在流域出口处设控制断面1处,在流域中心地带建有常规观测气象园1处、径流小区15个。径流小区有5种土地利用类型、3个坡度,各小区特征值见表1。
  2 试验数据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站、自记雨量计和人工雨量计测定降雨量和降雨过程。降雨后测定各径流小区径流、泥沙量。降雨产流后,先在集水池中用体积法求得径流量。之后,将集水池中的水和泥沙充分搅匀,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带回实验室,静置、过滤、烘干、称量,测定泥沙量。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统计。本研究所需1986—2011年各径流小区水沙观测资料及小流域卡口站径流观测资料均由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提供。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小区产流产沙量 根据观测结果,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坡面平均径流量与平均含沙量变化依次为坡耕地>人工草地>荒草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表1)。利用SPSS16.0,结合试验数据,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产流量、产沙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与径流量、产沙量的F检验值均大于1,说明组间方差大于组内方差;显著性水平P值小于0.05,即认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径流量、产沙量的均值存在差异。   3.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产流产沙次数 对各小区产流、产沙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图1)。统计结果显示,1986—2011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小区累计产流、产沙次数存在一定差异,但排序均为坡耕地>人工草地>乔木林地>荒草地>灌木林地。坡耕地、人工草地、乔木林地平均产流次数较多,依次为154、136、121次,高于灌木林地(65次)和荒草地(103次);坡耕地平均产沙次数量最多,为130次,之后为乔木林地和荒草地,分别为87次和71次,灌木林地平均产沙次数最少,仅为35次。上述结果表明,小流域缓坡范围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水土保持效果差异显著,适生灌木和天然植被有利于保持水土,而人工种植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因阶段性扰动地表,加剧了季节性土壤侵蚀[2-3,6],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3.3 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小区多年产流量、产沙量 1986—2011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径流总量和年平均径流量、产沙总量和年平均产沙量大小排序均为坡耕地>人工草地>乔木林地>荒草地>灌木林地(表2),即坡耕地最大、灌木林地最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灌木林地的减流效果最为明显,较同期坡耕地径流总量减少了71.2%;荒草地次之,较同期坡耕地减少了47.3%,乔木林地和人工草地减流效果不太明顯,仅较同期坡耕地减少了19.7%和7.6%。与坡耕地相比,灌木林地、荒草地、乔木林地、人工草地土壤产沙总量分别减少了93.8%、89.1%、72.1%、42.2%,减沙幅度大于减流幅度,尤其灌木林地减蚀效果最为明显(表2)。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模拟研究时间段内径流量变化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径流量和产沙量变化均呈y=ax+b(a<0)线性关系,其中灌木林地的斜率最大(表3)。结果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生态建设过程中把坡耕地退耕为林地或草地有助于恢复脆弱的生态植被、减少土壤侵蚀。
  4 结论
  对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的定西市凤翔镇安家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产流产沙量的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径流量、产沙量存在明显差异,且呈现规律性,即在同等降雨条件下灌木小区径流量和产沙量均最小,坡耕地径流量和产沙量均最大。(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产流、产沙次数均为坡耕地>人工草地>乔木林地>荒草地>灌木林地。(3)为研究各小区多年产流产沙量,对比1986—2011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小区径流总量和年平均径流量、产沙总量和年平均产沙量,均为坡耕地>人工草地>乔木林地>荒草地>灌木林地。模拟研究时间段内径流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径流量和产沙量变化均呈y=ax+b(a<0)线性关系,尤其灌木林地的斜率最大。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水土流失防治中需要加大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尤其针对灌木林地水土流失防治效益突出的特点,加大坡耕地退耕向林地或草地的转换,利用适生灌木和天然恢复当地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信忠保,许炯心,余新晓.近50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J].生态学报,2009,29(3):1130-1139.
  [2]罗娅,杨胜天,刘晓燕,等.黄土高原次降雨径流产沙变化及其与雨强和植被盖度变化的相关性[J].干旱区研究,2015,32(4):698-709.
  [3]李广,黄高宝.雨强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1):85-90.
  [4]唐佐芯,王建文,王克勤.不同施肥水平下植草对坡地径流氮素流失的调控作用[J].水土保持学报,2012,26(1):12-16.
  [5]王海斌.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径流小区降雨与产流产沙关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5):63-66.
  [6]艾宁,魏天兴,朱清科.陕北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下降雨对坡面径流侵蚀产沙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3,27(2):26-30.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该研究提取了95%酒精保存的病虾组织(鳃、肌肉、表皮、附肢和复眼)的基因组总DNA,并进行了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PCR检测。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病虾组织(鳃、肌肉、表皮、附肢和复眼)有轻微的跑带现象,鳃和肌肉比表皮、附肢和复眼的基因组总DNA电泳条带亮。PCR检测结果发现,对虾不同组织的阳性检出率高低顺序如下:鳃>肌肉=表皮>附肢>复眼。研究结果说明,鳃和肌肉可作为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P
摘 要:为了验证新型劲素复合肥在芹菜种植上的应用效果,在沂南县蒲汪镇进行了田间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肥料相比,施用该肥料处理的芹菜的分枝数、株高、单株重、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含量均有所增加,增产幅度在7%左右,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劲素复合肥;芹菜;肥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0-0043-02  1 试验目的  通过田
摘 要:该文介绍了含山县现有农机化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含山县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方法,对提升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农机化;发展现状;对策;含山县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150-03  “十三五”时期,含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为主题,围绕“农业提质增效,
摘 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环境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对环境地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改革。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手段和建立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考核体系,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更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环境地学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环境地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
摘 要:该文以棉花新品种荃银7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鉴定荃银7号在安徽省各棉区的适应性,为安徽省棉花新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荃银7号在沿江地区生育期比江淮地区短约2d;开花吐絮早,单株果枝数与江淮棉區相比略少,皮棉产量平均增产比江淮棉区略低。与对照组皖杂5号相比,其生育期在118至120d,属中熟陆地棉品种。单株果枝数和单株成铃数略少,但由于单铃重、子指、衣指、衣分比对照高,产量
摘 要:为明确皖南常见的单体大棚、联体大棚2种规格育苗棚内的温度相关性,为棚内温度计悬挂位置选择和温度自动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该文采用棚内各位点温度比较的方法研究了棚内温度相关性,结果表明:2种规格育苗棚大小棚之间温度差异规律一致,大棚靠里端1/3处、中间苗池的中间位置苗盘以上5cm的位置为棚内温度代表性位点。  关键词:皖南;烤烟;育苗棚;温度;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通过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探讨在机插秧条件下对氮肥的合理调控,提高氮肥利用率,为水稻机插秧高产水肥田管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氮肥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153-02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地点在含山县环峰镇大西圩行政村。土种为血马肝田,土壤质地中壤,地块平整,肥力中上,pH值5.9,有机质27.
摘 要: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土壤状况、气候条件、良种选定、田间管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对小麦的稳产高产影响很大。该文通过对前期土壤处理改良、地下害虫防治、全生育期技术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收获管理等要点进行了阐述,对小麦高的栽培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泗县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1-0045-02  小麦要丰